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放飛蜻蜓的教學反思
教學《放飛蜻蜓》一課時,我將教學要點確定為兩點:了解蜻蜓的相關知識,并能用書中的相關語句和自己所搜集的資料介紹蜻蜓,懂得蜻蜓是益蟲,是我們的朋友;抓住陶行知先生的動作、神態和語言體會其對孩子們的愛心和諄諄教導。
一、了解蜻蜓
了解蜻蜓的相關知識并不困難,在閱讀了解的過程中,孩子們很快就了解到了蜻蜓的眼睛、尾巴、吃食方面的相關知識。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補充了從課外搜集到的知識,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明白了“蜻蜓吃尾巴”原來不是真的吃掉自己的尾巴,“蜻蜓點水”原來是蜻蜓媽媽在產卵······孩子們的知識也是很豐富的。
二、走近陶行知
陶先生發現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沒有呵斥,沒有批評,而是因勢利導,跟學生講起了蜻蜓的有關知識,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學生自覺自愿地放飛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藝術由此可見一斑。為了讓學生感受先生的和藹可親和循循善誘,我讓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找出描寫先生神態、語言、動作的相關詞語,并寫寫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很快從“慈愛、撫摸、拉著、高高舉起、小心地翻過去、商量的口吻”感受到了先生對蜻蜓的愛護,對孩子們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課文放飛蜻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放飛蜻蜓》課后反思09-01
《放飛蜻蜓》課后反思3篇09-03
《放飛蜻蜓》課后反思2篇10-04
關于《放飛蜻蜓》教學設計07-03
放飛蜻蜓優秀教學設計07-03
放飛蜻蜓優質教學設計07-04
《放飛蜻蜓》的課堂教學實錄07-04
放飛蜻蜓作文03-23
課文的教學反思07-05
音樂《小蜻蜓》教學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