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多子女家庭的教育問題
多子女家庭中的教育問題向來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多子女家庭的教育問題,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重男輕女”有重新抬頭的隱憂
有意思的是不少網上評論指向父母的性別歧視,其中一則說:“有一種可能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通過周圍環境推知如果生出的是兒子,她以后就完了。”“我見過沒這么激烈鬧,但有弟弟后整個人變憂郁的孩子。”這類評論未必適用于此具體事件中的家庭,卻說出了計劃生育政策松動后家庭內部性別歧視重新抬頭的隱憂。
“生男生女都一樣”,一胎家庭的這種觀念轉變,未必是強力宣傳的結果,而是對計劃生育強制性安排的接受和順應,是因境遇而改變態度。當家中只能有一個獨生女,將愛和教育全部投資于她,是父母唯一和明智的選擇,因此很多獨生女得到了比上一代女性更好的發展機會,成長中對性別歧視的感受不強。這一代的幸運和她們因此展現出來的優秀和自信,雖不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初衷,卻是政策在客觀上的副產品,由此帶來的潛在社會變化是廣泛的。
然而計劃生育并未真正終結根深蒂固的男孩偏好,家庭中性別歧視的故事從未斷絕。放開“單獨二胎”的目的是使人口更可持續,卻仍然不是社會方案,如何避免可能隨之重新抬頭的性別歧視,似乎并沒有被決策者當做問題,雖然這關系到無數母親和女兒的切身利益。
重男輕女并非私人問題,而是在社會和家庭間流通的觀念,在多面的生活實踐中,在市場與社會的運作中,歧視會被不斷再生產,并帶來可見的經濟與發展后果,因此有“投資于女性是聰明的經濟學”的說法,提醒人們注意到此。而且,歧視也并非如傳說中那樣是較低社會階層的專利,家庭和父母歧視與否的原因太多,但可以肯定一點,沒有人能免受環境影響,因此家庭內部的性別歧視是一個具有公共價值的治理議題。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那么,放開“單獨二胎”所獲得的“喜大普奔”效應就會打折扣,令人擔心女性獨生紅利時代的終結,而這個時代還來不及過渡到性別平等成為穩定常態。
家庭也應提倡協商民主
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多子女家庭的教養功課。城市獨生一代正成為家庭與社會的中堅,事實證明他們的責任與能力壓根就不像曾被擔憂的那么差,甚至相反。然而,在為獨生子女的教養憂心忡忡并為之開出種種藥方的那么多年間,多子女家庭的教育挑戰卻被忽略,因為這些家庭基本都在農村及少數民族中。
有兄弟姐妹會對社會化更有利,這是一種觀念而不是全部事實,手足間并非沒有競爭和沖突,而且會因父母教養方式的不完美和家庭資源的有限而強化,多子女的父母需要慎重于公平對待、給予所有孩子安全感,然而,這樣的知識并沒有被很多人學到。
于是,當自己是獨生的父母開始生二胎,其中有些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新的家庭矛盾不足為奇,這開始是新流行的不知所措:“生二胎第一個孩子不同意怎么辦”。是的,開放機會并不是全部,善用機會的準備還沒有做好。這同樣不僅是私人問題,也不能只停留在提問,父母需要幫助,社會需要更多討論。
今天有必要重新理解“計劃生育”這個詞應有的內涵。在國家,它絕不僅等于以人口數為標準的生育管理,而應該是綜合性的社會政策,包括給家庭和父母的福利、支持與教育。在家庭,它意味著協商民主,基于家庭成員的共同福祉而決定,并避免有人受損害。一個13歲的初中生是有一定能力參與家庭事務決定的,而且需要被引導好好表達意見,在這一點上,這個家庭的教訓值得汲取。
【多子女家庭的教育問題】相關文章:
在家庭教育問題的困惑02-24
怎樣教育問題孩子07-03
教育問題之我見作文07-03
關于教育問題的論據素材01-28
孩子教育問題交流發言04-09
當代社會的教育問題作文03-28
農村教育問題調研報告07-04
農村教育問題調研報告09-26
IT女07-10
農村教育問題調研報告范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