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第幾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只是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課件,再說一說排隊的人數和他們的排序,學生只是初步感知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第幾教學反思,歡迎參考!
“幾”和“第幾”這兩個概念對我們成人來說,再簡單不過了,“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但“幾和第幾”這兩個概念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說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們平常用“幾”表達的經驗多,而使用“第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少。所以學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課堂上我設計了大量的活動引導學生對“幾”和“第幾”的認識。
一、活用主題圖。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而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不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中我沒有被主題圖束縛,而創設了這樣一個語境:老師帶學生去動物園玩,進動物園之前要先買票,你們看,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排隊買票了。”這一情境,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有的說:一共有5人排隊;有的說: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有的說:小姑娘排在第5……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參與和學會了幾和第幾的不同,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但僅僅通過例題的教學還有不少學生仍搞不清幾和第幾這兩個概念。
二、巧用“想想做做”。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又特意安排了點燈籠游戲這一環節(想想做做第1題):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從右邊起點第4個燈籠。這一環節,不僅要訓練幾和第幾,還要想到左右,開始稍微胡點難度,不少學生只顧著4和第4,沒考慮左右這方位。同樣的題型,我又在黑板上畫了兩個,這樣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整節課的教學任務,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幾和第幾”。
課后通過學生的作業發現,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我覺得應該通過擺一擺讓孩子們動手操作,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第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里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本身就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今天所做的題中有從左邊數、從右邊數,所以做得效果不理想。
一節課下來“幾”和“第幾”學生學得不是非常理想,這與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小,不會自己讀題,讀不懂題目意思也有關系。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加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小學數學第幾教學反思二
今天,教育局的蔡書記聽了我的這堂課后,肯定了成績,同時也給我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她的點撥使我對本課有了進一步的反思和認識,也為我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我對本堂課膚淺的認識和反思:
一、一年級學生還小,方位感還不強。上這課前應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做些有關方位的游戲,讓學生記住左和右的方向,再讓學生按方位數就不難了。
二、應把靜態的主題圖動態化。
在教學中,我只是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課件,再說一說排隊的人數和他們的排序,學生只是初步感知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如果再讓學生參與排隊這一情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增加實際的體驗,就會深切體會到幾和第幾的不同。
三、學生在說有幾個或第幾個時,應讓其他學生也來數一數驗算對錯,這樣所有學生都感知了幾和第幾。
四、學生初步感知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后,應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強化對基數和序數的理解。
低年級學生喜歡涂涂畫畫,對小動物有一種特別的情感。若是讓學生給小動物排排隊,按要求涂色,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不知不覺地感知體驗了“幾” 的不變性和“第幾”的相對性,使知識得以向縱
深發展,同時鼓勵并肯定學生多樣的拼擺,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最后,應鼓勵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說說“幾”和“第幾”,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進一步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我想,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我反思,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就會取得不斷地進步。
【小學數學第幾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故事教學反思07-02
小學數學《購物》教學反思07-03
小學數學《購物》教學反思01-04
第幾教學設計04-26
第幾教學設計05-04
《第幾》教學設計06-04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06-27
小學數學糾錯課后的教學反思07-02
淺析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案例07-03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