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電大建筑測量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2017電大建筑測量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建筑測量作業1
一、 填空題
1.、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是程序上“由整體到局部”;步驟上“先控制后碎部”;精度上“從高級到低級”。
2、方位角是 自某標準方向起始,順時針至一條直線的水平角,以過直線起點的平面坐標縱軸平行線指北端為標準方向的方位角 為坐標方位角。坐標方位角范圍0o~360o。象限角取值范圍為0o~90o,為了說明直線所在的象限,在角值前應加注直線所在象限的名稱。
3、高程是指地面點沿鉛垂線到一定基準面的距離。測量中定義以大地水準面作基準面的高程為絕對高程,以其它任意水準面作基準面的高程為相對高程。地面任意兩點之間的高程之差稱為高差。 無論采用絕對高程還是相對高程,兩點間的高差總是不變的。如果hAB為正時,表明B點高于A點。
4、水準測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測定地面兩點之間的高差,推算未知點高程一種方法。
5、水準儀的粗略整平是指旋轉腳螺旋使圓水準氣泡居中;水準儀的精確整平是指旋轉微傾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居中。
6、水準測量的水準路線分為附合水準路線、閉合水準路線、支水準路線。
7、使用微傾式水準儀的操作步驟是:粗略整平、瞄準標尺、精確整平、標尺讀數。
二、 名詞解釋和簡答題
1、 地面點的平面位置如何確定?測量上的直角坐標系有哪些?他們是如何定義的? 答:地面點的平面位置可用二維球面或平面坐標確定。測量上的直角坐標系有: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獨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高斯投影是一種橫軸橢圓柱投影,即設想用一個橢圓柱套住地球橢球體,使橢圓柱的中軸橫向通過橢球體的中心,將橢球面上的點位和圖形投影到橢圓柱的面上,然后將橢圓柱沿通過南、北極的母線展開成平面,即得到高斯投影平面,在此平面上,橢球體和橢圓柱相切的一條子午線和赤道的投影為兩條相互正交的直線,即構成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 在水平面上設一坐標原點,以過原點的南北方向為縱軸(向北為正,向南為負),東西方向為橫軸(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建立的坐標系為獨立的平面直角坐標系。
2、 何謂水準面?何謂大地水準面?地面點的第三維坐標是什么?
答:所謂水準面是假想處于靜止狀態的海水面延伸穿過陸地和島嶼,將地球包圍起來的封閉曲面。
所謂大地水準面是通過平均海水面的水準面,因而大地水準面具有惟一性。地面點的第三維坐標是高程。
3、在距離測量及高程測量中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的限度分別是多少?
答:當地形圖測繪或施工測量的面積較小時,可將測區范圍內的橢球面或水準面用水平面來代替,這將使測量的計算和繪圖大為簡便,但必須有一定的限度。距離測量時,可將10km長的區域作為距離測量時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的限度,在一般測量工作中,有時這一限度可放寬至25km長的區域;在一般高程測量中,也只能以距離100m為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的限度。
4、何謂水準點?何謂轉點?尺墊起何作用?什么點上才用尺墊?水準點要用尺墊嗎?
答:用水準測量方法測定的高程控制點稱為水準點,常以BM表示。
所謂轉點是臨時設置,用于傳遞高程的點,轉點的作用就是傳遞高程。尺墊一般由鑄鐵制成,呈三角型,尺墊,其中央有一突出圓頂,測量時用于支承標尺。轉點上應放置尺墊。水準點不放置尺墊。
5、水準儀主要由哪幾部分的組成?各有何作用?何為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何為水準管分劃值?
答:水準儀主要由望遠鏡、水準器和基座三個部分組成。望遠鏡由物鏡、目鏡、對光透鏡和十字絲分劃板等組成,主要用于照準目標、放大物象和對標尺進行讀數。水準器是用于整平儀器的裝置。基座通過中心螺旋將儀器與三角架相連接。旋轉三個腳螺旋調節圓水準氣泡居中,即可使儀器粗略整平。
望遠鏡的放大倍率:放大后的虛象對眼睛構成的視角β與眼睛直接觀測目標構成的視角α之比,即放大后的虛象與用眼睛直接看到目標大小的比值。水準管分劃值:相鄰分劃線間的圓弧所對應的圓心角值。
6、什么是視差?它是怎樣產生的?如何消除?
答:所謂“視差”,是當眼睛在目鏡端上、下微動時,看到十字絲與目標的影像相互移動的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目標的實象未能剛好成在十字絲平面上。視差的存在會增大標尺讀數的誤差,消除的方法是再旋轉物鏡對光螺旋,重復對光,直到眼睛上、下微動時標尺的影像不再移動為止。
7、水準測量為什么要求前后視距相等?
答:前后視距相等可消除 角誤差、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的誤差。
8、水準測量外業中有哪些測站檢核和計算檢核?
答:測站檢核的方法有:1) 變儀高法。 2) 雙面尺法。 計算檢核:所有測站的后視讀數之和與前視讀數之和的差值等于測站高差之和,即:[h]=[a]-[b]
9、水準儀主要軸線之間應滿足的幾何條件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水準儀的主要軸線有望遠鏡視準軸 、水準管軸 、圓水準軸 ,此外還有儀器的豎軸 。它們之間應滿足以下幾何條件:
1 ) 圓水準軸平行于儀器的豎軸,即 // ;
2 ) 十字絲橫絲垂直于豎軸,即十字絲橫絲 ;
3 ) 水準管軸平行于視準軸,即 // 。
滿足L′L′∥VV,使圓水準氣泡居中時,豎軸基本鉛直,視準軸粗平。使十字絲橫絲垂直于豎軸。當豎軸鉛直時,橫絲處于水平,橫絲上任何位置讀數均相同。滿足條件LL∥CC,使水準管氣泡居中時,視準軸處于水平位置。
三、計算題
1.已知A、B、C三點坐標分別為Xa=2186.29、Ya=1383.97;Xb=2192.45,Yb=1556.40;Xc=2299.83,Yc=1303.80m。求aAB、DAB和aAC、DAC
(P14公式)
解:aAB=arctan Yb- Ya/ Xb-Xa= arctan 172.43/ 6.16=27.99
所以aAB=87°57′14″
D2AB= (Xb-Xa)2 +(Yb- Ya)2
DAB=172.54m
aAc=arctan Yc- Ya/ Xc-Xa= arctan -80.17/ 113.54=-0.706
Yc- Ya ﹤0 Xc-Xa﹥0
aAc=360°-35.22°=324°46′48″
D2Ac= (Xc-Xa)2 +(Yc- Ya)2
DAc=139m
2.設地面上A、B兩點,A為后視點,B為前視點,A點高程為18.763,后視讀數為1.523m,
前視讀數為1.875m,計算A、B兩點的高差。A點與B點哪點高?B點高程為多少?視線高程為多少?
解:兩點的高差: hAB= (a-b) =(1.523-1.875)=-0.352m
由上可知A點高。
B點的高程: HB=HA+hAB=18.763+(-0.352)=18.411m
視線高程: Hi= HA+a=18.763+1.523=20.286m
3.將圖1所注數據填入表內并進行計算:
表1 水準測量成果計算表
測段號 | 點 名 | 測站數 | 觀測高差 | 改正數 /m | 改正后 | 高 程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1 | BMA | 1.6 | ﹢2.274 | 0.008 | ﹢2.282 | 200.000 | |
1 | 202.282 | ||||||
2 | 1.7 | -3.086 | 0.009 | -3.077 | |||
2 | 199.205 | ||||||
3 | 1.5 | +3.842 | 0.007 | +3.849 | |||
3 | 203.054 | ||||||
4 | 1.8 | -3.063 | 0.009 | -3.054 | |||
BMA | 200.000 | ||||||
∑ | 6.6 | -0.033 | 0.033 | 0 | |||
輔助 | fh=33mm < =±40√Lmm=±102.8mm |
4. 如圖2所示附合水準路線,已知A、B兩點的高程、各測段的測站數及觀測高差。試計算及調整其高差閉合差,并求各待定點的高程。
表 2 附合水準路線計算
測段號 | 點 名 | 測站數 | 觀測高差/m | 改正數 /m | 改正后高差/m | 高 程/m | 備注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1 | BMA | 4 | +1.748 | 0.008 | +1.756 | 240.000 | ||
1 | 241.756 | |||||||
2 | 6 | -2.536 | 0.012 | -2.524 | ||||
2 | 239.232 | |||||||
3 | 3 | +1.174 | 0.006 | +1.180 | ||||
3 | 240.412 | |||||||
4 | 5 | +1.452 | 0.010 | +1.462 | ||||
BMB | 241.874 | |||||||
∑ | 18 | + 1.838 | 0.036 | 1.874 | ||||
輔助 | =1.838-(241.874-240.00)= - 0.036m=-36mm< |
建筑測量作業2
一 填空題
1、空間任兩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間的夾角稱為水平角,同一豎直面內水平方向轉向目標方向的夾角 稱為豎直角。豎直角為正時,稱為仰角,為負時稱為俯角。
2、DJ6型光學經緯儀由照準部、水平度盤和基座三部分組成。
3、經緯儀的使用是指對儀器進行對中、整平、照準和讀數四項操作步驟。
4、測量豎直角在讀數前,應注意使指標針水準管氣泡居中,目的是使豎盤指標線位于正確位置。
5、經緯儀的豎盤指標水準管的作用是保證豎盤指標線處于正確位置。
6、使用經緯儀整平的目的是通過調節水準管氣泡使儀器豎軸處于鉛垂位置,對中的目的是安置儀器使其中心和測站點標志位于同一條鉛垂線上。
7、測回法適用于 2~3 個方向,方向觀測法(又稱全圓測回法)適用于3個以上方向。
8、豎直角測量的計算公式盤左為αL=90o-L,盤右為αR=R-270O ,其平均值為 αa=(αL+αR)/2。
9、將經緯儀安置于A點且瞄準B點時,水平度盤讀數為30O ,欲測設45O的水平角值于AB直線的左側,則水平度盤的讀數應為345O。
10、精密量距時,尺長改正的計算公式為 Δld=ls-lo ,溫度改正的計算公式為 Δlt=α(t-to)·lo傾斜改正的計算公式為 Δlh=-(h2/2l) ;鋼尺尺長方程式的一般形式為 lt=lo+Δl+α(t-to)lo 11、傾斜視線的視距測量計算公式: 12、經緯儀的豎盤指標差是指當望遠鏡水平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時,豎盤指標線偏離正確位置,其讀數與90o或270o之間產生小的偏角,此偏角x稱為豎盤指標差。豎盤指標差的計算公式為 x=(αR-αL)/2
也可以為 x=[(L+R)-360o]/2 。
二 名詞解釋和簡答題
1鋼尺量距時為什么要直線定線?
答:當地面兩點間距離較長時,往往以一整尺長為一尺段,進行分段丈量,所以鋼尺量距時要直線定線。
2、什么叫水平角、豎直角?水平角和豎直角的觀測原理是什么?
答:水平角是空間任兩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間的夾角,取值范圍為0o~360o。
水平角的觀測原理:安置經緯儀于地面O點,轉動望遠鏡分別照準不同的目標(例如A、B二點),就可以在水平度盤上得到方向線OA、OB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讀數a、b,由此即得OA、OB之間的水平角β為: β=b-a
豎直角是同一豎直面內水平方向轉向目標方向的夾角。目標方向高于水平方向的豎直角稱為仰角,a為正值,取值范圍為0o~+90o;目標方向低于水平方向的豎直角稱為俯角,a為負值,取值范圍為0o~-90o。
豎直角的觀測原理:經緯儀在測量豎直角時,只要照準目標,讀取豎盤讀數,就可以通過計算得到目標的豎直角。
3、角度測量有哪些主要誤差?在進行角度觀測時為什么要進行盤左、盤右兩次觀測?
答:角度測量得主要誤差:儀器誤差、觀測誤差、外界條件的影響。
用盤左、盤右兩次觀測可以消除儀器的視準軸誤差、橫軸誤差、豎盤指標差、度盤偏心差對測角的影響。
4、簡述測回法和方向觀測法的觀測步驟。兩種方法各有哪些限差?如何配置水平讀盤的讀數?
答:測回法的觀測步驟:設在O點安置經緯儀,采用測回法測定OA、OB兩個方向之間的水平角β。
1)上半測回(盤左)
先瞄準左目標A,得水平度盤讀數a1,順時針轉動照準部瞄準右目標B,得水平度盤讀數b1,并算得盤左角值:β左=b1-a1,接著倒轉望遠鏡,由盤左變為盤右。
2)下半測回(盤右)
先瞄準右目標B,得水平度盤讀數b2,逆時針轉動照準部瞄準左目標A,得水平度盤讀數a2,并算得盤右角值:β右=b2-a2,計算角值時,總是右目標讀數 b減去左目標讀數a,若b<a,則應加360o。< p="">
3)計算測回角值β:β=(β左+β右)/2
測回法限差:半測回角值較差的限差一般為±40";各測回平均角值較差的限差一般為±24"。
方向觀測法的觀測步驟:設在測站O點安置儀器,以A、B、C、D為目標,為測定O點至每個目標之方向值及相鄰方向之間的水平角。
1)上半測回 (盤左)
選定零方向(例如為A),將水平度盤配置在稍大于 的讀數處,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觀測A、B、C、D、A各方向,分別讀取水平度盤讀數,并由上而下依次記入表中。觀測最后再回到零方向A(稱為歸零)。
2)下半測回 (盤右)
按逆時針方向依次觀測A、B、C、D、A各方向(即仍要歸零),讀取水平度盤讀數,并由下而上依次記入表中。 如果需要觀測n個測回,同樣應在每個測回開始即盤左的第一個方向,配置水平度盤讀數使其遞增 ,其后仍按相同的順序進行觀測、記錄。
3)分別對上、下半測回中零方向的兩個讀數進行比較,其差值稱為半測回歸零差,若兩個半測回的歸零差均符合限差要求,便可進行以下計算工作。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限差:
儀器級別 | 半測回歸零差 | 一測回內2C互差 | 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 |
J2 | |||
J6 | (無此項要求) |
水平讀盤讀數的配置:為提高測角精度,觀測n個測回時,在每個測回開始即盤左的第一個方向,應旋轉度盤變換手輪配置水平度盤讀數,使其遞增 180o/n 。
5、經緯儀的檢驗包括哪些內容?豎盤指標差的檢驗如何檢驗?
答:經緯儀的檢驗包括:照準部水準管軸的檢驗;視準軸的檢驗;橫軸的檢驗;十字絲豎絲的檢驗;豎盤指標水準管軸的檢驗。
豎盤指標差的檢驗:首先儀器整平后,用橫絲盤左、盤右瞄準同一目標,在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時分別讀取豎盤讀數L、R。 然后計算出指標差x。對于DJ6級經緯儀,若指標差超過1′時,則需進行校正。
6、鋼尺量距和視距測量會受哪些誤差的影響?
答:鋼尺量距的誤差:定線誤差;尺長誤差 ;溫度誤差;拉力誤差;傾斜誤差;鋼尺垂曲誤差;丈量誤差。視距測量的誤差:視距讀數誤差;標尺傾斜誤差;豎角觀測誤差;視距常數誤差;外界條件的影響。
7、簡述全站儀的組成、性能指標、測量模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答:全站儀的組成: 1)四大光電測量系統 ,全站儀其四大光電測量系統分別為水平角測量、豎直角測量、距離測量和水平補償系統。 2)微處理器、電子手簿和附屬部件。3)同軸望遠鏡。
性能指標:精度、測程、最小讀數及測距時間、工作環境溫度。
測量模式: (1) 角度測量模式 (2) 距離測量模式(3) 坐標測量模式 (4) 特殊模式(菜單模式)
使用方法:(1) 安置―將全站儀安置于測站,反射鏡安置于目標點。對中和整平同光學經緯儀。
(2) 開機―打開電源開關(POWER鍵),顯示器顯示當前的棱鏡常數和氣象改正數及電源電壓。
(3) 儀器自檢―轉動照準部和望遠鏡各一周,使儀器水平度盤和豎直度盤初始化;
(4) 參數設置―棱鏡常數、氣象改正參數的檢查與設置;
(5) 選擇角度測量模式―瞄準第1目標,設置起始方向水平角為 ;再瞄準第2方向,直接顯示 水平角和豎直角(多為傾斜視線的天頂距讀數)。
(6) 選擇距離測量模式―精測距離/跟蹤測距/粗測距離。
(7) 照準、測量―方向觀測時照準標桿或覘牌中心,距離測量時望遠鏡應瞄準反射棱鏡中心,按測量鍵 顯示水平角、豎直角和斜距,或顯示水平角、水平距離和高差。
(8) 測量完畢關機。
注意事項:見書93頁
三、 計算題
1. 鋼尺丈量AB的水平距離,往測為357.23m,返測為357.33m;丈量CD的水平距離,往測為248.73m,返測為248.63m,最后得DAB、DCD及它們的相對誤差各為多少哪段丈量的結果比較精確?
解:1)水平距離,由 得:
AB: DAB=(357.23+357.33)/2=357.28m
CD: DCD=(248.73+248.63)/2=248.68m
2)相對誤差,由 得:
AB:KAB=(357.23-357.33)/357.28=1/3573
CD:KCD=(248.73-248.63)/248.68=1/2487 KAB<kcd,故ab的丈量結果比較精確。< p="">
2. 已知某鋼尺尺長方程為lt=30-0.005+1.25×10-5×(t-20°C)×30m, 當t=30℃時,用該鋼尺量得AB的傾斜距離為230.70m,每尺段兩端高差平均值為0.15m,求AB間水平距離(計算至mm)。P77
3.
解:1)AB段三項改正
尺長改正 =-0.005×230.70/30=-0.03845m
溫度改正 =1.25×10-5(30°C-20°C)×230.70=0.0288m
傾斜改正 =-0.152/(2×30x230.70/30)=-0.00288m
三項之和(即AB段的改正數):
=-0.03845+0.0288+(-0.00288)
=-0.01253m
AB間水平距離=230.7-0.01253=230687mm
4. 完成下表計算:(豎直角計算P59)
測站 | 目標 | 豎盤 | 豎盤讀數 L/R | 半測回豎角 aL=90- L/aR=R -270 | 指標差 | 一測回豎角 (aL+aR)/2 | 備注 |
° ′ ″ | ° ′ ″ |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o | A | 左 | 76 18 18 | +13 41 42 | - 9 | +13 41 33 | |
右 | 283 41 24 | +13 41 24 | |||||
B | 左 | 115 20 24 | -25 20 24 | -6 | -25 20 30 | ||
右 | 244 39 24 | -25 20 36 |
4.將下圖水平角觀測值填入水平角觀測手簿,并進行計算。已知a1=0° 00′24 ″, b1=44° 24′18 ″,
a 2=180° 00′18 ″, b2=224° 23′48 ″。P55
測 站 | 目標 | 豎盤 位置 | 水平度盤讀數 | 半測回角值 ° ′ ″ 左=b1-a1/右=b2-a2 | 一測回角值 (左+右)/2 | 備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左 | 0 00 24 | 44 23 54 | 44 23 42 | |||
44 24 18 | ||||||
右 | 180 00 18 | 44 23 30 | ||||
224 23 48 |
建筑測量作業3
一、 填空題
1. 測量誤差來源于測量儀器、觀測者、及外界條件。
2. 觀測條件相同時所進行的各次觀測稱為 等精度 觀測,觀測條件不相同時所進行的各次觀測稱為 不等精度 觀測。
3. 觀測值中誤差越大,觀測精度 越低。
4. 系統 誤差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消除,偶然 誤差不能消除,只能合理地處理觀測數據,以減少其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5. 倍數函數中誤差的計算公式 = , 和差函數中誤差的計算公式 ,
線性函數中誤差的計算公式 。
6. 導線的形式分為 附合導線、閉合導線和支導線。
7. 導線測量的外業包括 踏勘選點、角度測量、邊長測量和連接測量。
8. 附合水準線路A123B中,水準點A、B的高程分別為:HA=254.350m,HB=257.215m,又測得A、B兩點的高差為hAB=+2.836m,則其高差閉合差為 -0.029m 。
9. 閉合水準線路A123A中,測得各測段的高差分別為hAB=+2.836m,h12=-3.684m,h23=+4.216mh3A=-3.384m,則其高差閉合差為 -0.016m 。
10.導線測量內業計算的.目的是 進行數據處理,消除角度和邊長觀測值中偶然誤差的影響,最終推算出導線點的坐標。導線內業計算包括 角度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根據改正后的角值,重新計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和調整和計算待定導線點坐標。
二、名詞解釋和簡答題
1.什么叫中誤差、容許誤差、相對誤差?
答:中誤差:設在相同條件下,對真值為 的量作 次觀測,每次觀測值為 ,其真誤差 :
= - ( =1,2,3... ) 則中誤差 的定義公式為 =
容許誤差:在衡量某一觀測值的質量,決定其取舍時,可以該限度作為限差,即容許誤差。
相對誤差:就是中誤差之絕對值(設為|m|)與觀測值(設為D)相除,再將分子化為1,分母取其整數后的比值(常以 表示),如下式所示。 = 2.試指出下列誤差的類型:
答:系統誤差類型為:⑴鋼尺尺長誤差;⑵視距測量的乘常數誤差;⑶水準儀的i角誤差;⑷水準測量水準氣泡符合不準確的誤差;
偶然誤差類型:⑸鋼尺定線不準、彎曲、不水平等給量距造成的誤差;⑹經緯儀對中不準確給測角造成的誤差。
3.系統誤差的影響一般可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加以消除?偶然誤差的影響能消除嗎?為什么?
答:系統誤差是指在相同的觀測條件下對某量作一系列的觀測,其數值和符號均相同,或按一定規律變化的誤差。只要采取恰當的方法就可以將系統誤差的影響予以消除。如鋼尺定期檢定其尺長改正數,據此對測量成果加以改正。水準測量注意使測站的前后視距相等,從而使測站高差不再含有 角誤差的影響。測量水平角和豎直角時,采用盤左、盤右取平均的方法,就可以較好地消除經緯儀的視準軸誤差、橫軸誤差和豎盤指標差的影響。
偶然誤差是指在相同的觀測條件下對某量作一系列的觀測,其數值和符號均不固定,或看上去沒有一定規律的誤差。它的影響不能消除,因為由于受到儀器性能、觀測員生理功能的限制及外界條件變化的影響,偶然誤差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觀測值中。
4. 評定角度測量精度指標能用相對誤差嗎?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相對誤差是中誤差之絕對值與觀測值之比,并將分子化為1,表分母取其整數后的比值。一般當誤差大小與被量測量的大小之間存在比例關系時,適于采用相對誤差作為衡量觀測值精度的標準,例如距離測量。而角度測量中,測角誤差與被測角度的大小不相關,因而,就不宜采用相對誤差作為評定角度測量精度的指標。
5.導線選點應注意什么?附合導線與閉合導線各適用于什么情況?它們的內業計算有何不同點?
答:導線選點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導線點在測區內應分布均勻,相鄰邊的長度不宜相差過大。
(2)相鄰導線點之間應互相通視,以便于儀器觀測。
(3)導線點周圍應視野開闊,以有利于碎部測量或施工放樣。
(4)導線點位的土質應堅實、以便于埋設標志和安置儀器。
符合導線各適用于從一已知點和已知方向出發,經導線點1、2 ... ,附合到另一已知點和已知方向上,閉合導線適用于從一已知點和已知方向出發,經導線點1、2 ... ,再回到原已知點和已知方向上。 附合導線與閉合導線內業計算的方法和步驟一致,僅兩種閉合差的計算有所不同。
6. 導線外業測量工作有哪些技術要求?
答:1)導線邊長的要求見表一:
表一:
測圖比例尺 | 邊長/m | 平均邊長/m |
1 : 2000 | 100~300 | 180 75 |
2)測量水平角的測回數和限差要求表二。
表二:
比例尺 | 儀器 | 測回數 | 測角中誤差 | 半測回差 | 測回差 | 角度閉合差 |
1 : 500~ | DJ2 | 1 | ||||
DJ6 | 2 | |||||
1 : 5000~ | DJ2 | 1 | ||||
DJ6 | 2 |
3)邊長測量
導線邊的邊長(水平距離)可用光電測距儀或全站儀測量。采用往返取平均的方法,往返較差的相對誤差一般應小于1/3000~1/2000。
7. 和水準測量相比較,三角高程測量有何優點?適用于什么情況?
答: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來測定地面兩點之間的高差,進而推算未知點高程一種方法。
三角高程測量用經緯儀或全站儀,測定目標的豎直角和測站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求取測站和目標之間的高差。水準測量通常適用于平坦地區,當地勢起伏較大時,適宜采用三角高程測量地面點的高程。
三角高程測量適用于地勢起伏較大時采用。
8. 小地區高程控制測量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三、四等水準測量與一般水準測量有何不同?)
答:小地區高程控制測量常用的方法是三、四等水準測量,三、四等水準測量與一般水準測量大致相同,只是由于要求的精度更高,因而在運用雙面尺法的同時,為了削弱儀器i角誤差的影響,增加了視距觀測,所須滿足的限差也更多、更嚴。
10. 交會測量適用于什么情況?交會方法的哪些?(P130-133)
二、 計算題
1. 用水準儀對A、B兩點的高差進行6次觀測,其結果如下:1.329m、1.333m、1.330m、1.328m、1.332m、1.327m。計算所測高差的算術平均值、觀測值中誤差和算術平均值中誤差及算術平均值相對中誤差和觀測值中誤差。(P112)
高差測量成果計算表 |
觀測次數觀測值 hAB/m/mm1、算術平均值 X=「 hAB」/6=1.3302、觀測值中誤差:=±2.3mm 3、算術平均值中誤差:=±0.9mm 4、算術平均值的相對中誤差K=1/14781234561.3291.3331.3301.3281.3321.327-1+30-2+2-3190449X=「 hAB」/6=1.330[]=-1[]=27 |
解:觀測值列于上表,其計算步驟為
1.計算算術平均值 X=「 hAB」/6=1.330
(2)計算觀測值改正數
=hABi-x( =1、2…… )
計算各 之平方,得[ ]=27。
(3)計算觀測值中誤差
=±2.3mm
(4)計算算術平均值中誤差
=±0.9mm
(5)計算算術平均值的相對中誤差
k=1/x/∣mx∣=1/1478
2 一正方形建筑物,量其一邊長為a,中誤差為ma=±3mm,求其周長及中誤差。若以相同精度量其四條邊為a1,a2,a3,a4,其中誤差均為ma=±3mm,則其周長的中誤差又等于多少?
解:1)正方形周長s=4a
由倍數函數中誤差計算公式 = 可得ms=±4xma=±4x3=±12mm
正方形周長s=4a±12mm
2) 正方形周長s=a1+a2+a3+a4
由和差函數中誤差計算公式 可得ms=±√4ma2 =±6mm
3.如圖所示的閉合導線,已知:xa=500.000m,ya=500.000mmaa1=25°,各測段的距離Da1=71.128m,D12=104.616m,D23=91.600m,D34=116.992m,D4a=59.328m,各內角分別為βA=122°46′46″,
β1=123°59′28″, β2=86°11′54″, β3=104°44′53″, β4=102°18′27″。試計算和調整角度閉合差及坐標增量閉合差,并計算1.2.3.4各點的坐標。(P129)
解:
閉合導線計算表 |
點 號 觀測角 ’ ” 改正后 角值 ’ ” 方位角 a ’ ” a前=a后-B右+180°距 離 /m縱坐標增量 /m(D*cosa)橫坐標增量 /m(D*sina)改正后 /m改正后 /m縱坐標 /m橫坐標 /m1234567891011A-17.6122 46 46 122 46 2825 00 00 71.128 +2+64.46 0+30.06 +64.48 +30.06500.00 500.001-17.6123 59 28 123 59 10564.48530.0681 00 49.6 104.616+3+16.34-1+103.33 +16.37 +103.322-17.686 11 54 86 11 37580.85 633.38174 49 13.2 91.600+2-91.23-1+8.27 -91.21 +8.263-17.6104 44 53 104 44 35 489.64 641.64250 04 37.8 116.79+3- 39.87-1-109.99 -39.84 -110.004-17.6102 18 27 102 18 10 449.80 531.64327 46 28.4 59.328+1+50.190-31.64 +50.20 -31.64A (122 46 28)500.00 500.00(25 00 00) 443.462∑ 540 01 28 540 00 00輔 助 計 算 540°01′28″ (n-2)*180°=540° 540°01′28″-540°=+ 01′28″ 64.46+16.34-91.23-39.87+5019=-0.1130.06+103.33+8.27-109.99-31.64=+0.03±0.11k=0.11/443.462=1/4033 附 圖: |
公式:方位角 a前=a后-B右±180
縱坐標增量 =D*cosa 改正值 Vxi=-(fx/∑D)*Di
橫坐標增量 =D*sina 改正值 Vyi=-(fy/∑D)*Di
建筑測量作業4
一.填空
1、 地物符號包括比例符號、半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和注記符號。
2、 山丘和盆地等高線的區別是 山丘等高線內圈高程注記大于外圈,盆地等高線內圈高程注記小于外圈,山脊等高線的特征是 等高線拐點凸向低處,山谷等高線的特征是 等高線拐點凸向高處,鞍部等高線的特征是 等高線近似于兩組雙曲線的對稱組合。
3、 為了充分顯示地貌的特征和便于地形圖的閱讀和應用,在地形圖上可以采用 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三種等高線。
4、 地形圖上確定兩點之間水平距離和方位角的直接量取法是指 圖解法,坐標反算法是指 解析法。
5、 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100m,高差hAB=2m,則坡度iAB= 2﹪ iBA= 2﹪
6、 施工測量中的基本測設是指 水平角測設、距離測設和高程(包括坡度)測設。
7、 測設高程的方法有 視線高程測設法、上下高程傳遞法。
8、 設地形圖上長度1cm,代表實地水平距離200m,則此地形圖的比例尺為1:20000。
二、簡答題
1.什么是地物?什么是地貌?什么是地形?什么是地形圖?
答:地面上的房屋、道路、河流、橋梁等自然物體或人工建筑物(構筑物)稱為地物。
地表的山丘、谷地、平原等高低起伏的形態稱為地貌。
地物和地貌的總稱為地形。
地形圖就是將一定范圍內的地物、地貌沿鉛垂線投影到水平面上,再按規定的符號和比例尺,經綜合取舍,縮繪成的圖紙。
2.什么是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有何作用?
答:地形圖的比例尺是圖上任意兩點間的長度和相應的實地水平長度之比,
人眼分辨率即圖上0.1mm所代表的實地距離為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的作用:比例尺越大的地形圖,反映的內容越詳細,精度也越高。例如要求能將0.1m寬度的地物在地形圖上表示出來,則根據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即知所選的測圖比例尺就不應小于1:1000。比例尺精度是合理選擇測圖比例尺的重要依據之一。
3. .什么是等高線、等高距、等高線平距和地面坡度?
答:等高線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鄰點連接而成的閉合曲線。等高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等高線平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等高線平距。地面坡度:等高距與等高線平距之比為地面坡度。
4.等高線有哪些特性?
答:( 1 ) 同一條等高線上的點高程相等;( 2 ) 等高線為閉合曲線,不在圖內閉合就在圖外閉合,因此在圖內,除遇房屋、道路、河流等地物符號而外,不能中斷; ( 3 ) 除遇懸崖等特殊地貌,等高線不能相交; ( 4 ) 等高距相同的情況下,等高線越密,即等高線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線越稀,即等高線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緩; ( 5 ) 等高線遇山脊線或山谷線應垂直相交,并改變方向。
5. 地物符號有幾種?各種地物符號是如何表示地物中心位置的?
答:地物符號按特性、大小和在圖上描繪方法的不同,可作以下分類:比例符號、半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注記符號。
各種地物符號是這樣表示地物中心位置的:
比例符號:地物水平輪廓較大,根據其實地大小按比例縮繪,故圖形的中心就是地物的中心位置。
半比例符號(線形符號):地物長度按比例縮繪,寬度無法按比例,故符號的中心線為地物的中心位置。
非比例符號:地物水平輪廓太小,無法按比例縮繪,僅采用規定的象形符號表示,故符號的中心位置隨各種不同的地物而異。規則的幾何圖形符號以圖形的幾何中心、幾何圖形組合符號以下方圖形的幾何中心、不規則的幾何圖形符號以圖形底部直角頂點或圖形下方兩端的中點等各為不同地物的中心位置。
注記符號:該符號只是文字或數字注記,無符號中心位置概念。
6.地形圖應用有哪些基本內容?
答:圖上確定點的平面坐標、圖上確定點的高程、圖上確定直線的長度和方向、圖上確定直線的坡度、圖上面積量算。
7.識讀地形圖的目的是什么?
答:地形圖的識讀是正確應用地形圖和的前提,識讀地形圖必須首先掌握《地形圖圖式》規定的各種地物、地貌的表示方式,然后對圖上的數字信息和地表形態等有所了解,以此分析圖紙所包含的各種地形特征、地理信息及其精度,從而為正確應用地形圖進行工程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提供保證。
8.施工測量與地形測量的異同?
答:施工測量和地形測量一樣,也應遵循程序上“由整體到局部”,步驟上“先控制后碎部”,精度上“由高級至低級”的基本原則,即必須先進行總體的施工控制測量,再以此為依據進行建筑物主軸線和細部的施工放樣;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地形測量是將地面上地物和地貌的空間位置和幾何形狀測繪到圖紙上,而施工測量則相反,是將圖紙上設計建筑物的空間位置和幾何形狀測設到地面上。
9、測設的基本工作有哪幾項?測設是怎樣進行的?
答:測設的基本工作:水平角測設、距離測設和高程的測設。
水平角測設就是將設計所需的角度在實地標定出來。此時,一般首先需要有一已知邊作為起始方向,然后使用經緯儀(或全站儀)在實地標出角度的終邊方向。(設測 = (已知角值),常用的方法為盤左、盤右取平均法。即在 點安置經緯儀,盤左,照準 點,置水平度盤讀數為 ,然后轉動照準部,使水平度盤讀數為角值 ,即可在其視線方向上標定 點;倒轉望遠鏡成盤右,照準 點,讀其平盤讀數為 ,再轉動照準部,使水平度盤讀數為 + ,又可在其視線方向上標定 點,由于儀器和測量誤差的影響, 、 二點一般不重合,取其中點 , 即為所需的 角。)
水平距離測設就是將設計所需的長度在實地標定出來。一般需要從一已知點出發,沿指定方向量出已知距離,從而標定出該距離的另一端點。量距可以用鋼尺也可以用全站儀。(將鋼尺的零點對準 點,沿 方向拉平鋼尺,在尺上讀數為 處插下測釬或吊垂球,定出 點,再重復測設2~3次,取其平均位置 點,即得 為測設距離。)
高程測設就是將設計所需的高程在實地標定出來。一般采用的仍是水準測量的方法。(如:測設 點的設計高程 ,安置水準儀,以水準點 為后視,由其標尺讀數 ,得視線高程 ,則前視 點標尺的讀數應為 = ,然后在 點木樁側面上下移動標尺,直至水準儀視線在尺上截取的讀數恰好等于 ,在木樁側面沿尺底畫一橫線,即為 點設計高程 的位置。)
10.點的平面位置測設方法有哪幾種?在什么條件下采用?使用全站儀測設點位可采用何種方法?
答:測設點的平面位置的常用方法有:直角坐標法、交會法(角度交會和距離交會)、極坐標法、全站儀坐標法。
以方格網或建筑基線作為施工控制,適于用直角坐標法進行建筑物特征點的測設。
在不宜到達的場地適于用交會法進行點位的測設,在待定點不宜到達的場地適用角度交會法測設點位;在地面平坦且便于量距的場地適用距離交會法測設點位。
極坐標法就是測設一個水平角和一條水平距離即確定一個點位。由于控制網的形式可以靈活布置,測設方法又比較簡單,所以對一般施工場地的點位測設均適用。
使用全站儀測設點位可采用全站儀坐標法、自由設站的方法測設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測設。
三、計算題
1.測設水平角∠AOB后,用經緯儀精確測其角值為90°00′48″,已知OB長為120m,問點B在垂直于OB方向上向內或向外移動多少距離,才能使∠AOB改正為90°00′00″?(ρ″=206265″)
解:根據 δ=LΔβ″/ρ″
其中Δβ″=90°00′00″-90°00′48″=-48″,L=120m
所以 δ=LΔβ″/ρ″=120x(-48)/206265=-27.9mm
因為精確測定角值大于應測設的角值,所以點B在垂直于OB方向上向內移動27.9mm,才能使∠AOB改正為90°00′00″
2. 已知A點坐標XA=285.684m,YA=162.345m,A~B的方位角αAB=296°44′30″,又知Р1、Р2二點的設計坐標分別為X1=198.324m,Y1=86.425m,X2=198.324m,Y2=238.265m,以A點為測站,B點為后視方向,按極坐標法測設A、B二點。試分別計算測設數據∠BA1、DA1和∠BA2、DA2
解:
αA1=
由Y1-YA<0,X1-XA<0可知,αA1屬于第三象限( =180°+ )。
故 αA1=180°+40°59′32 ″=220°59′32 ″
∠BA1=αA1-αAB= 220°59′32 ″-296°44′30″+360°=284°15′02 ″
DA1=[(X1-XA) 2+(Y1-YA)2]1/2=(7631.7696+5763.8464)1/2=115.739m
αA2=
由Y2-YA﹥0,X2-XA<0可知,αA2屬于第二象限( =180°- )。
故 αA2=180°-40°59′32 ″=139°00′28 ″
∠BA2=αA2-αAB= 139°00′28 ″-296°44′30″+360°=202°15′28 ″
DA2=[(X2-XA)2+(Y2-YA)2] 1/2=(7631.7696+5763.8464)1/2=115.739m
【電大建筑測量形成性考核冊答案】相關文章:
電大教育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6-25
電大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6-25
電大教育法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6-25
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7-02
中央電大建筑結構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7-02
電大藝術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7-04
電大電子商務概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6-25
電大企業文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6-25
電大現代管理原理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7-02
高層建筑施工形成性考核冊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