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形象禮儀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的形象主要是指教師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以下是“教師的形象禮儀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教師禮儀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禮儀規范。教師不僅僅是教授知識的源泉,而且是傳承文明的導師,是育人的園丁,是道德的楷模。我國有著悠久的尊師重教的傳統,并賦予教師崇高的地位,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形象和表現出的禮儀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應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作為教師應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儀容、衣著等,要處處“為人師表”。即教師應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師的穿著要整潔、樸素,不必入時,但必須得體。教師的服飾是無言的課本,絕不可以掉以輕心,隨隨便便。正如莎士比亞所說:“服裝往往可以表現人格,一個人的著裝就是其自身修養最形象的說明”。試想,一個蓬頭亂發、衣冠不整、不修邊幅,或者濃妝艷抹,衣著過于絢麗、暴露的教師,站在講臺上給學生講課,即使他有著淵博的知識,在學生的心目中也不會是一個受人尊重的教師,學生也不會樂意與你交往。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就應把個人的煩惱、不快拋開,用輕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學生,呈現給學生朝氣蓬勃的形象。因為人的情感對認知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情感發生障礙,就會降低認知效率。假如教師不能處理好自己的個人情緒,不能處理好社會、家庭矛盾,而把苦惱和愁容帶進課堂,就有可能因為心境不好,精神狀態不佳,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教師可能會把學生作為發泄的對象,給學生施以壓力,從而使學生莫名其妙,造成心理緊張;或者因為精神萎靡不振,魂不守舍,上課時思維混亂,稀里糊涂,使學生無所適從。這樣,既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給學生留下了不良印象,也疏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三、教師要有美好的內在形象
如果說較好的外在形象是學生對老師的感性認識,那么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廣博的知識等內在素養,就是學生對老師的理性認識。后者遠比前者更為重要,對學生的影響也更為深刻和久遠。首先,教師的道德不同于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勞動自始至終是人與人的相互接觸、相互影響,其勞動對象是人,勞動產品是人,勞動手段也是人。教育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比其他行業的道德要求更高。教師應具有敬業精神,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教師的勞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奉獻。其次,教書育人,以教在先,教師如果沒有專業知識,不懂專業知識,則只會誤人子弟。一個教師僅僅具有瀟灑的外表,而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專業知識素養,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說來,教師的學識越豐富,教學水平越高,學生所付出的時間越少,得到的東西越多,學生學得越易,興趣越高,效果也越好,這樣的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非同一般。只有品行端正、知識淵博的教師才會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才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
四、為人師表,身正為范
“身教勝于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學生的心里,教師就是榜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其自身的言談舉止、道德風貌、敬業精神、工作態度、生活作風,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具有榜樣示范的力量。試想,教師在課堂上生動而形象地給學生講授道德修養,可在課下卻說話不文雅,與同事不團結,斤斤計較個人的名利。這樣的教師無論有多么高的教學水平和淵博的學識,他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黯淡無光的。
五、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作為教師,如果除了上課,絕少與學生接觸,不尊重學生,不關心學生,學生就會對你敬而遠之。那么,這樣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不完美的。為此,教師要常與學生接觸交談,交談時要熱情、親切,即使批評學生時,也不要用輕視、蔑視的眼光。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承認個體的差異,對學生一視同仁,以“寬容”之心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有錯誤的學生;辦事要公道,不徇私情,要分清是非,主持正義,賞罰分明。教師尊重、關懷和理解學生,是建立新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傳統的中國教師是講“師道尊嚴”的,教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師生間缺乏交流與溝通,教學效果未必好。而現代社會講“平等”二字,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應該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可以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學生喜歡某個教師,就會對這個教師所教的學科感興趣,就能提高該科的學習成績。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很大影響。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禮儀,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養,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教師優雅大方的人格魅力、蓬勃洋溢的儀態,會創造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一顰一笑,都蘊含著教育的力量,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品德的塑造,影響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教師形象禮儀
庫珀在他的書《教師的言語交際行為》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一位八年級的學生說:“我們班曾經有一位女英語教師。她的儀表讓我們無法學習下去。她長相標致、體態輕盈,還愛穿著緊身裙。我們從一開始就陶醉于她那迷人的外表而無法學習下去。整整一年中,教室里總是亂糟糟的。我們班成了吵吵鬧鬧、紀律渙散的亂班,這位教師沒有辦法來駕馭課堂。現在回憶起來,我認為這位教師的學識水平并不低,當時我們對這一點是怎么看的現在卻記不清了。然而,有一點我是忘不了的,那就是,她的儀表舉止使我們怎么也擺脫不了她的誘惑力。”
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時,在儀表禮儀方面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譚老師建議——著裝不要過于性感,尤其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更是如此。例如,女老師衣服不要過緊、過短、過露;男老師夏天的服裝,上衣要有領有袖,如果不是在操場活動,上課時總得要穿條長褲才好。
有人說“教養體現于細節,細節展示素質,細節決定成敗。”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禮儀的修養如何,不僅直接影響其教學效果,而且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中傳播人類文明的效果。“教師禮儀”即教師尊重自己,尊重學生的規范的表現形式。
當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誠信、守禮,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品德。教師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價值觀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現在的教師隊伍當中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有的趕時髦穿著奇裝異服,梳著怪發在學生當中穿來走去,給學生帶來了很不好的印象,也迫使一些學生進行效仿。
黨中央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也明確指出:“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活動,對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的作用。”可見,禮儀是現代人必備的素養,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更是一名老師作為人師的基礎。
近年來,通過師德建設,教師的禮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教師禮儀相悖,乃至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的現象在教師隊伍,尤其在青年教師身上還大量存在,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比如公共場合語言粗俗不文明;不尊重學生,時常挖苦諷刺或冷漠疏遠;對學生的提問、問候隨便應付或干脆置若罔聞;上課時接聽、撥打手機;在教室內吸煙、隨地吐痰;形象舉止過于隨意或濃妝艷抹、過于修飾,等等。這樣的教師怎能有威信?怎能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又怎能很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
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對照。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理應從思想上認清自身肩負的責任,明白“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的深刻內涵,意識到自己的品德情操、處世態度、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生。
如果每一位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每一所承擔著教育重任的學校都能從根本上認識到這一點,并且努力地提高、培養教師自身禮儀修養,必將對造就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推動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起著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教師禮儀的基本特征:
1、師資──所謂:教不嚴師之惰。要有一技之長、人格魅力,激發學生對他所傳授的知識、科目的興趣。
2、師表,語言、心靈、儀表、行為都要美。楷模就要思圓行方。一切都應該是美的──契坷夫。
3、師德,講職業道德,要忠于祖國,要熱愛人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愛護學生。
4、師心,即愛心,不能辜負黨和國家對我們的期望。正如毛澤東所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要把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的工作中,轉化為實際的效果,不能恣意妄為,信口開河,不能朝思暮想。
教師應注意的問題是:
1、嚴于律己。
2、以學生為本,擺正和學生的位置。
3、要有自知之明,發現自己的不足、有學習的意識,內強素質,外造形象。
給女老師的建議:
1重質不重量,服裝的質量對襯托你的身份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別買那些看似高檔卻價錢便宜的衣服,也許洗過一水就變形了;更別買冒牌名牌,那會降低你的人格。如果經濟不寬裕,寧可少買,也要買好的。
2太時髦的衣服會很快過時,偶然新潮一下可以,變成自己的喜好那就成了夸父追日。
3穿衣一定要講究色彩的搭配,一是與自己膚色的配合,二是服裝本身色彩的配合,三色原則(全身上下不超過三種顏色)一定要遵守,否則變成花蝴蝶。如果這方面不內行,最好的辦法是多問問周圍的同事。
4露背、低胸及露肚臍等過于性感的服裝不能穿。在成年異性面前,“性感”屬于美感,但在未成年的孩子們眼中,“性感”則多與“下流”有關;在家長面前呢,即使他認為你美麗動人,也還是不愿意相信你能帶好他的孩子。
【教師的形象禮儀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教師的形象禮儀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12-28
教師形象禮儀01-08
教師形象禮儀11篇02-03
職場形象禮儀12-29
女士職場形象禮儀中的十個細節07-26
教師形象禮儀(通用13篇)10-16
職場形象和禮儀11-03
職業形象與禮儀知識11-06
商務禮儀與職業形象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