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至杜甫古詩翻譯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杜甫古詩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冬 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翻譯:
戍樓上更鼓咚咚響,道路上行人無影蹤。邊城荒蕪秋風涼,只聽見孤雁哀鳴。今夜霜露格外白,月還是故鄉的明。兄弟離散各一方,家已殘破,生死消息何處尋?書信久已不能抵,何況戰火還沒有停息。
冬至賞析:
杜翁這首詩 寫冬至前后的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里孕育著春天的景象。末二句寫他由眼前景物喚起了對故鄉的回憶。雖然身處異鄉,但云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動亂、揭露統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詞語注釋
①至日:即冬至日,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長為客:長久地成為遠離親人的羈旅之人。
②忽忽:飄忽不定的樣子。泥殺人:膠滯糾纏的樣子。
③形容:指神態軀體。
④杖藜(lí):拐杖。丹壑(hè):道家所在之地。
⑤鳴玉:古時官員所騎馬上要鑲佩玉器作為裝飾,馬行走時發出碰撞之聲。紫宸(chén):唐大明宮中的紫宸殿。
⑥心折:心碎。
⑦三秦:原指長安附近古秦國之地,此代指朝廷。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杜甫在夔州度過了棄官飄零以來的第九個冬至日。長年為客流落異鄉的杜甫每逢歲時節令都會生發無窮感慨,于是寫下了這首《冬至》抒懷。
【冬至杜甫古詩翻譯】相關文章:
杜甫的古詩07-04
杜甫春天的古詩07-05
杜甫的詩《冬至》06-29
杜甫古詩閱讀題精選07-03
杜甫思鄉的古詩大全07-05
關于杜甫思鄉的古詩07-06
杜甫的古詩詞07-04
杜甫春天的古詩大全07-03
杜甫關于春天的古詩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