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現在的學前教育也納入了健康教育這個版塊,作為老師家長都不可不了解的一些知識都在這里哦。
一、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保護牙齒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
2.使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積累幼兒的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巧克力餅干、每人一面小鏡子、每人一張蛀牙記錄表、蛀牙匯總表、 筆、裝物品的小籃子五個、 多媒體課件、刷牙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吃點心(餅干)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讓我來猜一猜:你們剛剛吃的是什么餅干?(師 走近一幼兒,觀察該幼兒的牙齒)哦,我知道了!你們剛剛吃的是巧克力餅干, 對嗎?請你們猜一猜,我是怎么知道的呀?(讓幼兒自由猜)我請你們也來看一 看好朋友的牙齒。 2.幼兒相互看牙齒,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呀? 3.師小結:哦,你們看到了牙齒上有餅干屑。原來,餅干沒有全部吃到你們的肚子里,還有一些餅干啊留在你們的牙齒上。唉,有一個小朋友叫東東, 他吃了餅干后呀餅干屑也留在了他的'牙齒上,那讓我們來看一看會發生什么事 情?
二、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 1、師放課件《牙齒的秘密》。 提問:(1)他是誰呀?他在東東的牙齒上干什么呀? (2)東東的牙齒怎么了?變成什么樣啦? (3)你們在錄像里還看到了什么呀? 2.觀察記錄蛀牙。 3.請個別有蛀牙的小朋友上來講講自己的蛀牙情況。 4.討論:蛀牙好不好呀?他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壞處? 5.請個別沒有蛀牙的小朋友上來,請他說說是怎樣保護自己的牙齒的?
三、知道怎樣保護牙齒 1.幼兒自由討論怎樣來保護好我們的牙齒。 2.教師小結保護牙齒的方法。
活動分析
孩子們都明白愛護牙齒的道理,但是在行動上卻不是那么主動。所以,在活動設計活動時我始終抱著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動畫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一種分形式,所以我借助多媒體設計了課件,在活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兒很感興趣,活動效果較好。
二、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 :食物的旅行
活動目標:
讓幼兒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吸收過程 2.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3.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小豆子的旅行 (2)健康知識卡片、消化圖、自制健康行為棋
活動過程:
一、觀看“小豆子的`旅行”,了解各器官的功能 今天,有顆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它會看到些什么,里面 會發生什么事呢?請小豆子來告訴我們。 (1)放第一段食物從口腔到食管的動畫。 提問:小豆子從哪里進去?看到了什么? (2)放第二段,了解胃的功能。 提問:胃有什么作用?小豆子在胃里還看見了什么? 我們怎樣來保護我們的胃呢? 動 小結:以后我們要注意,少吃冷、硬的東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凈的東西,不能吃得太飽,也不能餓壞了胃,要吃飽早飯少喝冷飲。(3)放第三段錄音。 提問:小豆子到哪里去?小腸有什么用呢? 小豆子在小腸里看到些什么呢? 小豆子為什么沒有從小門里出去呢? (4)第四段錄音。 提問:小豆子又到了哪里呢?大腸里都是些什么呢? 什么叫殘渣?能不能讓殘渣長時間在體內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要定時大便。
二、分組找順序排圖,在觀察圖片基礎上討論如何保護各消化器官 例:(1)如何保護牙齒,保持牙齒的鋒利。 (2)食管旁邊有一把小鎖,平時是關閉。如邊吃飯邊講,就會把食物嗆 入氣管。 (3)大腸里的殘渣都是些臟的東西,所以大便以后要洗手。
三、進行健康知識有獎搶答活動,把幼兒分成四隊。 圖片上面有的行為是對的,有的是錯的,當教師出示圖片時馬上搶答對還是 錯?為什么?回答得又多又對者為優勝。
活動分析
本活動選取內容接近幼兒生活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整個活動運用了多種形式做到動靜交替,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幼兒主動性強、 同時也體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活動傳遞給幼兒的信息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趣味性。
三、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 該不該洗小手
活動目標:
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干凈的,許多臟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愿意洗手。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愿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動過程:
1.情景設置:大班哥哥姐姐送來好吃的食物 2.老師:你是哪個班德小朋友?到我們班有什么事? 3.大班幼兒: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給弟弟妹妹送點心來了。 4.請幼兒園聞一聞晚點的味道,激發幼兒想吃好吃的愿望。引導幼兒商量吃的方法。
提問:哥哥姐姐送來的'好吃的真香,誰想吃?請幼兒將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這么多小朋友都著急吃一袋好吃的,我們怎樣做才能快點吃到呢?小朋友現在能吃好吃的嗎?為什么?誰不愿意去洗手?為什么?
5.小實驗:它們干凈嗎?
用白色濕毛巾擦拭幼兒認為干凈的物品,如:圖書、桌椅、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毛巾顏色的變化。
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干凈的,許多東西臟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臟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干凈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補干凈了。
提問:毛巾為什么變臟了?臟東西是哪兒來的?剛才小朋友為什么說它們是干凈的?小手洗干凈后,再摸圖書、玩具、桌椅和衣服等東西,還干凈嗎?現在誰愿意先去洗手,把我們用眼睛看不見的臟東西洗掉,再回來吃好吃的食物。
6.小朋友洗手,品嘗食物,引導幼兒將好吃的送給客人吃。
活動分析
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干凈的,許多臟東西是看不見的,他們真正理解了“臟”概念,從原來的各種理由不想去洗手,到轉化為自己的愿望,轉變自己的行為,為今后養成愛洗手的良好習慣打下基礎。
四、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 :快快逃出污染區
活動目標:
1、初步萌發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2、知道水被污染了,生物就不能生存。 3、練習鉆過 70 厘米高的障礙物。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當鴨媽媽,小朋友當小鴨,鴨媽媽帶領小鴨聽音樂鍛煉身體。復習游戲“長 高了,變矮了”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新動作 ①幼兒自由地在松緊帶下玩耍后,說說在玩時遇到的問題。②啟發幼兒進行討論:怎樣才能從松緊帶下順利經過 ③得出動作要領: “雙膝彎彎,腰彎彎,低著頭兒鉆鉆鉆”進行兩次;④幼兒邊念兒歌邊自由來回練習鉆; ⑤請個別幼兒示范,并講解重點:鉆時低頭彎腰,盡量不碰到松緊帶; ⑥幼兒繼續練習后,請幼兒成四列縱隊站在起跑線后; 2.游戲“快快逃出污染區” 容 ①講解游戲玩法 ②幼兒游戲,強調游戲規則:小鴨必須從原線路返回,要求不能碰到松緊帶;逃 離時不推不擠,不和同伴碰撞。
三、結束部分 1.師: “能干的.小鴨們逃離了污染區,要是不及時逃離,會發生哪些后果呢為 什么會有污染區” 2.幼兒自由討論。 3.教師小結: “小鴨們逃出了污染區,真是很幸運,所以我們大家應該攜起手來 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讓我們的小鴨在清清的水里快樂地長大。一起跳個舞慶祝 一下,好嗎” 4.放錄音,教師帶領幼兒跳歡慶舞。
活動分析
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始至終孩子們都保持高漲的活動興趣,尤其是游戲“快快逃出污染區”的順利進行,既讓幼兒快樂地練習鉆的動作,又讓幼兒明確了水被污染后生物就不能生存的道理。
五、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我會擦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嘗試操作中學擦鼻涕。 2.教育幼兒養成自覺擦拭鼻涕的良好衛生習慣。
活動過程:
一、看看講講:流鼻涕了
1.引出話題:冬天來了,天氣很冷,你看,寶寶出門時媽媽是怎樣做的? 我們上幼兒園時爸爸媽媽給我們穿上什么?
2.馬路邊的汽球很漂亮,你們猜猜寶寶會干什么?他把口罩怎么了?
3.大風鉆進了寶寶的身體里,“阿嚏!”寶寶怎么了?寶寶怎么會感冒的?
二、嘗試操作:擦鼻涕
1.出示流鼻涕的'“寶寶”:哎呀,寶寶真的流鼻涕了?怎么辦? 2.請個別幼兒為寶寶擦鼻涕,教師注重觀察并正確示范。 3.幼兒分別為娃娃、動物寶寶擦鼻涕。
4.為好朋友擦或自己擦鼻涕,并互相檢查和提醒。
三、學念兒歌: “小手帕,真漂亮,天天放在口袋里,吃完點心擦擦嘴,還能擦汗擦鼻 涕。” 手帕是我們的好朋友,有了鼻涕我們就要用手帕擦掉。
活動分析
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情況,以游戲化的形式組織開 動 展。幼兒興趣較高,在學習正確的擦拭鼻涕方法時,幼兒能和老師一起認真練習,加以鞏固。在每個環節中注重了師生互動,活動效果較好。
六、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 :吃早餐
活動目標:
能干稀搭配地選擇早餐,知道吃好早餐的重要性。 2.培養每日吃早餐的良好習慣。
活動過程:
1.布偶情景對話,激發幼兒興趣。 丁丁:哎呀,我今天好難受呀! 拉拉:你怎么了?早上都吃了些什么呀? 丁丁: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塊大面包!呃……呃……(打嗝) 拉拉:真是奇怪,今天我也很難受,早上因為快遲到了,只喝了一杯牛奶就來幼 兒園了。 丁丁、拉拉:這是什么原因呀?為什么會這樣?(設疑)
2.提問:你們會不會難受呀?(不會)那你們早上都吃了些什么呢?3.幼兒回答,教師一一出示幼兒所說的食物。
4.引導幼兒將出示的各種食物按干稀分類。 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發現食物這些可以分成“干”“稀”兩類。 5.討論解疑:為什么丁丁和拉拉會難受呢?結合生活經驗理解科學早餐的基本 搭配方法干稀搭配。
6.欣賞活動:營養早餐。 (1)知道早餐的食物很豐富,可以有許多種的“干稀”搭配方法,還可以在早 餐后吃一點水果,均衡營養。 (2)師生討論、總結:知道吃早餐的重要性,每天都要吃早餐才會身體健康。
7.品嘗、交流:自助餐。在柔和的`音樂聲中,幼兒根據干稀搭配原則,自由選 擇“自助早餐” 。 8.活動延伸:家園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形成每天吃早餐的健康意識,并與幼兒一起合理搭配營養早餐。
活動分析
在活動中,通過直觀地對各種早餐食物進行“干稀”分類,幼兒對 活 與 “干” “稀”這兩個類別的概念有了較好的認識,基本上能正確分辨、 動 判斷“干”與“稀”,并掌握科學早餐的基本搭配方式“干稀搭配”。 同時通過欣賞各種營養早餐圖片,給幼兒直觀的視覺感受,使幼兒知道 ,鞏固培養健康飲食的意 “早餐還可以吃這些食物,可以這樣搭配吃” 識。
七、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能干的小手
活動目標:
認識手的結構和功能,了解五個手指的名稱。 2.幫助幼兒理解,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簡單了解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 老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和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是 用什么來做這些事的”
二、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 提問: 1.剛才你做了什么 是用什么做的 活 2.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么
三、觀察認識手 1.幼兒觀察手 提問: 你的手上有什么 2.認識手指名稱。 1介紹手指名稱。 2鞏固認識手指。 3.認識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長在哪里? 2手還可以怎樣分 ?
四、幼兒討論: 如果沒有手會怎樣 怎樣保護手
五、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 提問: 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啟發幼兒想想: 如果什么事都請 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不會很能干 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分析
活動以“幼兒的小手”為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感知操作法、 經驗交流法等等,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開始,孩子們在愉 快的表演中,讓手指充分活動,迅速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自發地投入,去探求、去體驗,獲得了許多關于手的感性認識。在經驗交 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現,通過講述手能做什么,與孩子們共同搭建了認知的平臺。
八、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消化的秘密
活動目標:
1、幼兒有參加科學活動的興趣,愿意和同伴一起在活動中 探索各種消化的奧秘,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 2.認識人體的基本消化系統,知道各消化器官的位置及功 能,有初步保護自己消化系統的意識。 3.有良好的觀察、傾聽、合作習慣,大膽與同伴交流,共 享探索的方法,能同伴小組協商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 觀看幻燈片:你知道人體身上的哪些器官?他們在哪個部位?能不 能用手摸到?
二、觀看動畫片,了解消化道的各器官名稱,初步了解其作用。 活 提問:人體有哪些消化器官?他們有什么作用?
三、幼兒分組觀察人體模型、掛圖,了解消化系統在人體的'位置、順序 動 及作用。 動手摸一摸,告訴你的同伴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是 什么形狀的?有什么作用?
四、出示幻燈片,幼兒介紹消化系統的各器官圖,并較準確地說出它們 容 的作用。 1.口腔內有什么?它們的作用? 2.食道像什么?有什么作用? 3.胃是什么形狀的?里面有什么?有什么作用? 4.小腸和大腸的區別?作用? 耐心傾聽個別幼兒在觀察活動后得到獲得的認識。
五、討論:怎樣保護自己的消化器官?出示消化系統受損傷的圖片,萌 發幼兒保護消化器官的意識。 “小小宣傳員” 幼兒把自己和家長設計的保護消化器官圖介紹給別人。
六、你們以怎樣的方法告訴別人,要愛惜自己的消化器官? 鼓勵幼兒大膽的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宣傳圖。
活動分析
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以幼兒為中心,充分利用了“家庭教育” 這一優勢,調動了幼兒和家長共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教師變“指導者”為“參與者”,和幼兒共同進行認識活動,并盡可能多地讓幼兒自由探討;鼓勵幼兒積極思考,處處把幼兒放在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培養了幼兒 良好的觀察、傾聽、合作習慣;促進了生生互動、師幼互動。
【學前健康教育活動記錄】相關文章:
健康教育活動記錄(精選11篇)06-09
中班健康教育記錄03-18
教育活動觀察記錄07-04
師德教育活動記錄07-05
安全教育活動記錄07-02
小班教育活動觀察記錄07-03
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范文(精選5篇)03-01
心理健康教育記錄(通用15篇)02-19
學前教育健康教育論文(精選7篇)08-11
幼兒集體教育活動觀察記錄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