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好孩子的教學文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文好孩子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文好孩子的教學文案 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訶語,認保佑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要相幫互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對話,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友學的道理;進行字詞數學。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間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課前準備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21好孩子。
提問:什么樣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已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了生字(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邊讀邊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拉”的聲母是邊音,“京”的韻彈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3.指名簡要地回答問題。
(1).課文中誰是好孩子?
(2).為什么說他們是好孩子?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輕聲自由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奶奶認為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但是小玲回來后,一摸她的衣服,發現小玲沒有淋濕,所以奶奶覺得很奇怪。)
指導學生讀奶奶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傘,怕她淋濕了,主動送小玲回家,)
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朗讀小玲說的話,用贊熱揚的語氣讀奶奶說的話。
3.輕聲自由讀第五——七自然段。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見路遠的同學沒有帶傘,就把傘借給他們,自已淋著回家,他能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所以奶奶說他也是好孩子。)
4.啟發學生說說,怎么讀好奶奶說的話。(奶奶看見京京全身淋濕了時說的'話,要用奇怪、心疼的語氣來讀。她夸獎京京時說的話要用贊掃揚的語氣來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小組練讀,再指名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勝小組和最佳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構,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構,第3筆是捺。
她: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構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課文好孩子的教學文案 2
一、教學目標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理解文中重點字詞的含義。
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細節分析體會人物形象,領悟故事所蘊含的深刻寓意。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生動講述這個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 “好”“脅息”“期年” 等字詞意思,讀懂故事內容,明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難點:透過故事表象,理解投其所好行為的危害,以及領導者言行對社會風氣的深遠影響。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3 分鐘):展示古代宮廷人物圖片,提問學生對古代君王喜好的'了解,引出楚王好細腰的故事。
初讀課文,掃清障礙(7 分鐘):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講解 “好(hào)”“期(jī)年” 等易讀錯字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精讀課文,理解內容(15 分鐘):逐句分析課文,結合注釋講解重點字詞,如 “昔者”“皆”“脅息”“帶” 等,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讓學生描述大臣們為求細腰的行為,感受其荒唐。
深入探究,領悟寓意(10 分鐘):組織學生討論楚王好細腰導致的后果,思考大臣們行為的動機和危害。教師引導總結:領導者的喜好會引發下屬盲目迎合,這種投其所好的行為既可笑又有害,警示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風。
故事講述與拓展(5 分鐘):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可適當添加細節。拓展延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類似盲目跟風的現象。
課堂小結(3 分鐘):回顧課文內容和寓意,強調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
作業布置(2 分鐘):背誦并默寫《楚王好細腰》,寫一篇短文談談對盲目跟風現象的看法。
課文好孩子的教學文案 3
一、教學目標
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字詞,能流暢翻譯課文。
通過角色扮演,深入體會人物心理,增強對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探討故事寓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和心理,準確把握寓意。
難點:將故事寓意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三、教學方法
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法、啟發式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趣味導入(3 分鐘):播放一段古代宮廷生活的視頻,提問學生假如自己是古代大臣,會如何討好君王,引入課題。
知識講解(7 分鐘):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糾正讀音。講解重點字詞和句子翻譯,如 “楚靈王好士細腰”“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 等,讓學生初步理解文意。
角色扮演(15 分鐘):將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扮演楚王、大臣等角色,表演故事。表演結束后,邀請小組代表分享扮演時對人物心理的體會。
寓意探討(10 分鐘):組織小組討論楚王和大臣們的行為對楚國的影響,以及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的映射。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引導總結寓意,強調領導者應以身作則,下屬不應盲目迎合。
拓展延伸(5 分鐘):展示一些現代社會中盲目追求潮流、迎合他人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其利弊。
課堂總結(3 分鐘):回顧課堂內容,強調獨立思考和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
作業布置(2 分鐘):寫一篇關于本節課收獲的日記,要求結合生活實例。
課文好孩子的教學文案 4
一、教學目標
學生熟練掌握《楚王好細腰》的內容和寓意,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通過與其他相關故事的對比閱讀,深化對寓意的理解,拓寬思維視野。
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比不同故事的異同,深入理解寓意。
難點:從對比中總結規律,形成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
三、教學方法
對比閱讀法、分析法、歸納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3 分鐘):請學生背誦《楚王好細腰》,回顧故事內容和寓意。
新故事引入(5 分鐘):展示《東施效顰》的故事文本,讓學生快速閱讀,了解大意。
對比分析(15 分鐘):從故事背景、人物行為、結果、寓意等方面,引導學生對比《楚王好細腰》和《東施效顰》。組織小組討論,填寫對比表格,小組代表發言分享。
寓意深化(10 分鐘):根據對比結果,共同探討兩個故事反映的共同社會現象 —— 盲目跟風、迎合他人。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危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和價值取向。
拓展閱讀(5 分鐘):提供《邯鄲學步》等類似故事,讓學生自主閱讀,總結寓意,進一步鞏固理解。
課堂小結(3 分鐘):總結對比閱讀的收獲,強調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性。
作業布置(2 分鐘):選擇兩個類似故事,寫一篇對比分析的短文,闡述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課文好孩子的教學文案 5
一、教學目標
學生深刻理解《楚王好細腰》的寓意,能靈活運用文中詞匯和表達方式。
通過創意寫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寫作能力。
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準確表達對故事寓意的感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啟發學生創意,圍繞故事寓意進行寫作構思。
難點:在寫作中自然融入寓意,避免生硬說教,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寫作指導法
四、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3 分鐘):假設學生穿越到楚國,成為一名大臣,詢問他們面對楚王好細腰會如何應對,導入課程。
故事回顧(5 分鐘):回顧《楚王好細腰》的主要情節和寓意,強調故事中的關鍵元素,如楚王的喜好、大臣們的`行為等。
頭腦風暴(10 分鐘):提出創意寫作主題,如 “如果楚王好胖腰”“大臣的反抗” 等,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分享新奇想法。
寫作指導(10 分鐘):講解寫作思路,如確定主題、構建情節、塑造人物等。提醒學生在寫作中體現故事寓意,可通過人物對話、心理描寫等方式。
學生寫作(10 分鐘):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進行寫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解決寫作中遇到的問題。
作品分享與點評(5 分鐘):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點評,教師總結評價,強調優點和改進方向。
課堂總結(3 分鐘):總結創意寫作的收獲,鼓勵學生在今后寫作中發揮想象力。
作業布置(2 分鐘):完善自己的創意作文,謄寫在作文本上。
課文好孩子的教學文案 6
一、教學目標
學生全面理解《楚王好細腰》的語文內涵,包括字詞、故事、寓意。
通過與歷史、美術等學科融合,拓寬知識視野,從多維度探究故事寓意。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跨學科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實現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有效融合,深入理解寓意。
難點:引導學生從跨學科角度思考問題,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方法
跨學科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實踐法
四、教學過程
語文知識講解(7 分鐘):學生朗讀《楚王好細腰》,教師講解重點字詞和句子含義,梳理故事脈絡。
歷史背景介紹(5 分鐘):歷史學科知識引入,介紹楚靈王時期楚國的政治、文化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楚王喜好對社會風氣產生影響的原因。
美術創作(15 分鐘):布置美術任務,讓學生根據對故事的理解,創作一幅畫,如大臣們束腰的場景、楚王的形象等。學生創作完成后,分享作品并闡述創作思路。
小組探究(10 分鐘):將學生分成小組,從語文、歷史、美術等角度探究故事寓意。討論在不同學科視角下,對 “楚王好細腰” 這一現象的理解和感悟。小組代表發言,分享探究成果。
總結歸納(5 分鐘):教師總結跨學科探究的收獲,強調不同學科知識相互關聯,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問題。
課堂總結(3 分鐘):回顧本節課內容,鼓勵學生在今后學習中運用跨學科思維。
作業布置(2 分鐘):寫一篇小論文,從跨學科角度分析《楚王好細腰》的寓意,字數不少于 300 字。
【課文好孩子的教學文案】相關文章:
課文少年閏土的教學文案(通用12篇)02-24
課文《山雨》教學設計07-17
課文《貓》教學設計09-19
課文《挑山工》教學設計10-24
《背課文》教學設計10-28
課文《山雨》教學設計(必備)09-18
課文《山雨》教學設計最新02-05
課文《挑山工》教學設計【優秀】07-04
課文夢想力量教學設計03-13
課文《山雨》教學設計優秀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