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月亮上的足跡的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l.知識與能力
①速讀課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歸納能力及信息篩選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進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維,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堅信有夢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實現。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處理信息的能力。
2.激發學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奧秘的興趣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相信只要有夢想最終就可以實現。
教學方法
1.師生間和同學間的討論式多向交流
2.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相結合
3.(開放式)探究法
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
2.了解月球及宇宙知識;做好課件并搜集與太空相關的網站。
3.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鼓勵學生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并上網查詢資料。
教學設想
本文為一篇科普小品文,教學中以正確的閱讀方法把握文章內容,感受科學氛圍。利用文本提高理解、篩選、歸納能力的同時,激發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陶冶學生情操。
引導學生創新,教師首先要創新,所以,我在處理這篇看似平淡無奇的文本時,脫出窠臼,挖掘出了一個不同于常規思維的主題──只要有夢想,(去努力)總會有成真的一天!并將其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目標,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終,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結合文本及科學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營造出民主氛圍。
教學過程
【導入】
(尋夢的)鳥兒飛過天空,沒有留下痕跡,卻在人類心中喚起亙古不變的夢想(課件:嫦娥奔月、敦煌飛天)。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飛天夢的民族,追尋著夢想,我們已經在奧妙無窮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跡(課件:神六升空──中華兒女多奇志,敢教神舟傲蒼穹!神舟六號宇宙飛船載著費俊龍、聶海勝環繞地球在太空中飛行77圈,勝利歸來)。伴隨著不懈的追求,憑著智慧和勇氣,人類已經把登上月球這千古神話變為了現實!30幾年前(1969年)三位人類的精英已經將足跡踏上了月亮,今天,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探尋──《月亮上的足跡》(板書課題并讓學生打開自讀課文第19課)
【新課學習】
1.快速閱讀·整體把握文本
(1)(閱讀文章,要善于把握關鍵詞語)引導學生結合預習歸納文本主題詞:登月里程碑夢想成真
(課件)有夢想就一定能實現嗎?(師生交流。我們正是多夢的年齡,我們卻不知道自己的夢想到底能飛多高、多遠)
同學們,請快速瀏覽課文,在感受人類登上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刻,感悟人類尋夢之旅,梳理人類登月這一故事梗概,然后用一句最簡明的話表述文章內容(1969年美國三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強調抓住要素)
時間: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點56分20秒)
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州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事件: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月
要素中,哪一點最富于變化?──時間要素
(2)登月、圓夢,多么美好的記憶。登上月球又是多么龐大而又細微的工作,作者卻能用簡潔而優美的語言講述得清清楚楚。同學們自讀課文──依據富于變化的時間要素,小組同學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員登月流程示意圖。(看誰最會讀書,最善于捕獲信息并重組信息)
(與學生交流并指導學生依據時間推移完成流程圖)
準備升空
↓
1969年7月16日
↓
加燃料吃早飯登上飛船
↓
飛向月球
↓
當地時間9點32分點火騰飛
↓
每秒6.8公里──每秒7.67公里──每秒10.5公里
↓
19日晚上8點33分,飛過月亮與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
7月20上午7點32分,登月艙開始降落。
↓
登月成功
↓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降落月球
↓
1969年7月21日上午11點56分20秒登月里程碑
↓
開始工作
↓
返回地球
↓
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
(引導學生將流程圖與課文相結合,)整個過程歷時195個小時,漫長的過程,卻能寫得有條不紊。思考文章條理清晰的原因?──詳盡的時間變化(精確到秒,嚴謹的科學態度,另數據如6.8、7.67、10.5公里每秒)──以時間為序,是一種安排條理的好方法。
讓你記憶最深的是哪個時間?(人類記住那一刻猶如母親記住我們的生日!人類有多少夢想可以成真?!)(齊讀1969年7月21日上午11點56分20秒所在的一段)
(3)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跡?
①檢查登月器;②采集月壤和月巖;③樹立紀念碑;④安裝電視攝像機;⑤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⑥安裝激光儀;⑦安裝月震儀;⑧插星條旗;(提問:五星紅旗什么時候能插上月球?由誰去完成?──神州五號宇宙飛船橫空出世,再一次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非凡智慧和偉大創造力的民族,五星紅旗插上月球的日子為期不遠了;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實現飛天夢的英雄,如今,伴隨著神州六號載人航天的成功,中國人實現登上月球的千古夢想指日可待!今日中國,因為更高,所以更美!)⑨和美國總統尼克松通話。
2.交流合作·賞析文章
人間天上,天上人間,想去月球上看看嗎?要是你和我也登上了月球,你可能會留下哪些足跡?(開放思維:拜見嫦娥?造訪吳剛?帶去歌德巴赫猜想?埃及金字塔建造者探密?)
月亮上的足跡是人類智慧和勇氣的象征,課文中,哪些詞句看似平淡,卻流露出作者對人類這次探索自然奧秘的壯舉的贊嘆?(里程碑、最為遙遠的一次旅行、偉大的探險、偉大的一步)
我們曾在校園留下足跡,我們也曾在原野留下足跡,而我們的足跡轉瞬即逝。然而,阿姆斯特朗們平凡的一串足跡卻讓全人類震撼了、刻骨銘心了──無論夢想多么遙遠(只要去努力),居然都能實現(那一串足跡是人類夢想成真的見證!)──誠如阿姆斯特朗所說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先與學生交流課文朗讀(整個人類巨大等詞重讀,讀出歷史的滄桑感,更有自豪與興奮!因為它顯示人類的智慧和勇氣,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里,指導學生個別朗讀或齊讀)人類由遠古神話而到今天的現實,我們祖先放飛的夢想,跨越時空,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1967蘇聯科馬洛夫、1986美挑戰者號、2003哥倫比亞號等),然而,人類何曾停止過追尋夢想的腳步!哪位同學能說說人類探月的最新舉措?(人類未來的探月計劃:前不久,美國向世界宣布了2020年前重返月球的計劃,2003年3月,中國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啟動,大約15年后中國人踏上月球已經不再是夢想。)
前文哪些地方印證了文末阿姆斯特朗這句話?──首段中如38萬公里、可望而不可即并朗讀首段。宇宙大嗎?(大,因為人類的雙腳沒有離開地球;小,因為人類的夢想騰飛──宇宙之大沒有心不能到達的地方。)
3.品味·升華
登月成功,僅僅是美國人的驕傲嗎?
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驅們,成功固然是英雄,失敗也是英雄,是他們駕馭著人類的夢想,足跡踏上了月球。五百多年前的明朝,一個叫萬戶的中國人第一次用火箭嘗試了飛天──生命換理想!三位美國宇航員的成功代表人類的成功,這是人類的文明。正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說: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我們要高聲贊揚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我們祝賀他們!
(再次與學生交流:有夢,就一定能實現嗎?)不錯的,閱讀文章就是在進行再創造。看月亮上的足跡再創造著我們的藝術品位,再創造著我們純潔而高尚的靈魂!
4.拓展延伸(聯想與想象)
自從人類把足跡留在月球,廣寒宮不再給人一幅冷漠的面孔,我們在地球之外又多了一片播撒希望的沃土!如果你是畫家,你會為宇航英雄畫一幅神采奕奕的特寫嗎?;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會為航天英雄唱一首贊歌嗎?作為中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少年,當我們慨嘆月亮上的足跡時,你的思想是否正在叩擊著未知世界的大門?是否正邀游于廣袤的太空世界?──月亮上的足跡給我們什么啟示?(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流。提示:遠古人類的未知世界乃是整個神秘的自然界,對日月星辰的神往與探索便成了千古夢想;人類發展到今天,所面對的未知世界難道僅僅局限于月球嗎?宏觀與微觀世界)
(備選答案:
(1)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總生活在搖籃里。──去未知世界里尋夢!
(2)飛天不再僅僅是夢想,人類已經能夠自由地翱翔于天地之間。人類的足跡,將會延伸向何方?
(3)──建立太空家園建設太空城建立月球基地移民火星建設黑洞城市。
是啊,世界從來不缺乏成功的喜悅,人類卻永遠需要構思著燦爛的夢想。當夢想成真的時候,人類最需要──創造新的夢想!面對未知世界,請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簡短的文字寫出你心中的夢想(提示:今天,我們固然沒有能力創造未來,卻能創造夢想!30個字左右)(先寫后交流)。
小結: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今天,我們創造夢想;明天,讓夢想燃燒,讓人類的足跡遍布宇宙!
【課后思考】
登陸網站,神游太空世界,然后以夢幻世界為題構思一幅科幻畫。
【結束語】
人類播撒著希望、耕耘著希望,也收獲著希望!讓我們順著阿波羅宇航
員的足跡,懷揣夢想可上九天攬月談笑凱歌還!
【課文月亮上的足跡的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方案07-05
《月亮上的足跡》多媒體教學方案07-01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實錄07-01
月亮上的足跡課堂教學實錄07-04
初中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實錄07-02
課文月亮的心愿的教學反思07-05
二年級語文上冊《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07-04
課文窮人的教學方案07-04
課文鯨的教學方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