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肩負著傳播和傳遞人類知識文明的重任。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不僅需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個人品質,還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素質。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職業素養
1、妥善安排(課余)時間
時間管理,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井然有序的一門藝術。
有一種“三八”理論認為,可將一天24小時分成三個8小時,其中8小時工作、8小時睡覺、8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將工作的8小時管理好,教師應做到起碼的不遲到、不早退,但這是作為一個教師的基本素養。倘若能將自由安排的8小時管理好,并將時間管理養成習慣,那么生活就會變得規律有序。
“例如每天早起晨跑半個小時,會喚醒人全身的細胞活力,讓人一整天都精神滿滿、心情愉悅,工作起來也會事半功倍。”矯偉說,如果教師能把自己的時間合理規劃,做好自己該做的,那么學生也容易學習到這種素養,并受用一生。
2、管理好情緒
在某種情況下,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而情緒的管理,正是高智商的體現。
“如果管理不好情緒,我們的生活就會一團糟。”矯偉說,當學生做錯的時候,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耐心細致地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做一個有情懷的教師,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微笑和溫柔的語氣,是情緒管理的兩大法寶。
3、持續學習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讓工作變輕松最有效的辦法,也是讓教師永葆青春的一劑良藥。
“學生是非常聰明的,很多時候甚至可以反過來在某些方面教育老師,因此多多學習為自己充電對于老師來說十分重要。”矯偉表示,這種學習不單是指書本上的學習。“人生要讀三種書——有字書、無字書、心靈書。一方面要多和有教育情懷的教育家交流,另一方面還要與各行隔夜的人進行交流,充實自己。”矯偉說。
4、讓教學管理充滿藝術美
怎樣與孩子有效溝通、談話?怎樣才能把45分鐘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怎樣能讓孩子對你(教的課程)感興趣?這些都需要藝術。
作為教師,應當打破慣性思維,用藝術的眼光去認識、對待孩子,用藝術的手段管理課堂,這樣才能把課堂變得有趣、生動,讓教師獲得成就感,也自然更有動力促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教師的職業能力
一、教學組織能力
課堂組織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需要教師靈活、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它事關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通過控制課堂秩序,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來創造適宜的教學情景,提高教學效率,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1.教材組織能力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教材編排是有一定目的的。教師要根據實際,對教材進行分析、綜合,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有計劃、有詳略地進行教學。
2.語言組織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因此,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語言生動形象、邏輯嚴密、簡練準確、幽默詼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以聲傳情、以言動心、陶冶情操的效果;反之,語言模糊、混亂則干擾學生的學習,降低學習效果,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失去興趣,導致師生信心不足,成績下降。
二、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
備教材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所以,教師要把握好新課程教材的“度”,合理靈活地使用教材,發揮教材各種潛能,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在主動學習中參與教學的探究、思考過程,變“學會”為“會學”,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要善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作為一名教師,要充分認識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意義,要在課堂上抓住機會對教材進行開發、重組、拓展,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功用,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達成新課程下的新型學習目標。
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既是教的材料,更是學的材料;它是知識的載體,但是惟一的教學標準。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教學空間。
三、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是上好課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精心把握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積極和學生互動,恰當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四、教師語言表達的能力
在學校,教師的語言是師生之間進行思想與情感交流的媒介,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優劣,甚至關系到教育的成敗。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一定是人才。在現代社會,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強,好口才起來越被認為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能力。“說”成了一個人才華的直觀體現。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識信息的載體,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果。我們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正如其所言,“說”是老師才華的直觀體現。準確、流暢、生動、優美的語言可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能啟迪學生思維,盤活大腦潛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得新知,鞏固舊知,培養能力。這足見教師語言魅力之所在。
我們知道,有許多名師的課堂教學,都有一種內隱的“魔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形成這種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名師極富感染力的,充滿藝術魅力的教學口語。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作是詩,那么教學口語無疑是流動的韻律;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作是樂,那么教學口語無疑是跳動著的音符。教學口語是教學語言的載體,教學口語是教學語言的靈魂。教學口語作為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工具,它的藝術魅力,無疑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效果。
五、教師組織開展活動課的能力
在課堂中,有理論課與活動課之分。而活動課則是知識的實際應用,通過課堂的活動,如討論活動、表演活動、游戲活動、展示活動、競爭活動等來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因此,我們廣大教師應積極實踐,勇于探索,使活動課向著更科學、完善、實用、易教、樂學的方向發展。
六、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
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主要表現在提高教師板書設計的能力、寫好教學設計的能力、運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能力和提高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上。
七、教師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育科研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明確自身在教育科研中的定位,在實踐中確定研究課題,運用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開展課題研究。教師只有勤學不厭,勤思不怠,大膽實踐,努力創新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質,把自己培養成合格的研究型教師。
八、教師心理疏導的能力
在面對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加強自我心理疏導工作,及時疏導自己的自我壓力和不良情緒。其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工作中,教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學生不良心理產生的根源,從而對癥下藥。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從外部環境入手,為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保證學生身心健全發展。
九、指導學生生活的能力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但育人又是重中之重。育人就是要教給學生生活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樣的人;育人更要注重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責任心方面的培養、熏陶。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價值取向,教給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的態度和方法。
十、教師人際交往的能力
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交往素養,懂得與人交往的語言技巧,正確處理與學生、同事、領導以及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相關文章:
鋼琴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06-21
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養07-04
職業人具備的素養禮儀07-04
體育教師應具備的素養09-09
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有哪些01-22
淺談漢語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素養04-01
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養-禮儀知識07-07
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有哪些04-26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禮儀知識07-07
新時期教師應該具備的素養-禮儀知識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