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由來作文
導語:五谷雜糧臘八粥,融入的是親情,嘗到的是甜蜜,蒸發的是煩惱,留下的是吉祥,愿你的生活充滿愛的味道,你的前途永遠陽光照耀。臘八節,喝的是臘八粥,品的是好生活。臘八節快樂!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臘八節的由來作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臘八節的由來作文1
每年農歷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即“臘月”的意思,為什么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呢?史學研究者指出,在我國古代,“臘”本是一種祭禮,稱“大臘”。在商代,人們每年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的.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將冬祀稱為“臘祭”。因此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臘日當時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后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并不吃臘八粥,只是祭祀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節的由來作文2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俗。佛教信徒普遍認為這一節日來自于佛教。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出家以后,開始時過了六年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祇吃很少的食物,到后來已是衣衫襤褸,瘦骨嶙峋。有一位牧羊女,送了一盂的牛奶給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喝了之后,很快恢復了健康。之后他在尼連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于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后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并施舍給百姓。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粥由此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又稱佛成道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信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還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民眾都認為喝了寺院的臘八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在宋朝時,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直到今天,我國仍然有很多寺院依然保存著臘八節煮粥分施寺院周邊居民的習俗。
臘八節的由來作文3
臘八節的歷史由來。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于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于古代的儺。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于菩提樹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并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臘八節的由來作文】相關文章:
臘八節由來的作文06-27
臘八節的由來07-02
臘八節的由來06-16
臘八節由來作文07-01
臘八節的由來作文精選07-02
臘八節的由來作文02-08
臘八節由來作文02-06
“臘八節”的由來作文03-12
臘八節的由來及風俗07-03
佛教臘八節的由來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