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場菜鳥如何巧妙規避求職陷阱
用人單位未做任何承諾就要求求職者體檢;將大學畢業生當做廉價勞動力白使喚;違規進行乙肝攜帶檢查;變著花樣歧視女同學;將求職者帶入非法組織……如此種種求職陷阱,給剛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帶來不小的困擾,如何幫助職場新人規避種種求職陷阱?如何學會智慧就業?
進入年后招聘季,一些求職者發現,部分用人單位習慣先體檢后面試。應聘者在未被確定錄用前就要經歷多次體檢。“一家單位都沒談成,卻先抽了四五管血體檢。不是應該先面試談談薪金待遇,再體檢嗎?”關于職場新人要小心哪些奇葩陷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探訪。
【調查】
企業為自己方便,將體檢后置變前置
今年馬上要研究生畢業的趙凱眼下正在四處投簡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重復體檢”畢竟是小概率事件,在他接觸的招聘企業中,多數企業都會將體檢放在最后一個環節來進行,只有個別私營企業會將體檢前置。
根據趙凱提供的信息,記者聯系到了一家將體檢前置的私營企業人事總監,對方表示,他們也是有苦難言。之前,他們一直是按照常理將體檢后置,直到前年,經過歷時一個月的招聘,在體檢環節,他們發現其中一人體檢結果不符合要求,不能被錄用,為了完成招聘計劃,他們不得不啟動新一輪的招聘,此舉不僅害得他被領導批評,還影響了公司的季度工作計劃。從那以后,他們在招聘新人時便將體檢由后置改為了前置。“只要是三甲醫院提供的、當年的體檢報告我們都認可,絕對不會強迫求職者反復抽血。”對于“重復體檢”一事,這名企業人事總監說道。
入職體檢的合格標準是什么?換句話說,具有哪些指標的體檢報告是不合格的呢?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目前,法律法規并沒有對一般行業的入職體檢作明確規定。
隨后,通過多方了解,記者獲悉,“乙肝攜帶者”是不少企業拒絕錄用求職者的原因之一。趙凱告訴記者,他有很多同學在入職體檢時,單位都會把“乙肝五項”列為體檢項目之一。事實上,早在2010年,人社部、教育部和衛生部三部門就曾聯合下發通知,規定入學、入職不得詢問公民是否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也不得在入學、就業體檢中提供乙肝項目檢測服務。然而在實踐中,盡管有了制度保障,許多企業仍舊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乙肝攜帶者的。
大學生渴望社會經驗,導致企業敢于“廉價用工”
經過十多年的寒窗苦讀,即將要踏入社會了,很多大學生都渴望能夠提前接觸社會,為自己積累一些工作經驗,于是不少人都選擇了兼職。對于大學實習生,很多企業也是十分歡迎的,因為,實習生的工作效率并不算低,但是他們的工資卻比一般員工低很多。
李梓然是一家電商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她告訴記者,每年雙11、雙12期間,公司都會出現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需要招聘大量員工,但是過了那陣之后,就不忙了,也用不了那么多人了。所以,這幾年來,每逢年底他們都會招聘一些短期兼職人員,彌補用工不足。“我們招的基本都是大學生,招聘啟事發出去,很快就能招到人,我們給他們提供的工資是每天200元,因為都是學生,所以也不用簽勞動合同,經過簡單培訓就直接上崗,而且他們的工作效率還是挺高的。”李梓然直言不諱地說道。
雇傭大學生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嗎?對此,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為什么不簽合同、工資也不算高,卻能輕松招到大學生?李梓然分析道,如今,很多高校并不能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但是企業在招人時往往對工作經歷有一定的要求,因為這樣的職工往往能直接工作,不需要太多培訓了。所以,大學生在找工作之前,不得不在社會中尋找真實的環境鍛煉自己,為自己就業求職增加砝碼,基于這些因素,讓企業可以在有需要時雇用到“廉價勞動力”。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李梓然說,據她所知,有很多大公司,在使用大學實習生時,不僅一點都不“廉價”,相反開的工資還很高。這是因為他們招聘實習生的目的是為公司儲備人才,將來可以直接招聘“實習生中的佼佼者”。
【對策】
京外面試筆試提前與家人老師報備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就業創業指導中心教師王芯蕊建議,畢業生首先要核實求職信息的發布源,盡量從正規求職招聘網站查詢就業信息。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相關要求,各高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發布的信息都會經過嚴格的資質審查,可信度較高,而且其中的大量信息都是單位主動面向單個學校發布,學生的求職成功率相對更高。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畢業生現在有經過公眾號查看就業信息的習慣,但是對公眾號的權威性也需要仔細甄別,不要輕易相信未經甄別的信息。
其次,從經驗來看,絕大部分單位招聘時都不會涉及收費的問題。一旦學生求職時,對方單位表示有收費需求,學生就一定要多加謹慎,嚴格甄選信息。
第三,學生如果到京外單位參加招聘面試、筆試,一定要提前與家人或老師報備,并隨時保持溝通。一旦遇到任何特殊情況,要及時與家人或老師聯系。
通過正規的招聘渠道找工作
北京城市學院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陳怡表示,只要畢業生調整好心態、找對渠道、合理期望,就業并沒有那么可怕、那么難。
她說,畢業生求職首先需要具備積極的就業態度,不要錯過現在的就業旺季失去機會,尤其是針對應屆畢業生招聘的珍貴機會。職場是提升自我的地方,每個人一定要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其中。
其次,畢業生要具備理性的就業決策力,如果已經在實習或積極的求職中,還需要對就業有合理的預期。不少正在求職的畢業生由于缺乏對職業崗位的深入調查,心里的設想很美好,但現實中發現很難匹配,最后對找到的工作不滿意,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其實職業決策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你需要對照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相關招聘信息進行匹配與調試。只有擺正心態,用理性現實的態度分析可選擇的機會,慎重選擇,才能避免低水平重復試錯,讓自己順利就業。
第三,要通過正規的招聘渠道找工作,這是順利就業的重要一環。有些學生四處搜尋各種渠道,看到招聘信息就覺得機會很多,而忽視學校或正規人才中介機構的招聘渠道,經常會遭遇一些招聘亂象或受到不正當待遇。大家需要了解的是,無論是學校還是正規機構的招聘信息,都是經過資格審查和篩選的,而且都是面向應屆畢業生的,真實性有保證,針對性也更強。尤其是那些面向大學生的專場招聘會,都聚集了一大批有保障的職位資源,是非常有效的求職渠道,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
陳怡介紹,北京城市學院在畢業生就業方面設立了針對優秀學生的“就業推薦制”特色項目,還有針對優質用人單位的“直通推薦”模式。學校基層的就業人員就是畢業班的班主任老師,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了解學生的就業需求和動態,幫助學生和企業相互推薦,成為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橋梁,還會根據學生就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指導,這些舉措都有效提高了就業的有效性。“高校就業部門的各種努力,都是希望能夠為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提供保障。”
學生要學會用新模式智慧就業
就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廣泛應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通過新職業網、智慧就業等平臺,根據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需求,開展精準對接服務。推動搭建跨區域、跨行業、跨類別的招聘信息服務平臺,鼓勵舉辦分層次、分類別、分行業的中小型校園招聘活動,更多采用網上初選、線下面試的便捷校園招聘模式。
【職場菜鳥如何巧妙規避求職陷阱】相關文章:
職場菜鳥如何成為職場精英07-13
職場菜鳥如何和職場白領交往?07-12
職場菜鳥求職攻略07-14
英語菜鳥如何學好商務職場英語07-02
如何巧妙避開職場潛規則07-11
當職場菜鳥遭遇面試老油條如何應對07-03
菜鳥職場感悟11-09
職場白領如何巧妙應對酒局07-12
求職如何避免就業陷阱07-02
職場白領如何巧妙應對酒桌應酬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