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飛蜻蜓》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21放飛蜻蜓
教學重點
引導引導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陶得知如何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啟發孩子們放飛蜻蜓的。
教學難點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教 法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學 法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陶衡等4個字,會寫蜻蜓塘等9個字,學習七嘴八舌等詞語。能力目標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目標3、引導學生懂得保護有益動物。教具準備教學掛圖、錄音磁帶。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因題設疑。
啟發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 讀中勾劃生字
3、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誰?
2、讀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再讀課文,粗知詞意
1、把課文讀通順,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利用工具書,聯系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學。
1、齊讀課題。
2、(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邊讀邊勾劃生字
3、自學生字
1、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不加 注音或,也可以問同學。)
2、指定學生朗讀,評估朗讀效果。抽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沒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讀課文,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課前收集有關知識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了望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讀情況,培養學生在朗讀中主動認字的習慣。教師學生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第
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 結合課題,提醒學生注意蜻蜓兩個字的結構。
2、 啟發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3、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句子重點指導學生朗讀。
二、反復朗讀引導體會。
1、 圍繞陶行知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這一問題,找出五處描寫陶行知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深入體會 。
2、每次陶行知說完話后,孩子們有什么表現?從孩子們的反應進一步襯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對孩子們的關愛。
1、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學生匯報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簡單的,請同學自己解決,
二、 體會下面的句子:
1、 重點體會: 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一個名叫翠貞的小女孩的頭說: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2、 說說蜻蜓各部分的特點及功能。
3、討論陶先生講這些的目的。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抓住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學習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拓展知識面。教學教程教師的活動及教法學生的活動及學法設計意圖
三、 繼續說感受。
1、 說飛了蜻蜓孩子們什么心情?讀出這種感覺。
2、 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自己組織語言回答問題,也可以和小組商議并交流結果。分角色讀一讀,注意讀出不同人的不同語氣和心情。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放飛蜻蜓陶行知:
中國著名教育家 散步————— 看見孩子們捉蜻蜓 講蜻蜓的結構、特點、功能 商量說:放了它,好不好? 教學后記教學中我通過啟發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句子重點指導。并圍繞陶行知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這一問題,找出五處描寫陶行知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深入體會 。使學生逐步理解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和對孩子們的關愛。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放飛蜻蜓作文03-23
《放飛蜻蜓》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16
《蜻蜓飛飛》教學設計05-09
《紅蜻蜓》教學設計03-06
《放飛蜻蜓》課后反思09-01
《蜻蜓飛飛》教學設計8篇05-23
《紅蜻蜓》教學設計5篇06-04
《放飛蜻蜓》課后反思3篇09-03
《放飛蜻蜓》課后反思2篇10-04
音樂《小蜻蜓》教學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