- 相關推薦
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3日17:30分,諾貝爾基金會宣布將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大隅良典教授,以表彰他在自噬反應(autophagy)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下面聘才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他的工作不但揭示了一種基本的細胞機能,更為許多疾病機理的闡明鋪平了道路。那么細胞自噬有啥用?它能救命啊!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273位被提名的科學家中,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最后折桂,理由是發現細胞自噬的原理機制。值得一提的是,大隅良典今年7月11日在《Developmental Cell 》上宣布:他們成功探明了細胞自噬(autophagy)的啟動機制,這對預防和治療由細胞自噬引發的癌癥及神經類疾病有重要意義。
自噬會影響人類的哪些方面?
大隅良典的研究,對象是酵母菌,自噬過程在每個真核細胞生物體內都存在,所以動物、植物、真菌,人都有這個過程。而諾貝爾獎頒發的重要依據是,此研究對人類的益處和影響越大越容易獲獎。作為基礎性研究的自噬會影響人類的哪些方面?
治療癌癥
自噬在治療癌癥的方面有很大前景,如果細胞的自噬系統出了問題,正常細胞可能會轉化成癌細胞。如果能夠保證正常細胞的自噬,那么可以預防細胞癌變。
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
我們人體中神經細胞能不能長壽,自噬細胞起到了關鍵作用。帕金森、阿爾茲海默,這些病都跟神經細胞的不正常死亡有關。在治療神經性退行疾病,自噬機制也可以發揮作用。
對病毒和細菌感染的治療
病毒和細菌的感染是造成人類生病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這些東西在細胞膜外面,免疫細胞就可以來對付他們,但如果像病毒那樣,入侵到細胞內部了,那自噬過程能不能保護細胞呢?有研究人員嘗試用自噬機制治療肺結核。
延緩衰老
自噬作用可能還決定著人類的壽命。很多人都認為,許多疾病的發病幾率,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這可能是因為,年齡增大后,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了。最新研究顯示,如果能阻止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實驗動物體內就不會有受損蛋白或細胞器的累積。
自噬作用不但是細胞在養分不足時產生的應急反應,也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對于自噬作用,很多科學家開始從多個角度進行研究,對認識也在不斷深入。了解如何控制自噬作用,對于治療疾病甚至延緩衰老進程,都具有重大意義。
自噬現在還處于基礎研究階段,沒有逆天神藥被制出來或者批準上市,但,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得者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
1945年出生,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分子細胞生物學家
獲獎理由
表彰他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表示,上世紀90年代初,大隅良典通過利用常見的酵母進行一系列實驗后,發現了對細胞自噬機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因。基于這一研究成果,他隨后又闡明了自噬機制的原理,并證明人類細胞也擁有相同的自噬機制。評選委員會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類更好地了解細胞如何實現自身的循環利用。在適應饑餓或應對感染等許多生理進程中,細胞自噬機制都有重要意義,大隅良典的發現為理解這些意義開辟了道路。此外,細胞自噬基因的突變會引發疾病,因此干擾自噬過程可以用于癌癥和神經系統疾病等的治療。
獎金
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3.33萬美元)。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相關文章:
諾貝爾評課稿06-04
五年級語文《諾貝爾》評課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