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入門基本常識
如果你想進入建筑行業,那你就先要了解建筑的基本常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建筑入門基本常識,歡迎閱讀。
容積率:項目總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小數;
建筑密度:項目總占地地基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
什么是綠地率:項目綠地總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
日照間距:前后兩棟建筑之間,根據日照時間要求所確定的距離。其計算以冬至日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層窗臺以上墻面,能被太陽照到的高度為依據。
統一模數;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分模數:
統一模數是為實現設計的標準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模數。
基本模數是模數協調中使用的基本尺寸單位,用M表示,1M=100mm。
擴大模數是導出模數的一種,其數值為基本模數的倍數。擴大模數共有六中,3M/6M/12M/15M/30M/60M.建筑物中較大的尺寸,如:開間、進深、跨度、柱距等,應位某一擴大模數的倍數。
分模數為基本模數的分倍數。共三種:1/10M(10mm)、1/5M(20mm)、1/2M(50mm)。建筑物中較小尺寸,如縫隙、墻厚構造節點等應為某一分模數的倍數。
標志尺寸;構造尺寸;實際尺寸。
標志尺寸是用以標注建筑物定位軸線之間(開間、進深)的距離大小,以及建筑制品、構配件、有關設備位置的界限之間的尺寸。標志尺寸應該符合模數制的規定。
構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構件的設計尺寸。一般,構造尺寸加上預留的縫隙尺寸或減去必要的支撐尺寸等于標志尺寸。
實際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構件的實有尺寸。實際尺寸與構造尺寸的差值,應為允許的建筑公差數值。
定位軸線:是用來確定建筑物的主要構建或結構的位置,及其標志尺寸的線。
橫向、縱向、橫向軸線、縱向軸線:
橫向是指建筑物的寬度方向。
縱向是指建筑物的長度方向。
沿建筑物的寬度方向設置的軸線叫橫向軸線,用數字表示,橫向軸線對應的墻叫橫墻,橫墻對應的長度為進深。
沿建筑物的長度方向設置的軸線叫縱向軸線,用字母表示,縱向軸線對應的墻叫縱墻,縱墻對應的長度為開間。
開間;進深:
開間是指一間房的面寬,及兩條橫向軸線之間的距離;
進深指一間房屋的深度,及兩條縱向軸線之間的距離。
建筑總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頂部的總高度。
標高;絕對標高;相對標高:
建筑物的某一部位與確定的水基準點的高差,稱該部位的標高。
相對標高是以建筑物的首層室內主要房間的地面為零點(+0.000),表示某處距首層地面的高度。
建筑面積、使用面積、使用率、交通面積結構面積:
建筑面積是指建筑長度、寬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積再乘以層數。由使用面積、交通面積和結構面積組成。
使用面積指主要使用房間及輔助使用房間的凈面積(凈面積為軸線尺寸減去墻厚所得的凈尺寸乘積)。
使用率亦稱得房率,是使用面積占建筑面積的百分數。
結構面積指墻體、柱所占的面積。
紅線:指規劃部門批給建設單位的占地面積,一般用紅筆圈在圖紙上,有法律效力。
建筑物如何劃分等級:
建筑物的等級是依據耐火和耐久進行劃分的。耐久分為四級,一到四及分別為100、50-100、25-50及15年以下。
耐火也分為四級。耐火能力依次下降。
框架結構:指由柱子、橫縱向梁、樓板等構成的骨架做為承重結構,墻體是維護結構的結構。
剪力墻:指在框架結構內增設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墻體,又稱抗震墻。
框剪結構:指豎向荷載由框架和剪力墻共同承擔,水平荷載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墻承擔70~80%的結構。剪力墻長度按每建筑平方米50mm的標準設計。
全剪力墻結構:利用建筑物的內墻(或內外墻)作為承重骨架,來承受建筑物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的結構。
筒體結構:由框架剪力墻與全剪力墻結構綜合演變和發展而來。他是將剪力墻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內部和外圍而形成的空間封閉式的筒體。其特點是剪力墻集中而獲得較大的自由分割空間,多用于寫字樓。
地基和基礎的區別:
地基是基礎以下的土層,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礎傳來的全部荷載。基礎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承受由建筑物傳來的全部荷載,并將這些荷載連同自重傳給下面的土層。
基礎埋深;深基礎;淺基礎:
基礎埋深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埋深大于5m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m~5m之間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小于0.5m。
基礎分類:
a:按使用材料: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等。
b:按構造形式:獨立、條形、井格、板式、筏形、箱形和樁基礎。
c:按使用材料的受力特點分: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防潮層:為防止地下潮氣沿墻體上升和地表水對墻體的侵蝕,采用防水材料將下部墻體與上部墻體隔開,這個阻斷層就是防潮層。防潮層的位置一般在首層室內地面以下60~70mm處,及標高的-0.06~0.07m處。
勒腳和踢腳及其作用:
外墻墻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腳。勒腳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蝕以保護墻面,保證室內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勒腳的高度一般為室內外地坪的高差。
踢腳是外墻內側和內墻兩側與室內地坪交接處的構造。踢腳的作用是防止掃地時污染墻面。高度一般在120~150mm。
散水和明溝及其作用:
散水是靠近勒腳下部的排水坡;明溝是靠近勒腳下部設置的排水溝。其作用是為了迅速排除從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積水滲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橫墻、縱墻:
橫墻是沿建筑物的寬度方向布置的墻。
縱墻是沿建筑物的長度方向布置的墻。
墻的承重及其優缺點:
橫墻承重就是把梁和板擱在橫墻上。優點是橫墻較密使橫向剛度大,抗震性高,外墻開窗靈活性大,容易組織穿堂風;缺點是材料用量多,開間尺寸不夠靈活。縱墻承重與之相反。
橫縱墻混合承重:房屋布置靈活,整體剛度好,但梁板類型多施工麻煩。
普通磚的標準尺寸:240x115x53mm灰縫寬度10mm,這樣其長寬厚之比為4:2:1的比例關系。1立方米提量磚砌體的標志磚用量為512塊(含灰縫)。
順磚、丁磚、眠磚、斗磚:
順磚是指磚的長度沿墻面;丁磚指磚的寬度沿墻面;磚平砌叫眠磚,側立砌叫斗磚。
變形縫(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
太長和太寬的建筑物設置伸縮縫,分割成若干個區段,保證各段自由伸縮,從而避免墻體開裂。伸縮縫縫寬為20~30mm,內填保溫彈性材料。
當建筑物相鄰部分的高差、荷載、結構形式以及地基承載力等由 較大差異或建筑物的平面形狀復雜或相鄰建筑物分期建筑時相鄰部位由可能出現不均勻沉降,因此設置沉降縫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個獨立單元,保證每個單元各自沉降,彼此不受制約,沉降縫的寬度一般為30~120mm。
防震縫是考慮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而設置的。對于地震設防地區多層砌體房屋,當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m以上時,或房屋有錯層,且樓板高差較大時,或房屋各部分結構剛度、質量截然不同時,地震中,房屋的相鄰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壞,所以需要設計防震縫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個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單元,以免震害。防震縫的寬度一般為50~100mm。
DN是指管道的公稱直徑,注意:這既不是外徑也不是內徑;應該與管道工程發展初期與英制單位有關;通常用來描述鍍鋅鋼管,它與英制單位的對應關系如下:
4分管:4/8英寸:DN15;
6分管:6/8英寸:DN20;
1寸管:1英寸:DN25;
寸二管:1又1/4英寸:DN32;
寸半管:1又1/2英寸:DN40;
兩寸管:2英寸:DN50;
三寸管:3英寸:DN80(很多地方也標為DN75);
四寸管:4英寸:DN100;
DN指的是公稱通徑,一般指的是鋼管或鑄鐵管類的管道類的直徑
而PVC管和PE管類的管道,現在我們一般用外徑來表示它的直徑,用De表示
De20表示DN15
De40表示DN32
De50表示DN40
De63表示DN50
De90表示DN80
De110表示DN100
有點廠家的De也用de來標志,各廠家的表示不太一樣。
公稱直徑(nominal diameter),又稱平均外徑(mean outside diameter)。
這是緣自金屬管的管璧很薄,管外徑與管內徑相差無幾,所以取管的外徑與管的內徑之平均值當作管徑稱呼。
因為單位有公制(mm)及英制(inch)的區分,所以有下列的稱呼方法。
1. 以公制(mm)為基準,稱 DN (metricunit)
2. 以英制(inch)為基準,稱NB(inch unit)
3. DN (nominal diameter)
NB (nominal bore)
OD (outside diameter)
4. 【例】
鍍鋅鋼管DN50,sch 20
鍍鋅鋼管NB2”,sch 20
5. 外徑與DN,NB的關系如下:
------DN(mm)--------NB(inch)-------OD(mm)
15-------------- 1/2--------------21.3
20--------------3/4 --------------26.7
25-------------- 1 ----------------33.4
32-------------- 1 1/4 -----------42.2
40-------------- 1 1/2 -----------48.3
50-------------- 2 -----------60.3
65-------------- 2 1/2 -----------73.0
80-------------- 3 -----------88.9
100-------------- 4 ------------114.3
125-------------- 5 ------------139.8
150-------------- 6 ------------168.3
200--------------- 8------------219.1
拓展:建筑入門常識
一、建筑物的用途分類及特點
1、民用建筑:供人們生活、居住、從事各種文化福利活動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兩類:
(1)居住建筑:供人們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賓館、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們從事社會性公共活動的建筑和各種福利設施的建筑物,如各類學校、圖書館、影劇院等。
2、工業建筑:供人們從事各類工業生產活動的各種建筑物、構筑物的總稱。通常將這些生產用的建筑物稱為工業廠房。包括車間、變電站、鍋爐房、倉庫等。
二、按建筑結構的材料分類
1、磚木結構:這類房屋的主要承重構件用磚、木構成。其中豎向承重構件如墻、柱等采用磚砌,水平承重構件的樓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這種結構形式的房屋層數較少,多用于單層房屋。
2、磚混結構:建筑物的墻、柱用磚砌筑,梁、樓板、樓梯、屋頂用鋼筋混凝土制作,成為磚—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多用于層數不多(六層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業廠房,是目前廣泛采用的一種結構形式。
3、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物的梁、柱、樓板、基礎全部用鋼筋混凝土制作。梁、樓板、柱、基礎組成一個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稱框架結構。墻只起圍護作用,用磚砌筑。此結構用于高層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鋼結構: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構件用鋼材制作,墻體用磚或其他材料制成。此結構多用于大型工業建筑。
三、按建筑結構承重方式分類
1、承重墻結構
它的傳力途徑是:屋蓋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擔,屋架支撐在承重墻上,樓層的重量由組成樓蓋的梁、板支撐在承重墻上。因此,屋蓋、樓層的荷載均由承重墻承擔;墻下有基礎,基礎下為地基,全部荷載由墻、基礎傳到地基上。
2、框架結構
主要承重體系有橫梁和柱組成,但橫梁與柱為剛接(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通常通過端部鋼筋焊接后澆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體)連接,從而構成了一個整體剛架(或稱框架)。一般多層工業廠房或大型高層民用建筑多屬于框架結構。
3、排架結構
主要承重體系由屋架和柱組成。屋架與柱的頂端為鉸接(通常為焊接或螺栓連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礎內。一般單層工業廠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
由于城市發展需要建設一些高層、超高層建筑,上述結構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載(風荷載、地震荷載)的作用,因而又發展了剪力墻結構體系、桶式結構體系。
四、建筑高度分類
建筑物可根據其樓層數量分為以下幾類
1、低層:2層及2層以下
2、多層:2層以上,8層以下
3、中高層:8層以上,16層以下
4、高層:16層以上,24層以下
5、超高層:24層以上
建筑學知識:房屋構造概述
建筑材料知識
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鋼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磚等。
1、水泥
(1)常見水泥的種類: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等五種
(2)水泥標號:水泥標號是表示水泥硬化后的抗壓能力。常用水泥編號例如:325、425、525、625等。
(3)常用水泥的技術特性
凝結時效性:水泥的凝結時間分為初凝與終凝。初凝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漿開始失去可塑性的時間。終凝為水泥漿開始拌合時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開始產生強度的時間。
體積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是否均勻的性質。水泥硬化后產生不均勻的體積變化成為體積安定性不良,不能使用。
水熱化性:水泥的水化反應為放熱反應。隨著水化過程的進行,不斷放出熱量稱為水熱化。其水熱化釋放熱量的大小和放熱速度的快慢主要與水泥標號、礦物組成和細度有關。
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早期強度越高。但顆粒越細,其制作成本越高,并容易受潮失效。
標準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漿達到標準稠度時的用水量。標準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結時間時,國家標準規定的稠度。
2、鋼筋
(1)建筑鋼筋的種類:鋼筋是鋼錠經熱軋而成,故又稱熱軋鋼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鋼材品種。
按外形可分為:光圓鋼筋、帶肋鋼筋。
按鋼種可分為:碳素鋼鋼筋和普通低合金鋼鋼筋。
按強度可分為:Ⅰ、Ⅱ、Ⅲ、Ⅳ四個級別。其中Ⅰ級鋼筋為低碳鋼鋼筋,Ⅱ、Ⅲ、Ⅳ級為低合金鋼鋼筋。
(2)建筑用鋼筋的應用
Ⅰ級鋼筋為熱軋光圓鋼筋,其強度較低,塑性及焊接性能較好。廣泛應用于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受力較小部位。
變形鋼筋中Ⅱ級、Ⅲ級鋼筋的強度、塑性、焊接性能等綜合使用指標較好,是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用量最大的鋼筋品種,也可經冷拉后做預應力筋使用。
冷加工鋼筋
冷拉鋼筋:冷拉鋼筋的屈服程度會提高,而塑性降低。冷拉Ⅰ級鋼筋適用于普通鋼筋混凝土中的受力部位,冷拉Ⅱ級、Ⅲ級、Ⅳ級鋼筋均可作為預應力筋使用。
冷拔低碳鋼筋:其有較高的抗拉強度,是小型構件的主要預應力鋼材。
3、木材
(1)木材的種類:分為針葉樹和闊葉樹兩類。其中針葉樹的樹干長直高大,紋理通直,材質較軟,加工容易,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材。闊葉樹材質較堅硬,稱之為硬材,主要用于裝修工程。
(2)建筑木材的性能與用途
紅松:材質較軟,紋理順直,不易翹曲、開裂,樹脂多,耐腐朽,易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門窗、屋架、檁條、模板等。
魚鱗云杉:又名白松。材質輕、紋理直、結構細、易干燥、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門窗、模板、地板等。
馬尾松:材質中硬,紋理直斜不勻,結構中至粗,不耐腐,松脂氣味濃,在水中很耐久,主要用于制作模板、門窗、櫞條、木柱等。
落葉松:材質堅硬而脆,樹脂多,耐腐性強,干燥慢,干燥中易開裂。主要用于檁條、地板、木樁等。
杉木:紋理直而均,結構中等或粗,易干燥、耐久性強。主要用于制作屋架、檁條、門窗、腳手桿等。
柏木:材質致密,紋理直或斜,結構細,干燥易開裂,堅韌耐久。主要用于制作模板及細木裝飾等。
洋松:分細皮和粗皮兩種。細皮的結構精細,不易變形,容易加工,適于較高要求的裝修;粗皮的結構較松,但質料堅固,變形與收縮量較小,適用于要求不高的裝修。
(3)木材的類別
為了合理用材,木材按加工與用途不同分為原木、杉原條、板方材等。
原木是指伐倒后經修枝,并截成一定長度的木材。分直接使用原木和加工用原木。
杉原條是指只經修枝剝皮,沒有加工成材的杉木,長度5M以上,梢直徑60mm以上。
板方材是指按一定尺寸加工成的板材和方材。板材是指斷面寬為厚的三倍及三倍以上者;方材是指斷面寬度小于厚度的三倍者。
【建筑入門基本常識】相關文章:
職場禮儀的基本常識03-18
投資理財入門07-20
銷售入門必看的書籍02-23
銷售入門必看的書籍09-27
電腦入門基本知識07-20
攝影師入門知識08-21
書法入門學習心得01-27
職場新人的入門忠告職場勵志04-27
職場禮儀的基本常識及注意事項盤點11-05
雙排輪滑技巧新手入門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