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文學之涼
時光的巨輪覆沒歷史最后一點光輝,一切在夕陽顯得那么悲涼。宛如時光老人晚年的白發,孤獨而刺眼。這個世界如同巨大的攪拌機,無論美好的,惡劣的,高貴的,粗俗的,真誠的,虛偽的,最后都變成了漿糊。可是本不該變的一種信念,一種文化,也被一些別有用心的,腐朽陳爛的人硬塞進了這巨大的攪拌機,任意捏造成形,貼上商標,以完全商品化的姿態傲立在世人面前。這不是一種文化,文化應該是不變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現在的貼上商標的文化,我敢保證十年二十年誰都不清晰記得,如同紅樓一樣。有人會說紅樓是四大名著,誰能撼動它的影響力啊。從正面講,的確是,這是一種文化力量,一種在人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凝聚力。而如今的文化呢,火紅一時,卻經典不了一世。顯然是快餐性文化,只為牟利,不為益心,益智。況且古人在落后的生產力,落后于今天一切條件下完成了鴻篇巨制,完成了傳世佳著,是文化繼承者的大量,如果他們不用耐心堅持十年二十年創作,哪里來這樣的奇作。想想如今的一些分子,十幾二十天,一個月二個月一本書就面市了,請問這能傳世?福樓拜曾說過:未經創作者推敲的書,是接受不了時間的推敲的。
在世風日下的文化風中,一少些人苦苦守候著,一些人搖擺不定,一些人隨波逐流,一些人迷失本性,醉倒于方孔銅臭中無法自拔。這是文化的悲涼,也是這個世紀的悲涼。因為現在的中國,現在的文化就是這樣的文化主導中國文化潮流。試問在這樣的潮流中又有多少人能苦苦堅守心中的一方凈土,又有多少人不去隨波逐流。我在人們所謂的希望中絕望,看不到那種文化存在的真實感。
那些已湮沉在歷史中最純凈的思想,如今已覓不到一絲蹤影,嗅不到一絲氣息。這是一種文化悲涼的絕望。
想想雨巷詩人筆下婀娜多態的丁香女人,那是煙雨江南里最好看的風景。如今是濃艷厚脂的粗糙亂風,是大眾情人,再也成不了人們心中的渴望。
想想多少詩人作家不為名,不為利的奮筆疾耕,只為寫下心中最真實的感情,不為打動千萬人,只為打動自己。而如今,多少如雨后春筍般的詩人作家賺得盆滿缽滿的,只為賺得人都淚雨而下,千百個雷同,讓人們逐漸冷漠。我在這悲涼中,看到的不是人情的希望而是絕望。這是現如今文化種下的罪果,終有一天一切罪果都應由如今文化所食。
敵不過經典,蓋不過庸俗,談不上品味,傳不到后世,入不了諾獎。這就是現如今文化的可悲處,是文化繼承者的悲涼處。
我在岌岌可危的路上行走,到處泛濫的洪水都可能吞噬我,最后我的眼中滿盛悲涼。可我不甘心絕望,總認為還有希望。
【淺談文學之涼】相關文章:
家教經驗之淺談07-11
淺談面試之巧妙應答07-11
淺談多媒體課堂別“冷涼”了傳統板書07-04
淺談文學教育提供的課堂視野07-03
?淺談校園招聘之“前赴后繼”07-12
淺談金融模式之資源互換07-04
攝影技巧之淺談人像攝影的影調07-01
淺談韓企業員工之薪資待遇07-03
淺談兒童的文學閱讀與小學的語文教學07-02
淺談中國當代文學教學現狀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