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教學中的“三訓練”
一、作文教學中的“語文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我每教一篇課文,都很注意指導學生從課文材料中學到一些規律性的知識,然后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有時進行模仿練習,讓學生把通俗易懂的課文作為例文,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寫自己熟悉的人、事和景物。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打破課文內容框框去創寫。語言再貧乏的學生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成文。
二、作文教學中的“觀察訓練”
要寫好作文,就需要對客觀事物有正確的認識,有了正確認識以后,還要將它表達出來,要表達得恰如其分,這才算具備了作文能力。作文是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綜合體現,而提高兩個能力的前提是觀察。小學階段的作又大都是記敘文,學生寫好一篇作文,首先要認識事物,這就需要平時對周圍的人或事物細心觀察,再把觀察所得儲存在頭腦中,隨時備用。小學生的觀察可分兩類:
(一)獨立觀察。如教師出作文題“校園的早晨”以后,可指導學生觀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各年級同學們晨讀時,讀書氣氛怎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操場上運動健兒怎樣鍛煉?如何為參加競賽想奪高分奮勇拼搏?并要學生注意,寫作時要主題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詳細得當、情景交融。
(二)集體觀察。如在參觀養殖專業戶、給敬老院老人送溫暖、學生集體釘紐扣、拔河比賽等活動中,要學生注意觀察:這件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前后經過情況、結果怎樣?你的感受如何?要學生們認真觀察,還要思考,學生們在活潑的氣氛中進行觀察,拓寬了知識面,增加了很多寫作素材,他們感到很有樂趣,并由此大大握高了寫作文的興趣和作文水平。
三、作文教學中的“時間訓練”
以往作文訓練是按命題----審題----立意----選材----起草----謄寫----批改----講評這樣的過程進行的,這樣的作文教學流程時間長,結構松散,信息反饋慢,不能及時有效地調控指導,特別是差生受益校“時間訓練”要求作文要限時。這能使學生的大腦思維活躍起來,在時間的壓力下,激發靈感。迅速產生對外界事物的聯想。有利于大面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一般練習作文,采用兩節 課時間完成。即簡化為命題----寫作----修改----評論。學生在寫作時,教師測覽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及時地進行講評。這對克服學生作文中懶散、拖拉習氣,對提高學生寫作技巧和鑒賞能力很有幫助。
通過一年來的實踐,我班學生寫作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事實證明,作文教學中的語文訓練、觀察訓練、時間訓練是優化作文教學,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作文教學中的“三訓練”】相關文章:
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07-02
音樂教學中的形象思維訓練07-05
閱讀教學中的“讀”的能力訓練07-02
淺談在造型基礎教學中的色調訓練論文07-03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訓練探析07-04
體育教學與訓練實施中多媒體技術應用論文05-09
音樂中節奏的訓練方法07-04
關于履歷中的專業訓練與技能07-03
履歷中的專業訓練與技能的填寫技巧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