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語文傳統篇目,課文情節、人物性格似乎都淺顯易懂,學生基本上都能迅速把握,怎樣突破以往的傳統教法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設計】
新課標強調參與、強調探究,在這堂課上我準備由最簡單的情節入手,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解決情節的整理,人物的分析,但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當學生初步形成對文章的認識后,我將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初步認識發問,最好的效果當然是由最初對文章理解的堅定不移變得有所動搖。概括而言就是:兩個步驟,由淺入深,由懂到不懂到更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
2、如何通過人物語言表現人物心理及性格。
3、避免人物分析簡單化,認識人物的復雜性。
4、提高語言概括能力。
5、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故鄉》中兩個親如兄弟的朋友,二十年的生活卻使他們“相遇已無言”,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更是講述了發生在兩個親兄弟身上的故事,十年生死未卜,一朝相遇,又是怎樣的境況?
二、初讀印象
1、請學生概括于勒的經歷:
提示:揮霍──發財──破產
2、看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用一個字概括:
提示:趕──盼、贊──罵、躲
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誦最精彩的部分,并試著通過人物對話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
3、結合以上理解用對聯的形式概括情節(老師出上聯,學生對下聯)。
上聯:十年思盼兄弟好比搖錢樹
參考:一朝相逢手足竟成陌路人
4、思考:誰之過?同情誰?
提示:讓學生暢談,不給結論,學生可能多數同情于勒。
三、再讀質疑
過渡:總結學生的觀點,肯定他們通過人物、情節揣摩主題。同時提出分析人物不只停留于表面,更要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1、再讀菲利普,體會人物的忍與不忍,看人物的矛盾性:
給學生讀菲利浦的一紙申訴狀,從課文中找證據體會小人物的艱辛,菲利浦也并非大奸大惡之人,讓學生對菲利浦有更全面的認識
2、再讀于勒,體會人物的歸與不歸,看人物的復雜性:
通過于勒的第二封來信和他十年有家卻不歸的行為深入人物內心,體會他的善良一面。設想如果此時讓他認出了菲利浦,根據他的心理猜測他會怎樣做?
3、小結:
菲利普在躲于勒,于勒又何嘗不是在躲菲利普。
4、再思考:
誰之過?同情誰?
提示:同一問題再次思考,重點讓當初觀點動搖的同學談自己的再認識,仍然沒有標準答案,也可加深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沒有親情,我們將生活在一個灰色的世界;沒有金錢,我們則無法在一個畸形的社會中生存,你如何選擇?收獲應是正面的,積極健康的。
四、課堂總結
1、閱讀技巧:
一篇愛憎分明的文章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真正稱得上經典的文章卻應讓我們一再回味,讀人物不但要讀懂人物表面的語言動作,更要讀透人物內心世界的掙扎和矛盾。
2、主題概括:
等級觀念讓閏土與迅哥兒二十年后的重逢“相遇已無言”,錢對人性的扭曲也使兩個十年音訊全無的親兄弟“相遇不相認”。
于勒就像催化劑,顯現菲利普被錢異化了的評判標準,課文就像一面鏡子,讓你我警惕不知覺中的異化。
五、布置作業
回家后給家長提一個難題,假如我們家就有這樣一個窮親戚,你的父母會如何處理,并試著與父母討論一番,然后結合課內思考寫一篇讀后感。
【課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8-0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3-0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4-0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案例設計07-0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5篇05-22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5篇04-02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5篇)04-02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04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經典【15篇】08-1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匯編15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