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比大小》說課稿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比大小》說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二課時 的內容,
2、教材分析:比大小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進一步學習后面數學最重要的基礎。因此,這一教學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5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難點:正確熟練地進行比較。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符號“>”、“<”、“=”,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會使用符號“>”、“<”、“=”,能正確進行大小比較。
1.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數、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比較的過程中學會相互交流,從而掌握更多的比較方法。
三、說學情:
一年級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比大小”這一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1-5各數來表示物體的
個數,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實踐活動,增加感性認識,初步接觸集合、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相信本節課內容的教學,學生掌握并不會感到十分的困難。
四、說教學策略:
結合班級的學情,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習興趣。使學生好學。
2.動手實踐,探索新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意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直觀教學等多種手段,以便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五、說教具學具:
本節課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教科書、6袋帶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學具卡片等。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師:在一片綠綠的草地上,幾只小猴子正在開心的吃著各種水果,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小猴子吃果圖) 在途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猴子有幾只?香蕉有幾根?梨有幾個?桃子有幾個?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數完課件出示數量圖。這些物體的個數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體個數多少的數字也有大有小,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習興趣。
。ǘ﹦邮謱嵺`,探索新知。
1、師:一個猴子吃一個桃子,夠吃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學具卡片動手擺一擺、比一比) 學生交流匯報后,教師在黑板展示:一只猴子對著一個桃子,從而得出結論:3=3 讀作:3等于3 教師介紹等于號的含義與寫法。同理導出:3<4 3="">2 分別讀作:3<4 3="">2
2、你是怎樣認識“>”、“<”的?>”、“<”的方法。
3、小結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數,尖尖嘴巴指小數。
通過教師的演示讓學生體會等于的含義就是同樣多,并知道表示同樣多的時候要
用“=”連接,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同理讓學生體會大于和小于的含義。知道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應該把張口指向大數。
(三)層次練習,鞏固新知。
1、教材17頁思考題和18頁做一做。
2、課件出示:不看圖,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3、課件出示:照樣子,比大小。
。ㄋ模┱n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 學生說自己的收獲.
七、學習評價
教學中我采用了師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我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的評價,以此來發揮評價的作用。
【小學數學《比大小》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02-17
小學數學《小熊購物》說課稿06-30
《通分》小學數學面試說課稿06-29
《圖案設計》小學數學說課稿07-03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06-29
《統計》小學數學說課稿設計范文07-01
2016年小學數學說課稿范文07-04
《比大小》教學設計04-23
比大小教學設計06-18
《比大小》教學實錄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