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日子冬至的由來
導語: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迎來二十四節氣冬至,在傳統習俗里冬至算是飲食文化比較豐富的一個。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皇家祭天,民間祭祖。全國放假共享冬至節氣氣氛。如今冬至雖然沒有古時那么濃厚,但是百姓們還是相當重視冬至節氣的,冬至吃餃子、湯圓、九層糕、糯米飯、羊肉、豆腐、糧米酒等等。冬至是進入數九天的第一天,那么冬至是什么意思呢?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于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后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歷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歷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直到漢朝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也可以說單純的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這一天開始,傳統的“數九”便開始計算,每九天為一個單位。漢族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漢族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經到來。
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貴”,黑夜最漫長的一日。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區而言,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冬至、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冬至,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湯圓、長線面。
【傳統日子冬至的由來】相關文章:
冬至節氣的由來及傳統食物05-06
冬至的由來09-20
冬至節日的由來07-06
冬至的節氣及由來07-12
冬至的由來簡介08-01
關于冬至的由來07-01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06-13
冬至節氣的由來11-02
冬至由來與習俗03-20
冬至的由來及習俗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