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雕塑藝術的嚴謹的散文
裴建國評劉開渠雕塑:一絲不茍,水到渠成
劉開渠立像 裴建國
人們的眼睛是在觀察過程中,增加其敏銳程度的。要使自己的眼睛敏銳、準確,非得有意識地不斷地訓練才行。而作為一名真正的雕塑家,他創作作品的時候,并不是完全地相信自己的眼睛。
劉開渠先生做雕塑時,就經常用水平儀、垂線、尺子、卡規,來檢查自己。
他曾對我說:“你看我們雕塑家的標志,就是一個卡規、一把錘子、一只塑刀,這就對我們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概括。
那個卡規說明什么?就是要測量。我們不是不相信自己的感覺,藝術實踐已經把感覺訓練得很敏銳。
但有時要量一量,可以驗證你的感覺,糾正你感覺上出現的毛病,使你的眼睛更加準確,何樂而不為呢? ”
劉開渠先生指出,大藝術家的作品毛病少,就在于他會發現自己的毛病,會檢查自己。“看不準時,就量一下,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劉開渠先生的作品,以穩健、挺拔、凝重、嚴謹構成自己的藝術特色,這與他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是分不開的。
為了定準雕塑的位置,他就用線吊墜、卡規量,以那些最基本的方法處理造型。劉先生講道:“有人以為這是初學者才這么做的事。其實,我們就應當把自己當成初學者,不斷有新探索,有新感受。
千萬不要把藝術當成熟練工人的工作;那樣,無論你做多少作品,也不會是好的藝術,不過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匠人。 ”劉先生晚年的作品,盡管少些早期作品中那種耿耿挺拔的氣概和剛勁的力度,卻仍不失那種不斷探索的嚴謹、沉郁的風格。
而這一時期劉先生自己在雕塑方面所追求的,是結構上像建筑一樣的穩健挺拔,造型上像珍珠般的明亮完整。
對于藝術的真諦,先生有自己的理解:“我們常說藝術上要小同大異,其實是很難做到的。一個作者,只要他的作品能夠與前人或旁人稍微有些不同,就是個不簡單的藝術家了。
各種各樣的風格都有自己的產生、發展的背景。我們只要能夠做到與別人稍有不同就是成功的。 ”怎樣能夠與別人不同呢?劉先生指出,就是要深入生活,要有真實的感受。
他常拿藝術家成功的范例饒有興味地啟發我們:“你看羅丹一只手拿著小稿,對著身邊的模特,另一只手拿著塑刀認真地對照調整。
難道羅丹不會做雕塑嗎?不懂解剖嗎?他為什么非要對著模特做?他是在把真實的感受做上去,現在,我們并沒有達到羅丹那樣做雕塑的條件,但是,我們不能忘了藝術應該是怎樣的。 ”
【雕塑藝術的嚴謹的散文】相關文章:
不朽雕塑散文07-03
鋼鐵雕塑的故鄉的散文07-03
公園里的雕塑散文07-03
公園里的雕塑優秀散文07-03
繪畫雕塑藝術與建筑藝術的比較論文07-03
雕塑藝術工業設計論文07-03
雕塑藝術中的字體設計論文07-03
雕塑藝術與詩意人生探索論文07-03
擁有實際體積的藝術—雕塑作文07-02
奪命的藝術散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