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聯日出東方照九州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對聯吧,對聯的格式精巧玲瓏的對聯,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習慣,而且在群眾廣泛運用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統一點要求,固定的格式。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對聯?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聯日出東方照九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聯日出東方照九州
日出東方照九州,江山萬里遍地紅。橫批:江山如畫。
擴展閱讀
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挽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梼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梼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梁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梼杌》原文認為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春聯“日出東方照九州”,“九州”具體指哪些地方?
“九州”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后成為中國的代稱。“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九州”范圍大致為:冀州,今山西、河北、遼寧西部;兗州,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角;青州,今泰山以東之山東半島;徐州,今淮河以北之江蘇、安徽以及山東南部;揚州,今淮河以南之江蘇、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荊州,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陜西東南、山東西南部;梁州,今四川以及陜西、甘肅南端;雍州,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
【對聯日出東方照九州】相關文章:
畢業照作文02-20
畢業照的文案03-01
畢業照文案02-19
九州海上牧云記大結局07-04
畢業照廣告文案08-04
照燒鱈魚做法06-11
創意畢業照文案01-18
藝術照的說說03-08
曬畢業照的文案03-08
畢業照小眾文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