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文學功底
讀書,明理也。習慣,所以修身養性也。此皆父母之教也。小編收集了如何培養文學功底,歡迎閱讀。
秘訣一:讓學習成為孩子的興趣愛好
11歲的孩子,是如何愛上古文的?這與孩子的父母有很大的關系。余晗睿的爸爸是雙學士理工男,是一名軟件開發師。他沒給小孩子報文化輔導班,覺得孩子讀古文就可以了,因為這些古籍傳承了幾千年,國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里面蘊含了太多做人的哲理,啟蒙教育對于塑造一個人的品格和習慣極為重要。
從孩子五歲的時候就讓他開始閱讀古典書籍了,最開始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現在書房里堆放著《論語》、《大學》、《孟子》、《韓非子》、《道德經》、《三字經》、《易經》、《中庸》、《古文觀止》等書籍。
孩子讀熟了古文之后,他會和兒子講解其中一些句子的來源和典故。余晗睿在讀《古文觀止》后,越讀越有味,已經成為興趣,在新年時還為自己許下愿望:讀更多的國學古詩詞書籍。
因為父親職業關系,時間由自己安排,所以一有空閑時間就會陪在孩子身邊。他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則最為關鍵。“我沒有別的愛好,只是把打牌、進KTV的時間留給了孩子而已。”父親余建平說,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則最為關鍵。使喚孩子學這學那,家長自己在旁邊刷微信、看電影的行為,這是他最反感的事情。
只要天氣好,每天下午放學后,他會和兒子去附近的籃球場玩籃球。之后再回家洗澡吃晚飯,晚上入睡前讀一個小時的古文。余晗睿還是一名電腦愛好者,他在父親的指導下,學會了獨立編程,能模仿一些流行的小游戲,自己開發一些小游戲程序。
秘訣二:做陪伴孩子的好朋友
余晗睿的媽媽郭賽林自兒子出生后就辭去了教師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太太”。她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成功結合,孩子才會變得優秀。
作為母親,郭賽林不想對處在青春期的兒子過多說教,她希望兒子自己能明白一些事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她也感謝老公的耐心引導,兒子才慢慢地對古詩詞感興趣。。每晚7-8點,余晗睿會抽出一個小時去閱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書籍,后來讀的書愈來愈多。課余他還會看《百家講壇》等講座。
她對陪伴的理解,并非簡單的坐在孩子身邊。她說,家里距學校步行10多分鐘,自己會陪兒子上下學,“邊走邊聊,答疑解惑”,行走的過程中通過聊天解決問題。她認為,四年級以下的孩子,家長應樹立權威,指引孩子朝更好的方向走。待孩子大一些,家長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
秘訣三:積極配合學校教育
余晗睿的學校倡導孩子多積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傳統知識,同時閱讀優秀經典的古詩詞作品。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多積累多閱讀,這和余晗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相通的,有益于他的興趣可持續性。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方向目標若一致,就會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
學校有很多展示平臺,為孩子們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學校同時也通過組織各種活動,注重培養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余晗睿的家長用興趣引導孩子去領悟,會越學越有味,主動配合學校組織學生閱讀古詩詞,互相促進、互為補充。
因為文言文功底深厚,余晗睿寫的作文通篇文從字順,論據有力、觀點鮮明。當然,他并不只是一個文言文世界的寫作高手,在國學熏陶下,他很注重禮儀,在走廊里紳士地伸出左手,給同行的老師擋出一條通道,是一個頗有修養的孩子。
當然,也有人對晗睿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異議,認為孩子過早地被塑造、炒作為作家、詩人乃至“天才”,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有可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但是不管怎么說,拋卻教育功利心下的虛浮與急躁,從余晗睿的身上,看到國學教育之于一個孩子的成長價值和意義——優秀品格的塑造和優良習慣的養成,閱讀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小編相信這些都是值得每個父母學習和借鑒的。
【如何培養文學功底】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職場情商?07-12
如何培養職場情商07-02
如何培養歷史興趣07-03
如何培養職場新人07-02
如何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07-01
如何培養寶寶的藝術感07-03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07-09
如何培養小孩飲食禮儀06-28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性格07-10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興趣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