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留面子的效應心理學
導語:在有限環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結果而構成的一種因果現象,多用于對一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述,效應一詞使用的泛圍較廣,并不一定指嚴格的科學定理、定律中的因果關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留面子的效應心理學,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么是“留面子效應”?
心理研究者查爾迪尼等人曾做過一項被稱為“導致順從的互讓過程”的研究。
研究人員將參與實驗的大學生分成兩組,對于第一組大學生,研究要求他們帶領少年們去動物園玩一次,需要兩個小時,但只有1/6的學生答應了這個請求。
對于第二組大學生,研究人員首先請求他們花兩年時間擔任一個少年管教所的義務輔導員,這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工作,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謝絕了。他們接著提出了一個小的要求,讓大學生帶領少年們去動物園玩兩個小時,不就兩個小時嘛,太容易了!一大半學生都答應了這個請求!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心理學稱之為“留面子效應”。在向別人提出自己真正要求之前,先向別人提出一個大要求,待別人拒絕之后,再提出自己真正的比較小的要求來,別人答應自己要求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心理學家認為,留面子效應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人們在拒絕別人的大要求的時候,感到自己沒有能夠幫助別人,損害了自己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的形象,辜負了別人對自己的良好愿望,會感到一點內疚。這時,為了恢復在別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也達到自己心理的平衡,便欣然接受了第二個小一點的要求。
“留面子效應”應用:想借100元錢。先向對方要1000元,易達成目標。
想找朋友借錢。如果你這樣問:“嗨,老朋友,借100塊錢花花吧?”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借錢干什么,我還缺錢呢!”可是,如果這樣說:“老同學,我最近手頭很緊,借1000塊錢給我救急,行嗎?”“什么?我哪有那么多,我也正用錢,最多只能借你100塊!”看看,目的是不是也達到了。
“留面子效應”是一面雙刃劍,善加利用可以使溝通、交流事半功倍。但應切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為了一己之私,輕易利用他人的心理。
另外,“留面子效應”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它是否會發生作用,關鍵在于雙方關系的親密程度以及你的需求和合理程度。如果既無責任,又無義務,雙方素昧平生,卻想別人答應一些損對方利益的事情,這時候“先大后小”也是沒有用的。
【留面子的效應心理學】相關文章:
中學考試反撥效應論文04-25
跳槽后有多少蝴蝶效應03-03
教育心理效應心得體會04-20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書筆記12-27
經典心理學的03-20
經典心理學03-03
從“蝴蝶效應”看HR如何處理員工關系04-20
什么是心理學08-26
心理學心得06-06
心理學的心得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