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比賽成績速度水果價格圖形放大縮小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但在實際中,學生記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于是,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
《教師教學用書》上建議這部分內容用3課時教學,說明編者也希望教學時能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探索、體驗、交流,在對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后再引出比的概念。
備課時,面對著連續呈現的四個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教學,則前面的課時因為沒有具體的知識點會顯得比較單薄,這樣的課很難了解到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而且一節課設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會使教學環節顯得零碎,學生的思維無法深刻。另外,第四個情境圖形放大縮小其實是要引導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雖然教材中并沒有揭示這個概念,也沒有出現比的前項與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還是要引導學生發現這個規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我決定把第四個情境中放到下一節課,選擇前三個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數字教學反思06-27
生活中的小數課文教學反思07-03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口語交際教學反思06-23
《生活中的負數》課堂實錄和教學反思07-02
大班生活中的數學反思06-26
生活中的數字設計及反思06-27
《生活中的比》課后反思性說課稿06-22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反思06-23
在歷史教學反思中成長06-27
《新課程改革中的歷史教學反思》的教學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