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下雨的教學教案設計
【課前透視】
這篇知識童話講的是生活中的氣象常識。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了解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課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留心觀察下雨前的天氣及物候變化,并做好記錄。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由于以前教學始終把識字和朗讀放在重點,所以學生在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本課合體字居多,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規律或熟字帶偏旁的方法自主識字。對于朗讀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方法遷移,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
【教學目標】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2、體會小白兔的情感變化,讀好對話語氣,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讀好對話語氣,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動物頭飾。
2、學生課前收集一些能預測天氣變化的資料。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讀兒歌:
“烏云密布天氣悶,天空一片陰沉沉,閃電婆婆把腰伸,雷聲響起一陣陣。”從這些自然現象,你們知道了什么?
采用兒歌形式呈現,選取兒童知曉的生活常識,貼近學生生活和認知水平,既有利于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課題,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演示課件:
烏云密布、狂風四起、雷電交加的情景。
請學生說說看到的情景。
師:還有哪些現象也能預示要下雨了?
(板書)
〖對話平臺
一、自學(有目的讀書,體現了識字和閱讀的整合)
1、自由讀課文:
自己想辦法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互相檢查字音:
讀不準的可以互相提醒、指正。
二、識字(由易到難認讀生字,意在反復強化,尋找規律)
1、出示帶拼音詞:
學生認讀,教師正音。
2、去掉拼音:
指名當小教師領讀、齊讀。
3、打亂生字順序競賽讀。
四、朗讀(創設情境體會角色語氣,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1、指名讀文,思考:
你讀懂了什么?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與文本直接對話,讓學生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此環節需要注意: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不設定統一感知目標。
2、圖文結合,感悟讀文: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讀文,教師相機創設情境指導讀文。重點指導:“燕子,燕子,你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呀!”(強調“這么”,突出低的程度。)“小心淋著雨”(突出小魚的關心) 。
表演(換位思考,體會感情,培養學生合作參與的意識):
學生自選角色在組內演讀,然后讓學生戴頭飾上臺表演,大家互相評議。
如果出現一個角色多人爭演時,教師要靈活機智地處理,向學生滲透協作教育。
練習(延伸課文內容,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后“讀讀說說”,出示句子:
我們正忙著搬東西呢!
讓學生用“正……呢”進行擴展說話訓練。
此練習學生可能會模仿他人說句子,教師要及時表揚那些說得與眾不同的學生,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五、寫字(有針對性指導,體會漢字結構之美,提高書寫質量)
1、記字型:
出示“嗎、吧、蟲”,學生選擇最熟悉的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它的。
2、學寫字:
教師重點指導“口”的寫法,互相評議。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朗讀(感悟讀文利于培養語感)
1、自由讀7~9自然段:
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比較體會“大雨下起來了”和“大雨真的下起來了”,指名讀。
3、引導學生總結下雨前的征兆,燕子低飛、魚游水面、螞蟻搬家。
二、背誦(自主選擇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
1、自由背誦:
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
2、指名背誦:
開展背誦競賽。
三、拓展(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1、學生談談還有哪些動物活動與天氣變化有關。
2、學做小小氣象員:
觀察燕子,小魚和螞蟻如何預報下雨的。有條件的還可以觀察能預報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預報后做好記錄。并評出最佳氣象員。
此活動還可能邀請自然教師做場外指導,突出學科知識的融合性。
【教學建議】
一年級學生收集能力不太強,仍需家長幫忙。教師根據班級實際可做適當指導,如查找哪些課外書,如何上網搜索等等。
【課文下雨的教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要下雨了》的教學設計07-05
課文《要下雨了》教學設計07-05
課文《要下雨了》教學方案07-05
課文閱讀要下雨了的教學反思07-04
《要下雨了》課文教學反思07-05
語文課文《要下雨了》教學方案07-05
語文課文要下雨了的教學反思07-05
課文《口技》的教案設計09-07
語文課文《要下雨了》優秀教學設計07-05
看云識天氣課文的教學教案設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