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教學四要素
眾所周知,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尺度,是現代社會進行交際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教學四要素,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學會觀察生活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作文必須以生活為基礎,所以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觀察就是用眼睛看,學生從家庭到學校,每天都在感受著豐富多彩的生活,周圍發生的每件事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如何指導觀察?
1、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做到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學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從孩子喜歡的事物中觀察,孩子往往會瞪大一雙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如把一只活潑可愛的小花貓放在講臺上,這時學生一定驚喜萬分,觀察的興趣也十分濃烈。或以錄相為媒體,以活動的畫面,鮮艷的色彩,來展示生活。還可以在班里組織一些活動,像"拔河比賽","特技表演","猜謎競賽"等,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在學生有了觀察興趣后,才可以有觀察的主動性,才可能逐漸形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2、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
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的意志內控力弱,情緒性突出,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針對學生觀察過程中的特點,利用現代媒體的可控性,有效地指導學生在觀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從而教會學生抓特點有順序的觀察。或者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進行有意識的觀察,因為現實生活就是作文的源頭活水。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自然這本活的書每一頁都是充滿新意的,讓孩子們領略朝霞的絢麗,晚霞的壯觀,體味每一片樹葉的生命顫動,關注周圍人的歡笑、痛苦、幸福、沉郁。靜態的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去看。動態的觀察抓住動者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從衣著到外貌,從動作到神情,這樣有目的的觀察訓練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并運用于生活實踐,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二、關注心理體驗
體驗就是通過親身的經歷來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感情用心靈去觸摸事物的本質,激發情感的波瀾,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使作文成為生活的真實記錄,讓習作成為宣泄的需要。學生每天都在經歷著喜怒哀樂,思想在不停地波動變化著,那么文章就是自己體驗的結果,自己感情的流淌,這樣的習作才能真切感人。
1、教會學生關注心理體驗,教師要善于抓住典型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經歷其中的成敗得失,體會其中的情感起伏。如一次不經意的遲到,讓學生體驗飛出家門時的著急,走進校門時的緊張,站在教室門口的忐忑,坐回座位的內疚,把這些心理體驗記錄下來就是一篇攝人心魄的美文。
2、為了讓學生嘗到體驗的美妙,教師還要有意識地進行體驗的訓練,讓學生在活動中切身感受心理的變化,生活的多姿。如一次作文輔導課,我給學生帶來一個簡單而奧妙無窮的魔術:用手指認字。課一開始我宣布內容,學生的驚訝溢于面孔,適時點撥:此時你是什么心情呢?你在想什么?接著是選取一個小組寫的字時學生的急切,教師故作神秘猜字時的疑惑,猜對時的驚喜與不解,解密后的大悟與不屑,接著就是躍躍欲試的急切……整個課堂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導控下波瀾起伏,梳理這一系列情感的體驗,寫下來也是一波三折的美文。
三、學會思考感悟
思考感悟是提升思想認識,升華文章主題的前提,讓學生有所感觸,從而領悟事物的內涵,領悟人生的真諦。有了感悟才有立意的基點,有了感悟才有行文的動力,有了感悟才有了抒情的翅膀。
1、在觀察中想象聯想
小學生天真活潑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們正確誘發學生的聯想,使聯想與觀察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如看到樹葉紛紛落下,會想到秋天來了,想到樹葉的一生的奉獻,想到葉落歸根道理;看到磚縫中的一棵小草,想到它頑強的生命力;看到一朵靈動的花兒,想象它頻頻點頭是在炫耀自己還是在綻放自己的美麗?是聯想到人不能自傲還是思考到平凡也要美麗?有了這樣個性的思考,表達也才能凸顯個性……所以,只有把觀察與思考感悟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新的創意。
2 、在體驗中思考感悟
善于思考,善于從自身的經歷中總結出經驗教訓,善于從事件反思出背后的深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識。比如,西苑公園假山上的小亭,很多學生都游玩過,但善于思考的同學就能從斑駁的柱子,滿地的果皮垃圾想到人們的公德意識的衰落,這就是思考的魅力。思想的深刻,見解的獨到才是文章的價值與靈魂。有了感悟,才能使文章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有了思想的深刻,才能看到文章的個性。
四、注重語言積累
捷普洛夫說過:“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進行思維的。”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還需要以語言的儲備積累為根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有厚積薄發的可能。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學習欣賞語言,積累語言。
1、課堂的積累。小學的課文大多選自名家名篇,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詞匯,高尚的情操,一篇篇課文就是一個個豐富的情感世界,在閱讀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欣賞語言,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背誦精彩的段落。閱讀不僅是積累語言,作者的表達方式,思想內涵,人文精神都能給我們啟發。
2 課外閱讀的延伸
教材的例子是有限的,利用這些例子教會學生閱讀積累的方法,然后運用于課外閱讀實踐。教師要知道學生多讀好書。規定讀書數量,安排閱讀時間,組織讀書匯報,進行摘抄,寫讀書筆記等。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中把精彩的語段摘錄下來,就像儲錢罐存錢一樣,閱讀的積累也是一筆財富。
總之,作文源于生活的積累,源于生活的感悟。沒有情何來感,沒有感何來悟真情是橋梁,觀察,體驗感悟是橋梁的基石只有學生的情感越豐富,對生活的感悟越深刻,作文的生命力才能越強大。
【作文教學四要素】相關文章:
面試技巧四要素07-13
面試需注意四要素07-13
關于家庭投保的四要素07-13
家居健康環保必備四要素07-03
閱讀教學三要素是什么07-02
影響員工激情的四大要素07-12
語文備課要素07-04
《音樂要素》教案08-26
求職禮儀要素10-14
一個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