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那些年被騙的名人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那些年被騙的名人典故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陳世美:
在清代古典名著《續三俠五義》和戲曲《秦香蓮》(又名《鍘美案》)中都有陳世美的故事。陳世美家境貧寒,但有一個恩愛的妻子秦香蓮,陳世美苦讀十年終于考中狀元,被仁宗招為駙馬。名利雙收又抱得美人歸,陳世美自然就忘記了家中還有位結發妻子,秦香蓮攜子上京尋夫,被陳世美派人追殺,幸好被展昭所救,在包拯的幫助下,陳世美被送上龍頭鍘。因此,陳世美一直是負心人的代名詞。
【事實】實際上,小說和戲曲中的陳世美只是虛構的。現實中,陳世美并不是負心漢,而是清朝的一位清官,為官清廉,剛正不阿,體恤民情。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第一首形象地描繪了當時大豐收的情景,與農夫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第二首則描繪了農夫們一年到頭耕田的辛苦,觸動人心。《憫農》的作者李紳也因為《憫農》詩而被成為“憫農”詩人。
【事實】李紳并不憫農,恰恰相反,他當上官后生活奢侈,由于愛吃雞舌,一餐要殺300多只活雞。且發跡后的李紳為官酷暴,熱衷拉黨結派,是李黨中的骨干分子。
華盛頓: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但他小時候也非常淘氣,有一天,父親送給了小華盛頓一把小斧頭,華盛頓很開心,覺得父親的大斧頭都能砍倒大樹,那他的小斧頭是不是能砍倒小樹呢?善于實踐的華盛頓就拿著小斧頭去花園里做實驗,砍倒了父親心愛的櫻桃樹。父親回來后,自然大發雷霆,質問華盛頓,華盛頓雖然很害怕,但還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結果父親不僅沒有斥責他,反倒因為華盛頓的誠實感到高興。
【事實】華盛頓和櫻桃樹不過是美國出版商制造出來的兒童文學而已。
孔融:
在很多少兒啟蒙讀物里,都有孔融讓梨的故事,《三字經》里也有“融四歲,能讓梨”,四歲的孔融小時候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因此被千古傳唱。
【事實】孔融四十歲的時候為了保命拋妻棄子。而且孔融寫過一篇《父母于子無恩論》,曾說:“母親不過是個容器,為什么要對一個容器感恩。”孔融認為孩子來到世上并不是他們自己的意愿,父母不曾征得孩子的同意就生下了他們。對于這種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牛頓:
據說,牛頓從小就愛思考問題,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面乘涼,正在冥思苦想之際,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剛好砸到他的腦袋。他第一反應不是疼,而是覺得很奇怪:為什么蘋果總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升呢?于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事實】牛頓發現地心引力和蘋果無關,他是做了很多研究才發現的。而蘋果一事是伏爾泰聽牛頓的侄女說的,但牛頓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因為蘋果才發現了萬有引力。
拿破侖:
拿破侖,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據說拿破侖有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中國是一只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
【事實】拿破侖并沒有說過這句話,這是胡適杜撰的。
巴菲特:
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資商,2016年10月,在《福布斯》雜志發布的年度“美國400富豪榜”中,沃倫·巴菲特排第3名。據說,巴菲特白手起家,靠炒股成了世界首富。
【事實】巴菲特有個當國會議員的爸爸,一畢業就有了十萬美元的啟動資金。
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大學退學創立微軟,后來成為世界首富。原來不上學也能這么有錢?
【事實】這是一個富二代成為超級富一代的故事。蓋茨生于律師之家,家里超有錢,爹媽看他太聰明,普通學校根本不適合他,就送他去西雅圖著名的私立中學,在那個個人電腦才開始普及的年代,他在中學階段就積累了近萬小時的編程經驗。
【那些年被騙的名人典故】相關文章:
那些與飯局有關的歷史典故07-10
那些年那些事作文03-15
那些年,那些事作文03-12
古代名人尊師重道的歷史典故06-29
肉被騙以后作文06-03
那些年歌詞04-19
那些年作文04-05
守歲熬年的歷史典故06-29
歷史典故:最有價值的典故07-01
走過那些年作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