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貓的故事》導學教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閱讀課文,理解積累本課生字、生詞。
2、反復閱讀,復述故事。
3、通過分析關鍵詞,把握關鍵情節,提高對敘事性作品的復述能力。
【導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1、看題注,識記作者:梁實秋(1903---1987)著名文學 、 家、 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歷任臺北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英語教研所主任,文學院院長,國立編譯館館長。本文選自《 》。
2、標注段號,快速閱讀課文,在文中圈劃標注讀不準或者不理解的字音字義。
。ㄗ约簞邮植樽值,小組內交流解決生字詞。)
3、下列句子如何理解?小組內討論后總結。
、湃缡钦邤等。
⑵一之已甚/豈可再乎?
、浅苏{和(tiáo hé)鼎鼐之外還貫通不少左道旁門。
⑷不稍寬假 。
、缮杂桠邞 。
⑹終于夤夜又復光臨寒舍。
、颂斓刂蟮/曰(yuē)生 。
4、謀篇立意與層次結構,本文以時間和事情的發展為順序,用 的手法,逐步展示了貓偉大的母愛,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人文情懷,讀來令人感動。本文以 為線索,按照故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可分為四個部分。
。 )開端: 。
( )發展:我不堪其擾,對貓進行了 。
( )高潮: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對貓 。
( )結局:貓一家 。
二、整體感知
1、小組內閱讀,小組推薦同學復述故事。
點撥:復述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內容正確,不丟主要內容;②準確傳達原作的風格和神韻;③語言簡潔,恰當的引用原文,突出作品情節的主要線索;④語句通順,用詞恰當。
2、作者對貓的感情態度有時明確說明,有時蘊涵在敘述描寫中,請你找出有關的關鍵詞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這是一只__________的貓,從文中______語句可以看出”,體會“我”的感情變化。
3、模擬聲音的詞叫擬聲詞,恰當運用它進行描寫會產生形象、生動的表達效果。請你找出文中的擬聲詞,體會它的表達效果,分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二、合作探究
1、課文中 “我”對貓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2、這種寫作方法是什么?
三、課堂小結
有感情有意味地朗讀經典文字,可以感受到它的一些難以言傳的妙處,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也是獲得語文學習之快樂的途徑之一。請你閱讀三、四、五自然段,或找老師或找同學或去找朗誦愛好者討論如何處理,朗誦效果會更好。然后朗誦幾遍,以娛樂自己,感染別人。
本文多用很莊重的書面、文言詞語,并具有法律的味道。把這些詞語用在一只貓的身上顯得不倫不類,感覺很滑稽。這種在詞語適用對象上,語義出現錯位,即可使語言構成詼諧有趣(大詞小用)的特點。作者以此來充分顯示對于廚師所表現出來的姿態和神情的調侃,也反映出人類的自私與殘忍。試在閱讀中加以體會。
【達標測評】
1、給加點的字注音。
餑餑( ) 值更( ) 梆( )子 萬籟( )俱寂 嗥( ) 如詬( )如詈( ) 跳踉( ) 鼐( ) 夤 ( ) 夜
2、詞語解釋。
如如訴:
凌亂不堪:
高枕而眠:
3、聯系上下文,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
(1)如是者數日。
。2)一之已甚豈可再乎?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對“動物”母愛的贊美和對動物生命的珍視之情。
2、品味文章運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濃重的詞匯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溫故知新】
1、“我”對貓的態度和情感變化過程:
2、貓后來為什么又壯膽回來?這一行為表現了什么?
【導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文章后面的變化使讀者觸動。觸動讀者的是貓的母性還是“我”對此事的態度、感嘆?請具體談談。
2、細讀最后兩段,說說文章最后的動人之處?
二、鑒賞品析
以課文第三自然段為例說說本文語言給你一種什么感覺?
1、先看這些詞有什么特點:執法如山 、不稍寬假 、緩頰、從輕發落予以開釋、 稍予膺懲。
2、再體會“像是新婚夫婦的汽車之離教堂去度蜜月”這一比喻句。
三、課堂小結
梁實秋的《貓的故事》,以”貓的故事”和”我”感情變化為線索,敘述了貓為了她的四只小貓,不顧一切的冒著生命危險回來喂奶,表達作者對偉大母愛的贊頌和對動物生命的珍視。
【拓展延伸】
貓媽媽把她的四個孩子從“我”的書房叼走了,她們會到哪兒呢?她們將如何生活下去呢……?發揮你的想象,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小組內交流后,推薦一份在班內交流。)
【《貓的故事》導學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貓的教學導案07-05
導學方案設計07-03
淺談對“學導課堂”的理解 07-03
課文貓教學設計導案07-05
學案導學的心得體會11-07
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導學稿07-03
《三個好伙伴》導學設計03-15
流浪貓的故事作文01-14
《少年閏土》課文教學課堂導學07-03
學案導學的心得體會12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