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課文《好嘴楊巴》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在復述、想象中感受跌宕的情節和“津味”語言,提高口頭表達和想象能力。
2、在小組合作環境下,理解“好嘴”的含義,提高多角度探究問題的能力。
3、對“好”能有一點自己的看法,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問題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北京的人說話比較油滑,天津的人嘴特別會說,能把人哄得特別高興;所以有這樣一句俗話,“京油子,衛嘴子”。我們今天也來認識一位津門“好嘴”,名喚“楊巴”。
二、說
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在好嘴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來?(要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楊巴巧嘴一張,化解了李鴻章誤把碎芝麻當黃土的危機。)
三、讀
師:同學們都發現了,在關鍵時刻,楊巴用一張好嘴,化解了一場危機。可是,我們也很快能夠發現,這張巧嘴,只說了一段話。這一段話有這么大的威力么?我們一齊來讀一讀。
(生讀)
師:同學們聲音很洪亮。可是好像少了一些味兒。品讀人物語言的時候,我們先要了解合人物的身份,迅速看課文,勾畫出描寫楊巴身份職業的的詞句。
【讀出身份職業】
師:從這樣一些詞語,我們可以看出,楊巴是能說會道的,專管外場照應的,市井階層的茶湯伙計。那么,切合他這個身份,我們再來看他說的那一段話,你琢磨琢磨,哪些詞語能體現他的身份?
(息怒、小人、饒了、痛改前非)
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同學們這次讀,讀出了楊巴的市井身份。賞讀人物語言,光讀出身份可不夠,還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點,所以不能脫離人物當時所處的情境。
【讀出性格特點】
我們在課堂之初,已經概括了,楊巴巧嘴一張,化解了一場的危機。那么,危機的原因是什么?在眾多天津小吃當中,府縣道臺為什么單單向李鴻章舉薦了楊家茶湯?
(黏軟香甜、好吃無險)
師:楊家茶湯制作得如此好吃,成為一絕,是誰的功勞?
(楊七的手藝好)
師:文章第幾小節寫到?(2、3、4)寫了楊七的兩手絕活,手藝精湛。
既然主人公是楊巴,為什么花費這么多筆墨寫楊七呢?可不可以刪掉?
(沒有茶湯就沒有危機,也就沒有下文化解危機,為下文情節做鋪墊)
師:那么李鴻章看到好吃無險的楊家茶湯,是什么反應?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么?(大怒)
從文中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勾畫出來。(忽的、頓起、啪的一聲)這是正面描寫。 嚇懵了,側面描寫。
師:我們從這些神態、動作描寫,甚至擬聲詞,都可以看出,李中堂大怒了。我們能不能試試讀一讀?帶著情緒,帶著表情(眉毛、面上)動作(甩手),讀出盛怒。
師:可是這樣盛怒凌人的李中堂后來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仍然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心生喜歡)這個小伙子真是聰明伶俐,深得我心啊!
師:李鴻章態度為什么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還是因為楊巴所說的那一段話。
那么,面對當時李中堂的盛怒,他是怎么想到那一段話的?我們看課文9到11小節。
勾畫出,他首先怎么想?接著如何想?再后來怎么想的?
(立時想到、左右為難、 矛盾、所以需要巧說;時間緊迫、頂要緊的、快說;李中堂盛怒、需要膽識、敢說。)
Or:(讀出當時的情況緊急,心理活動)
師:從楊巴的腦筋飛快地一轉兩轉三轉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楊巴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處變不驚、隨機應變)課文中有沒有直接表現他性格特點的句子?
(第五小節: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看風使舵、左右逢源)
師:我們再回到楊巴說的那一段話。哪些詞語體現出他的處變不驚,隨機應變的性格特點呢?
(不知道,不愛吃)
XX同學你來試試看。大家一齊讀。
師:這一次同學們把楊巴的隨機應變、處變不驚的伶俐勁兒表現地非常精彩!
在這么緊急的情況下,楊巴說這一段話,你認為他的心情是如何的?
(緊張害怕的、自責擔心的,你來讀讀看,讀出誠懇,輕聲讀。)
師:還有沒有其他理解?自鳴得意的,神氣的。為什么這樣覺得?你的依據是什么?
如何讀?讀出神氣,重音,上揚聲調。
師:好,我們來帶著表情、帶著動作,讀一讀。
哭腔:緊張害怕,誠懇。輕聲讀。
油腔:自信神氣,鎮定。重音、上揚聲調。
師:我們品讀人物語言的時候,還可以有自己的讀法、看法,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
【讀出自己的理解】
三、評
師:楊巴從此在天津威名大振。他的成名靠一張好嘴。讓人不得不稱奇。這樣的楊巴你喜歡么? 雖然很喜歡,但你會不會尊敬這類人?他的形象是高大的么?他的一些行為值得效仿么?我們再次跳讀課文,勾畫出你人物不值得效仿的詞、句。
(垂手而立、請好請賞、三次叩頭、那一段話,攬錯誤)
師:我們再來看看楊巴說的這一句話。“息怒”“不知道”“惹惱了”“饒了”。明自己沒有錯誤,卻要把錯誤往自己身上攬。揣著明白裝糊涂,甚至有一些趨炎附勢、圓滑世故。不太值得尊敬了。我們來看這樣一段材料。
【PPT】這些小人物在封建時代的社會地位較為低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輕視、排斥,這種生存壓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的順時應變,是以犧牲自己的人格做代價的。
師:身份低微的楊巴,其實是沒有地位的,在市井中的各種壓力,造就了他圓滑世故的說話風格,他們是身懷絕技的“奇人”,他們生活在需要面對生存壓力的“俗世”。這讓我們讀來,不禁有一種對楊巴生活狀態的——【同情、無奈】。
師:這是我們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 馮驥才先生,他對楊巴是什么態度呢?
喜歡(奇人、立傳)
厭棄(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看風使舵、左右逢源)
Or:這是我們的感受,我們對生活在底層的楊巴,有喜歡、有厭棄、有無奈、有同情。其實在當時的天津,楊巴這樣的人不在少數,這正是當時的眾生相,也是作者馮驥才先生創作本文的原因。
【PPT】“筆錄奇人妙事供后世賞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眾生相”。
四、品
師:作者更多的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完整地記錄當時的民俗,完整地保存了天津語言特色的原汁原味,體現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津味兒”十足,我們來品一品。
【PPT】
究竟拿嘛樣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興 / 嘛都吃過
愈喝愈沒味兒 /今兒 / 還冒熱氣兒
熬小魚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饒有興味,滿心歡喜,撒泡熱尿,身爽腹空,要吃點心。
【PPT】
天津話特色:
通俗易懂、天津方言、句式對稱、四字詞多、兒化音多
五、 總結
我們這節課,三讀楊巴的一段話,讀出身份職業,讀出性格特征,也讀出自己的理解。作者用“津味兒十足”的語言,展示了當時原生態的生活,讓我們認識了天津市井的一位奇人,他能說會道、隨機應變、處變不驚,也有一種生活在俗世之中的圓滑世故,這讓我們對他稱奇的同時,也不禁有些許的同情、無奈。
其實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讀法、看法,自己獨特的體會。我們可以多去關注我們生活中這樣一些人物。
六、作業
1、推薦閱讀《俗世奇人》中的篇目:《蘇七塊》《張大力》《馮五爺》。
2、辯題:當今社會還是奉行“口才為銀、沉默是金”么?選擇正方、反方,請你寫一段辯論詞。
七、板書設計
楊七 手藝 (鋪墊)
好 嘴 楊巴 敢說 隨機應變
快說 處變不驚
巧說 人格扭曲
俗世 奇人
【語文課文《好嘴楊巴》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好嘴楊巴教學實錄07-02
《好嘴楊巴》課堂實錄07-02
好嘴楊巴課堂實錄07-02
語文課文《翠鳥》教學實錄07-05
語文課文春的教學實錄07-05
語文課文《曼谷的小象》的教學實錄03-22
語文課文《楊修之死》教學設計07-05
課文《假如》的教學實錄07-05
課文社戲教學實錄07-05
課文《太陽》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