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冬養生的技巧
什么?沒有搞錯吧,夏天還要熱養生,夏天本來就熱,再熱養生不就中暑了嗎?估計好多人都這么認為,因為人們夏季習慣了冷養生。實際上夏季人體毛孔呈開放狀態,易受到冷風、邪氣侵擾,導致體弱多病。所以夏天要“熱著過”,才是正確的選擇。
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就得出汗,就得“熱養生”。因此,我們要順著夏季陽氣的規律,采取以熱制熱的“熱養”法。
遠離寒邪
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食物,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就應該用姜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姜、紅糖一起沖泡后服用效果更好。并且不要長時間吹冷空調。最好不要用冷水洗頭洗腳,下雨天避免淋雨,因為冷水最傷陽氣。
用熱水泡腳
夏季濕氣正當令,人的五臟六腑中屬脾最怕濕,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而夏天泡腳,正有助于祛除暑濕,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民間有諺語,“夏天泡腳,暑濕可祛”,說的就是這個理。泡腳時最好選擇較深的木桶。再就是水溫,水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以40度為好。泡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入熱水,以免水溫下降。
常洗熱水澡
常洗熱水洗澡可以將身上的汗液沖洗一遍,使毛囊及皮膚保持清潔,還可使皮膚透氣,加快皮膚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環,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促進新陳代謝,使皮膚各部分獲得營養,并加快乳酸等代謝產物的清除。水溫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另外,洗后用熱毛巾擦臉擦身,還能夠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到涼意和舒適。
解暑要喝熱茶
不少的年輕人夏天喜歡喝冰飲,其實較解渴的是熱茶;尤其是一些清醇的名茶。中國古代民間人士早已懂得以熱茶解暑,用來散發內部體熱。通常飲熱茶后,皮膚便慢慢發汗,而發汗能幫助體內熱量散發;換言之,熱量隨即緩緩排出。但飲冰冷飲品,則熱量較難在短時間內揮發,仍困于體內,只是口腔和食物短暫時間覺得冰涼而已,未幾又會覺熱。
而人飲熱茶后,毛細管擴張,汗孔自開;而又不會像冷飲般刺激腸胃和氣管。不過,茶不可過燙,否則傷害舌頭、口腔、咽喉和食道,對腸胃亦無益。故最好稍為等候它降至攝氏80度以下才慢慢喝下。
運動必不可少
《黃帝內經》里說夏季養生“使氣得泄”,意思是說夏季人的氣息要向外宣發,向外宣發就是今天所說的排汗,而排汗重要的方式就是運動。中醫認為,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另外,運動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證。鍛煉身體最好選擇在早上,因為清晨時人體的陽氣相對較弱,這時鍛煉可以補陽氣。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慢跑、太極、跳操等方式進行。
而女性的熱適應比男性差,尤其身體屬寒性體質的女性,更該注意保暖。中醫專家認為女性陽氣不足,又以血為用,女性更要注意補陽氣,因為氣能生血。因此,夏日里女性不能受涼,在飲食方面要少吃生冷食物。特別要多做運動,達到出汗排毒的目的。
既然夏季要熱養生,就要避免冷養生。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各種冷飲、冷食和冷氣,冰鎮汽水、雪糕冰棍源源不斷地送入口中,睡覺時喜歡把空調溫度調的很低,還有人喜歡滿身大汗后用冷水沖涼,更有甚者晚上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鋪。其實,在中醫養生專家眼中,這些貪涼的行為都可能存在著健康隱患,讓身體處在“寒邪”的危險之中。說白了,這些貪涼的行為是一種養生誤區。
誤區1大量吃冷食
炎炎夏日,人們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就是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飲和冰鎮西瓜,因為清涼爽口備受歡迎。很多人因天氣炎熱不想吃飯,常捧著一大個冰鎮西瓜,用來代替主食。殊不知西瓜性偏寒,吃的越多,對人體陽氣的耗損越大。
中醫專家說,夏季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體內陽氣比起其他時期相對不足。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嚴重的傷害人的陽氣。
誤區2休息太貪涼
每到酷暑時節,晚上納涼時很多人喜歡光著膀子四處溜達;整夜開著空調睡覺;甚至在地上鋪個涼席睡覺。這些行為很常見,有很多人也就這么干。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些行為極易使身體遭受風寒,損傷陽氣。
因為夏季人體毛孔張大,人在睡覺時,全身基礎代謝減慢,體溫調節功能下降,身體抵抗力變弱。這時開空調、睡地板都會使寒邪之氣更容易進入體內,因此不要一味追求涼快。
誤區3運動后立即沖涼
夏日適當的運動可以將體內部分“寒邪”和“濕毒”排出體內,但鍛煉出汗后,不能立即洗冷水澡,因為夏天氣溫高,鍛煉時身體產熱增加,通過汗液蒸發及皮膚血管擴張是身體散熱的重要途徑。
鍛煉剛結束時,人體仍處于代謝旺盛、產熱增加、皮膚血管擴張的狀況,這時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皮膚血管收縮,結果可使出汗散熱受阻,反而會使散熱困難。另外運動完用涼水沖頭甚至沖腳都會使濕寒進入體內。還有,運動完后也不要馬上吹空調,否則會加重體內的濕寒。
誤區4不同人群無需特別照顧
酷暑難耐的夏季,我們經常發現一家人吃同樣的食物,老人孩子吃完食物后可能立馬就會出現腸胃不舒服的情況,而其他家庭成員并無大礙。有時,同樣在家中吹空調,女性也比男性更易受涼。
中醫專家認為,人與人體質是不同的,所以對抗寒氣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壯年體質較好,陽氣相對較重,而老人和小孩則體質稍差,抵抗力相對較低,易受到“寒邪”之氣侵擾。而女性因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更容易受到“寒邪”、“濕氣”的侵擾。因此,體質較弱、陽氣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涼,更應該小心寒邪侵體。
【秋冬養生的技巧】相關文章:
養生小技巧12-24
蕭瑟秋冬白領熱騰騰養生07-12
秋冬男士服裝搭配技巧07-03
養生小技巧15篇12-26
養生小技巧(15篇)12-26
小暑節氣食物養生小技巧06-10
養生小技巧集合15篇12-26
淺談秋冬三部奏保養技巧08-11
2022春分節氣的食物及養生技巧03-09
關于佳能寶凈化器和秋冬養生的廣告文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