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和企鵝教學設計
我和企鵝教學設計【1】
教案示例
4、教學要求: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獨立閱讀,知道企鵝島上三種企鵝的特征;了解企鵝的生長規律和生活習性。
3.增強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閱讀方法,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具準備:
企鵝掛圖或有關錄像資料,有條件的準備地球儀。
教學時間 :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南極與企鵝。
談話:同學們,你能從地圖上找著南極大陸嗎?
(出示地球儀,分別指明東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的位置,并講解)地球南北頂端就是南極和北極,今天我們要去的是南極(指明位置)。因為這里離太陽遠,被太陽照到的時間很少,所以天氣十分嚴寒,終年白雪覆蓋。不過在這天寒地凍的`地方,還有動物活動著,其中就有企鵝。(出示企鵝的掛圖)
在我們這兒看不到企鵝,你們一定很想了解有關企鵝的新鮮事兒,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自讀課文,糾正字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準字音。
盡管(j!n gu3n) 復蓋(f) g4i) 考察(k3o ch2)
黑白相間(h5i b2i xi1ng ji4n) 壯觀(zhu4ng gu1n)
呈流線型(ch6ng li* xi 4n x0ng) 毛茸茸(m2o r#ng r#ng)
光滑(gu1ng hu2) 油亮(y$u li4ng)
2.思考問題: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
(2)你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
(3)記下你不懂的問題。
三、自學課文。
1.讀課文交流
①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
(到達南極、企鵝的大小、毛皮、小企鵝吃食的情況和換毛情況。)
②你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企鵝外形的獨特,種類的繁多,生活習性的有趣。
外形:黑白相間(結合看圖理解)
金企鵝:嘴是金紅色的、頭部有兩塊白毛(抓住顏色變化來寫)
帽帶兒企鵝:頸部有一圈黑毛,好像系帽子的帶兒(抓住特殊部位的顏色來寫)
2.進行朗讀課文的訓練,引導學生用心去體驗,用心去表達。
3.質疑
把讀文時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生梳理歸納后小組交流。全班評議。
①為什么南半球正是夏天時,南極大陸上仍覆蓋著厚厚的白雪?
(結合地圖理解此問題)
我和企鵝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課文,了解作者在南極洲觀察到的關于企鵝的一些情況,激發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2.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教學重點是課文第3、4自然段,了解幾種企鵝及企鵝的一些生活習性。
2.本課教學難點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出企鵝的樣子。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著眼于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教學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獨立閱讀、自學的機會,教師在一定的時候進行指導、點撥。課前布置學生看世界地圖,找到南極洲的位置。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宣布課題。請學生談談有關企鵝的一些知識。
二、組織預習。
仔細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在課文中劃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句子,質疑問難。
三、檢查預習效果。
1.請幾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各自然段。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不丟字。
2.理解下列詞語:
覆蓋壯觀未成年彬彬有禮驅逐出境軀體
3.說一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句子。
4.質疑問難。
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疑難,一般放在細讀課文時解決。有的問題則可立即解決。比如:“乘飛機從東半球飛到西半球,從北半球飛到南半球。”則可馬上解決。
四、學生默讀全文,然后議論:課題是《我和企鵝》,課文內容主要寫什么?(寫我在南極洲看到企鵝的情況。)
五、細讀課文1、2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讀了第1自然段,你了解些什么?((1)時間、地點;(2)從北京到南極大陸距離很遠。)
教師出示地圖,讓學生指一指第1自然段所說明的飛行路線。
2.教師出示思考題。學生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然后組織議論。
思考題: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2)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寫“我”想早點兒去企鵝島看企鵝。)
(3)這個自然段的第1句話和寫“企鵝”有什么關系?(說明企鵝生活在嚴寒的南極洲。)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讀課后練習題1,先帶著第1、2問讀課文,分小組議論,然后組織全班議論。教師在學生議論的過程中,著重指導明確以下三點:
(1)島上有哪三種企鵝?它們各有什么特點?(①金企鵝又叫花臉企鵝,嘴是金紅色的,頭部有兩塊白毛。②帽帶兒企鵝,它的頸部有一圈黑毛,它給人們的印象是彬彬有禮的。③阿德雷企鵝,它很兇猛,叫聲像毛驢。)
在討論過程中順勢解決“驅逐出境”的意思。
(2)讀了這一段,你了解到企鵝個頭是大還是小?
(3)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寫我在企鵝島看到了三種企鵝。)
2.學生自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個自然段中哪些內容是“我”看到的?哪些內容是“我”聽到的?讀后進行議論。
老師出示思考題,讓學生思考,議論。
(1)這個自然段的第1、2句寫“我”通過看了解到企鵝的哪些情況?(小企鵝的.毛是絨毛,成年企鵝的毛呈魚鱗狀;軀體呈流線型;背黑腹白;翅膀退化成鰭狀;走路一搖一擺。)
(2)這個自然段的第4、5、6句寫作者通過聽、看了解到企鵝的哪些情況?(小企鵝只能吃母企鵝從胃嘔到嘴里的食物。)
3.學生自讀課文第5自然段。教師出示思考題,學生分小組邊讀邊議,然后全班討論。
(1)通過聽高伯伯介紹,“我”了解到企鵝的什么情況?
(2)通過看,“我”了解到企鵝的什么情況?(小企鵝換過一次毛就可以下海捕食,換過第二次毛就成了成年企鵝。小企鵝的毛換成光滑油亮的毛就是成年企鵝了。)
(3)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寫小企鵝換過二次毛后就長成成年企鵝了。)
4.學生讀全文,議論下面問題。
(1)作者喜歡企鵝嗎?從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2)讀了這一課你了解了有關企鵝的哪些情況?(①企鵝島上有三種企鵝。②企鵝外形特點:羽毛、軀體、雙鰭、走路的樣子。③小企鵝的生活習性及成長為成年企鵝的情況。)
(3)作者為什么能把企鵝的有關的一些情況寫得這么細致呢?(因為他仔細地聽,仔細地看,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5.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要注意要求學生說出對或錯的理由。
【我和企鵝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08-12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04-01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04-30
《搖搖擺擺的小企鵝》教學設計07-04
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07-03
幼兒園游戲活動設計 《我是小企鵝》07-02
蘇教版《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范文07-04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15篇04-11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14篇05-03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14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