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文化中國結資料
斗轉星移,數千年彈指一揮間,人類的記事方式已經歷了繩結與甲骨、鉛與火、筆與紙、光與電的洗禮。如今,在筆記本電腦的方寸之間,輕觸鍵盤,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可以盡在眼前。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中國結資料,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中國結資料篇一
中國結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尤其是逢年過節之時,四處張燈結彩,中國結也是最受歡迎的裝飾品。那中國結的來歷是什么呢?
中國結是中國民間特有的一種手工編織裝飾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結繩紀事。據史書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目契。”它作為一種裝飾品正式始于唐宋時期,而明清時期,人們才開始給這種結命名,便有了“中國結”。
中國結的.每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線編結而成,且各有名稱,常與一些吉祥圖案搭配在一起,如龍、元寶、銅錢、玉石、魚、佛像等,造型獨特、絢麗多彩。人們便賦予了中國結非常豐富的內涵,古往今來,中國結一直都是吉祥如意、財源廣進、喜慶洋溢的象征。當然,不同風格圖案和中國結的結合其寓意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大家去細細領會了。
中國結除了其寓意吉祥受人喜愛之外,它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由于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了人類始終,中國結漫長的文化積淀可以說它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項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當之無愧的,它也已走向世界,讓更多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國結資料篇二
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最精粹的一點;是人類世代繁衍的隱喻;也是數學奧秘的呈現。中國結有著復雜曼妙的曲線,卻可以還原成最單純的二維線條;中國結有著飄逸雅致的韻味,體現了遠古時代中國人質樸的品質與情懷。
實際上,“結”在人類發展史上曾經是一個重要的記載工具。據《周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目契。”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記,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可見在遠古的華夏土地,“結”被先民們賦予了“契”和“約”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時還有記載歷史事件的.作用,因此“結”因此備受人們的尊重。
斗轉星移,數千年彈指一揮間,人類的記事方式已經歷了繩結與甲骨、鉛與火、筆與紙、光與電的洗禮。如今,在筆記本電腦的方寸之間,輕觸鍵盤,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可以盡在眼前。小小彩繩早已不是人們記事的工具,但當它被打成各式繩結時,卻復活了一個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
宋代詞人張先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形容失戀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糾結的狀態。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征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人類的情感有多么豐富多彩,“結”就有多么千變萬化。
“結”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愿望。在漢語中,結的寓意有許多具有向心性聚體的要事幾乎都用“結”字作喻,如:結義、結社、結拜、結盟、團結等等。而男女之間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結”表達,如:結親、結發、結婚、結合等。結是事物的開始,有始就有終,于是便有了“結果”、“結局”、“結束”。“同心結”自古以來就成為男女間表示海誓山盟的愛情信物,又如“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結飾已被民間公認為是達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結發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燭之夜,男女雙方各取一撮長發相結以誓愛情永恒的行為,有詩云“交絲結龍鳳,鏤彩結云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就是生動的描寫。
讓我們再縱觀中華服飾五千年的歷史。從先民用繩結盤曲成“S”形飾于腰間始,歷經了周的“綬帶”,南北朝的“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到盛唐的“披帛結綬”、宋的“玉環綬”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盤扣”及傳世的荷包(香囊)、玉 佩、扇墜、發簪等無不顯示了“結”在中國傳統服飾中被應用的歷時之久、包羅之廣。
【傳統文化中國結資料】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中國結作文02-27
中華的傳統文化資料11-25
佛山傳統文化資料11-11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07-11
中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資料07-02
中國傳統文化京劇資料11-28
中國結的來歷07-06
美麗的中國結07-09
中國結婚誓詞07-03
《中國結》課堂實錄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