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認識論背誦講義
【提要】自考哲學信息 : 2017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背誦講義【4】
第四章認識論
第一節認識論的本質
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
(一)、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對立(反映論和先驗論的對立)
1、唯物主義認識論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前提出發,貫徹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路線,堅持反映論原則
2、唯心主義認識論以意識的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前提出發,貫徹了從思想感覺到物的路線,堅持先驗論原則。
(二)、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定義
可知論:是主張思維與存在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是能夠被認識的,一切唯物主義反映論都是可知論,徹底的唯心主義,也是可知論。
不可知論:否認思維和存在的統一性,否認人能認識世界或能徹底認識世界,其代表人物是休謨和康德。
只有馬哲把實踐觀點引入認識論,才能徹底駁倒不可知論。
(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定義(簡答)(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或能動的反引論和直觀被動反映論的對立)
一切唯物主義認識論都堅持反映論和可知論,都與唯心主義認識論根本對立。
但也有本質區別:
A、舊唯物主義認識論離開社會實踐考察認識問題看不到主體對客體的能動作用。
B、離開辯證法考察認識問題,不了解物質是一個辯證的發展過程,因而是消極直觀被動的反映論,是機械反映論。
不同:辯證唯物認識論:
A、把實踐觀點引入認識論,創立了能動的反映論。
B、把辯證法運用到反映論,揭示了辯證發展的普遍規律,所以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主體對客體能動革命反映論。
1、能動的反映是摹寫和創造的統一。
①能動的反映具有摹寫性,反映的摹寫性決定了反應的客觀性。
②能動的反映也具有創造性是一種能動的創造活動。
③能動的反映是摹寫于創造的統一,否認其摹寫性客觀性是唯心主義認識論,否認其創造性是,舊唯物主義認識論。
2、認識主體和客體的屬性,形式,關系
認識主體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
認識客體是進入實踐領域,并與主體相聯系的客觀存在,是是簡和認識的縱觀。
認識主體的屬性:1自然性,2意識性,3社會性,4實踐性
認識主體的基本形式:1個人主體,2集團主體,3類主體
主體和主管既相聯系又相區別。
主體包括主觀。
認識客體的屬性:1客觀性,2對象性,3社會歷史性
認識客體的形式:1自然客體,2社會課題3精神客體
客體不等于客觀。
二者的關系:
1、認識主體和客體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二者之間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即認
識關系。
2、二者之間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這是認識關系的基礎,是最基本的關系。
即實踐關系,這是人事關系的基礎,是最基本的關系。
3、二者相互作用,主體對客體有能動作用,客體對主體有制約作用。
【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認識論背誦講義】相關文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03-23
背誦的作文06-01
關于高三政治哲學原理歸納07-03
國學經典背誦篇目05-30
師德教育講義稿07-05
電路故障判斷的講義07-02
專業實務的復習講義07-02
申論的好句子背誦07-03
背誦的作文8篇06-12
背誦誠信考試嚴肅標語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