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端午節的傳統風俗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風俗。下面是關于農村端午節的傳統風俗的內容,歡迎閱讀!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2、洗龍湫水
龍湫水也就是龍舟競渡過的水,人們認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龍湫水、洗龍湫水浴的習俗,民間也就有“五月節洗龍湫水”的俗語流傳。
3、包粽子、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國農村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4、插菖蒲、艾條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農村每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
5、喝雄黃酒
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認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在農村,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現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好年景。
6、驅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蝦螈、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7、煮大蒜
端陽節早晨,全國大部分農村的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
8、滾吃雞鴨鵝蛋
全國各地農村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后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
9、掛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農村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10、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
11、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在農村,端午節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
12、游百病
貴州地區農村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間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后洗澡。
【農村端午節的傳統風俗】相關文章:
端午節傳統風俗作文04-09
傳統的端午節風俗作文03-24
除夕傳統風俗12-02
除夕的傳統風俗12-13
冬至的傳統風俗01-04
中秋節與端午節傳統的風俗習慣04-30
冬至的民間傳統風俗10-22
冬至的傳統風俗[必備]07-07
除夕傳統風俗[優選]07-05
除夕傳統風俗(精)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