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都德代表作主要有
導語:阿爾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生于美麗的普羅旺斯(Provence)。(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法國小說家,他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別是他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他的短篇小說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獨特風格.
代表作:《最后一課》《柏林之圍》
作品一覽:
《女戀人》(1858)
《塞甘先生的山羊》
《高尼葉師傅的秘密》
《磨坊書簡》
《小東西》
《最后一課》
《故事選》
《冬天故事》
《塔拉斯孔城的達達蘭》(1872~1890)
《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
《雅克》(1876)
《富豪》(1877)
《努馬·盧梅斯當》(1881)
《薩福》(1884)
《不朽者》(1888
《一個作家的回憶》
《巴黎的三十年》
《阿萊城的姑娘》(1872)
作品評價:
關于《磨坊文札》
成名后的都德,在普羅旺斯鄉(xiāng)間購買了一座山上的舊磨坊,告別喧囂的巴黎,隱居在此,寫作了他著名的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
有趣的是,都德這本集子的《前言》竟然是那座磨坊買賣交易過程的記錄,頗具歷史現(xiàn)場感:
……當?shù)貥I(yè)主,在他本人作出了法律保證與經(jīng)濟擔保的條件下,明確宣稱并無任何債務、特殊權益以及抵押的情況,當眾出售并轉(zhuǎn)讓下述產(chǎn)業(yè),給當事的承受方阿爾封斯·都德先生,詩人家住巴黎,此產(chǎn)業(yè)為一座風力磨面粉的磨坊,地處羅納河山谷……一個杉樹成群、橡樹四季常青的小山岡之上;該磨坊業(yè)已荒置二十多年,不能再用來磨粉,現(xiàn)已布滿了野葡萄藤、苔蘚、迷迭香以及一直爬上了風翼的其他攀升植物。
盡管該產(chǎn)業(yè)的狀況如上所述,且其大轉(zhuǎn)輪已經(jīng)破損,平臺的裂縫中已長滿了青草,但都德先生聲稱,此磨坊正合他意,他可以以此作為他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地方,自愿承擔一切后果,對賣方無任何要求,不言而喻,修繕概由他本人自行解決。
此次交易由當事雙方商定價格,詩人都德先生已經(jīng)用通行的貨幣,將售款如數(shù)交付事務所……交易過程有公證人當場目睹……各有關人士簽字……
交易簽約在邦佩里古斯特事務所舉行,奧諾哈主持其事,在場的有吹短笛的老藝人法郎賽·瑪瑪依,有人稱基克的持十字架的白衣修士路易塞……
這是我迄今見過的最別致的《前言》!這個《前言》引發(fā)了我無限遐想……我對都德先生的寫作甚至寫作狀態(tài)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
都德先生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在接下來的一篇《安居》中,都德先生迫不及待地向讀者描繪他的磨坊新居:
一大群兔子……足足有二十來只,在平臺上圍坐成一圈,正靠月光暖和暖和它們的小爪子呢……我剛把天窗打開半扇,呼嚕一聲,這支露營部隊就東逃西散了,一個個露著白色的臀部,高高地翹著尾巴,溜進了矮樹叢中。我卻巴不得它們再回到磨坊里來。
都德先生的“房客”,還有一只“陰陽怪氣”的貓頭鷹,據(jù)說是個“喜歡沉思冥想的家伙”,倒是與都德先生相安無事。他接著描寫磨坊的白天:
房門大開,陽光燦爛。
一片郁郁蔥蔥、翠色悅目的松樹林,從我的磨坊前一直伸展到山坡下。天際,阿爾比爾山峻峭的頂脊清晰可見……萬籟俱寂……只是在遠處,偶爾傳來一聲笛音,薰衣草叢中一聲鳥叫,大路上騾子的一聲鈴鐺聲。如此優(yōu)美的普羅旺斯景色……
然后,都德先生不無得意地對他的讀者或者友人寫道:
現(xiàn)在,您要我怎么來對您那個嘈雜而昏暗的巴黎表示惋惜痛心呢?我住在這個磨坊里是何等的舒適自在啊!這是我長期以來孜孜以求的一個角落,一個充滿芳香、煦和溫暖的小天地,它遠離報刊媒體、車馬喧囂與烏煙瘴氣!……在我身邊,有這么多美妙的東西!在這里才安居八天,我腦子里就已經(jīng)聯(lián)想翩翩,思如潮涌……您看,就在稍前的昨天傍晚,我親眼看到羊群回到山腳下農(nóng)莊時的情景,我向您發(fā)誓,我是絕不會用這幅景色來換取您這個星期之內(nèi)在巴黎所觀看的那些首場演出的。
就是這樣一位歸居田園、滿心甜潤的都德,他寫下的又怎能不是一個個好的故事。
《繁星》,寫一個牧童愛慕田莊主人的女兒斯苔法奈特,但他只能懷著這沒有希望的戀情孤獨地待在放牧的高山上。一個偶然的機會,斯苔法奈特來到高山上為他送糧食,突遇山洪爆發(fā)而不得不在高山牧場上過夜;牧童懷著純凈的柔情,自持操守,與自己心目中的仙女度過了一個星光燦爛、充滿詩意的夜晚。
《高尼勒師傅的秘密》,是在高尼勒師傅的風力磨坊即將被蒸汽磨坊取代的歷史變遷中,在一種哀而不傷的基調(diào)上,突出描寫了普羅旺斯人淳樸友愛的鄉(xiāng)風人情——村人知道了高尼勒師傅風車空轉(zhuǎn)的秘密,重又回到高尼勒師傅的磨坊磨麥子,直到高尼勒師傅死去。
讀著《磨坊文札》會有種感覺,就是:其中每一篇小說都染上了都德先生沉醉田園的微醺的酒意,讀者也隨著都德先生墜入甜蜜夢鄉(xiāng),那里處處呈現(xiàn)著童話的純凈和牧歌的天真……
即使是像《波凱爾的驛車》那樣寫老實的磨刀匠娶了漂亮放蕩的女人而被人嘲笑的故事,那人性的缺陷與弱點也透出質(zhì)樸與淳厚;即使是寫《三遍小彌撒》那樣諷刺宗教善男信女的篇什,妙趣橫生中也蘊藉著溫情。而像《賽甘先生的山羊》那樣一篇探討自由、冒險與生命代價的付出的寓言,都德也能將嚴峻深刻的主題寫得清新有趣、天真爛漫、精致雋永。
可以說,《磨坊文札》是都德歸居田園的懷鄉(xiāng)之作,他的溫柔的目光遍撫普羅旺斯的山岡、草木、牛羊,他的精致的文筆寫出了此地的人情、人性、風俗,一個從沒到過普羅旺斯的人,讀了此書,都會有恍如置身其中的感受,都要陶醉在那美好的鄉(xiāng)間。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田園牧歌般的《磨坊文札》又是一種知識分子寫作,這印象是在與法國另一位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相比較得來的: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項鏈》那樣的環(huán)境,都是赤裸裸的一派世俗(或曰現(xiàn)實)景象,可沒有都德式溫情脈脈的面紗籠罩。這里且不論優(yōu)劣短長,只是說,都德短篇小說有他獨特的氣質(zhì),他筆下的世界是一個被作家的柔情蜜意過濾了的世界,恬靜、清朗、精致,就連苦難也是安穩(wěn)的,絲毫沒有崢嶸、乖戾之氣。
不知道都德的磨坊生涯是否結束于普法戰(zhàn)爭,抑或在其后才開始?若在戰(zhàn)前,那就更可理解都德的《最后一課》何以如此沉郁悲愴;若在戰(zhàn)后,那是對作家心靈的最大安慰。
本書的翻譯者柳鳴九先生,是中國法語界的權威,他的著述與翻譯以及主持的大項目可以列出長長一串。而翻譯《磨坊文札》,即有他青年時代的系念,又因不急不緩、徐徐譯來,他頗為謙虛地說:自己覺得倒也譯出了一點原汁原味。
但我特別注意到的卻是,柳鳴九先生在譯后記中所表達的對于都德的田園的向往。誰不向往呢?陽光下,那像一只大蝴蝶停在綠油油的小山岡上的都德先生的磨坊……
【都德代表作主要有】相關文章:
都德主要的生平事跡10-08
顧愷之代表作12-02
京劇的代表作08-04
肖邦的代表作品04-08
巴爾扎克代表作08-09
關于福樓拜代表作08-04
肖邦代表作有07-09
客戶需求分析主要有哪些06-19
績效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哪些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