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作文教學研討活動聽課心得
本學期,在曙小舉行了包河區小語二片作文教學研討課,我有幸參加。因為近幾年,在包河區舉行的片級教學活動中,作文教學的確很少,這也是我聽過為數不多的作文教學課,我倍加關注。聽了葉秋茹和呂虎明兩位老師的作文教學課,我真的受益匪淺。
兩位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展現了作文教學的特點,抓住細節,有的放矢的進行作文教學的指導。葉老師在指導學生(說說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時,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不時表揚學生:“這樣,畫面和聲音都有了……”從而,讓學生掌握了不同的語境有著不同的聲音,聲音和畫面完美的融為一體,才能做到有聲有色。而呂虎明老師的作文教學同樣也注重了細節上的指導,特別是在學生遣詞造句方面下了很大的努力。做游戲中,同學們在觀察了臺上“立壁角”的被罰同學表現后,一位同學說:“他害怕得不知手放哪兒才好,最后,只得插入口袋里。”呂老師很耐心地指導學生再觀察,“你發現他的手放在什么地方了嗎?”教師演示,學生恍然大悟:“應該說‘掐入’口袋上!”在整個作文教學中,呂老師時刻要求同學們觀察要仔細,用詞要準確。
在作文教學中,兩位老師都注重了學生寫作的創新,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葉老師為了不讓學生寫作千篇一律,在指導學生觀看“炒菜”錄像后,隨機出示了“呼呼、轟隆、嘩啦啦”等象聲詞,以及幾個場景“課間活動、惡作劇、洗衣服、玩玩具……”。老師引導學生說:“你覺得,在這個場景中,會出現什么聲音呢?”從而,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說的場景各不相同,創新能力得到了體現。唯獨遺憾的是,讓學生準備的時間少了,想象的空間還沒有被完全打開。而呂虎明老師在作文指導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創新。他從細節入手,通過《陷阱》這個游戲,貫穿了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仔細觀察、老師采訪等手段,深刻地抓住了學生的表情、動作、語言、心理等,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和精彩。學生說得個個妙語連珠,個個說得細致入微。學生們沉浸在快樂的游戲之中,沉浸在寫作的樂趣之中。但我想:通過這節課的指導,學生在寫《陷阱》這篇作文時,應該是得心應手。倘若將這篇習作教學的內容再放大一點,如寫其他的事、游戲等,該怎樣做呢?雖然,呂老師在最后也點到了寫游戲時,注意寫好游戲前、游戲時、游戲結束這個過程,但大多數學生還是會選擇“陷阱”作為此次作文的題目,這不局限了學生。
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做到兩者的統一,既能讓學生寫出的作文有血有肉,又不缺乏作文內容的創新。這是我在作文教學中一直深思的問題,也是我不斷實踐追求的一個方向。
【小學作文教學研討活動聽課心得】相關文章:
參加教學研討活動心得體會12-08
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感想06-12
教師教學研討活動簡報06-18
研討活動心得體會03-18
小學音樂聽課心得02-20
小學生拼音教學聽課心得體會 07-03
研討課活動總結07-20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05-06
小學聽課教師心得02-15
小學聽課心得體會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