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感受法律的尊嚴》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概括介紹教學內容;
本課首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規矩,明確在社會生活中要有共同的準則(規矩),并且要懂規矩、守規矩,近而把知識引伸到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特殊的社會行為規范,闡明了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對人們行為具有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
2.分析教學內容特點;
本課針對學生對“規矩”、“法律”的認識和態度上的偏差,進行思想上的教育,知識上的認知,初中學生由于生活范圍的擴大,已經接觸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學生沒有真正意識到規則能夠幫助人們開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須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身邊的一些規則,體會到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并進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種特殊的規則,從而樹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識,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的尊嚴。
3.教學內容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與前后章節(課)的聯系。
本節是第四單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起始課,又是法律基礎知識和作用的引領課。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從而懂得學法、用法、護法的重要性,對于以后幾個課時的學習做鋪墊作用。
(二)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的情感特點和認知特點;
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規矩”、“法律”的認識和態度上的偏差,法制觀念尚未牢固樹立,好奇心和模仿心理強,容易受環境影響。社會閱歷淺,辨別能力不強,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容易受到種種不良誘惑和非法侵害,在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方面的認識和行為能力都有些偏差。
2.學生具備的與本課相聯系的知識與技能、問題解決的方法,及生活經驗等;
通過對生活中規則重要性的了解以及上網查找與本課相聯系的相關知識,初中生開始培養自己的公民意識,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3.分析學生學習本課存在的困難點。
由于青春期的學生,開始有主見,但往往又很片面,如對“規矩”、“法律”的認識,他們往往只看到“規矩”、“紀律”約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認識到“規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條件。
當代的中學生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整天接觸的是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和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使學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一種負面教育,所以,要讓學生真正去落實還有待于對學生行為的強化,把課內的思想真正轉化為課外的行動。如何培養學生的正義感,并把這種正確的態度帶到生活中,學會做一個自覺遵守各項規則和法律的人,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ㄈ┙虒W環境分析
根據本課抽象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對“規矩”法律”的片面性理解,使用多媒體,利于學生一下子抓住知識的脈絡,便于增強直觀教學,具有興趣濃、容量大、負擔輕、效果佳的作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學校班班通網絡條件,選擇多媒體教室環境。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目標:
1。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2。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
3。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制作多媒體用于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舉例,用具體、生動的事例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法律。
。ㄈ┣楦袘B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公民。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1)規則的分類(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
(二)教學難點: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教學方法
了解學生對“規則”、“法律”等相關內容的已有認識,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主要運用興趣教學法,討論法,通過事例進行歸納分析法。根據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思考,積極發言,并有針對性聯系學生實際,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
五、教學過程
【《感受法律的尊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感受法律的尊嚴教案06-28
《尊嚴》教學設計08-14
尊嚴教學設計12-10
尊嚴教學設計07-04
《尊嚴》教學設計07-12
課文《尊嚴》教學設計07-03
課文《尊嚴》的教學設計07-03
課文尊嚴的教學設計07-03
課文尊嚴教學設計07-05
走近法律的教學設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