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戲優秀教學實錄
社戲一文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社戲優秀教學實錄,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我們池州,有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戲曲,被稱為“戲曲活化石”,你們知道是什么戲嗎?
(生齊答:儺戲)
師:請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這種戲曲?
生:這種戲曲是請神敬祖、驅邪納福為目的,以佩戴面具為表演特征的戲曲形式
師:你了解的還真不少,看來你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著魯迅">魯迅先生的文筆到浙江紹興,去看看那里的《社戲》好嗎?
(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師:上午,我們請大家預習了課文,你積累了哪些詞語?請提出來,我們互相交流一下
(師生一起交流積累生字詞)
師:解決了生字詞,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本篇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
(生瀏覽課文,概括情節)
生:本文以社戲為線索,寫了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等情節
三、研讀文本,合作探究
師:你概括地非常準確下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并思考:在看戲過程中,小說寫了哪些“我”最難忘的事?
(生讀課文,提取信息,師板書:難忘)
生1:看戲難忘
生2:月下行船難忘
生3:歸航偷豆難忘
生4、看戲的途中見到的美景讓我難忘
……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無論是事或景,都是“我”和小伙伴們共同經歷的,那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小伙伴
(生齊答:雙喜、阿飛、桂生)
師:誰給你的印象最深?
生1:在看戲出現了波折后,是雙喜最先提議,并寫“包票”,才能使看戲成行可見他是勇敢、聰明的所以他給我留下了最深印象
生2:我印象最深的也是雙喜在看戲時,雙喜說:“晚上看客少,鐵頭老生也懈了,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嗎?”可以看出雙喜會安慰“我”,對“我”親切體貼
師:你讀的真仔細,誰還來說說?
生3: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桂生,因為“我”托桂生買豆漿,沒買到,桂生要去舀一剽瓢水給“我”喝從中可見桂生熱情好客、善良的品質
生4、:我也想說桂生因為我“我們”歸航疲乏時,是桂生想出偷豆,可見桂生很機靈
師:通過剛才二位同學的回答,我們眼前似乎出現了一位機靈、善良、熱情好客的桂生
生5:我喜歡阿發在偷豆的時候,阿發讓大家偷自己家的豆,他真是一位淳樸、無私、憨厚的孩子
生6: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雙喜他善于為他人著想,在偷豆的時候,一邊是阿發家的,一邊是老六一家的,他向阿發征求意見,偷哪家的
師:還可以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雙喜善于為他人著想?
生7: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
生8:雙喜所慮用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些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
師:文中除了寫這群小伙伴,還寫了平橋村的哪些人?你如何評價這些人?
生1:寫了“我”的母親和外祖母,她們都十分關心和疼愛我
生2:還寫了六一公公“我們”偷了他的豆,他只是責怪我們踏壞了不少,可見他有著珍惜勞動成果的淳樸感情
生3:我也評價一下六一公公“我”夸獎六一公公的豆好時,六一公公竟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里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足可見六一公公淳樸、寬厚、老實的農民形象,經不起夸獎
師:通過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平橋村,無論老人與小孩,都有著淳厚的品質
(板書:人情淳厚)
師:除了這些人讓我難忘,還有家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同樣讓我難以忘懷請同學們找出描寫景色的句子
生1:文章11、12、13段描寫景物
生2:文章14段也描寫了景物
師:還有嗎?
生3:文章22段也是描寫景致的
師:我們能否把這些描寫景物的段落,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生1:我把11、12、13段,取名“月夜行船圖”
生2:我把14段取名“船頭看戲圖”
生3:我把22段取名“月夜歸航圖”
師:名字取的非常好聽要想領略這優美的景色,必須要認真朗讀,你所知道的朗讀方法有哪些?
生1:用情去讀,讀得抑揚頓挫,不能太平淡
師:你知道的還真不少,還有哪些方法?
生2:要注意語速語調,還有停頓
師:好,我們請班級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大家推薦哪位同學?
(生推薦一女生讀文章第11、12、13段)
師:讀得怎樣?大家說說
生1:讀得很流暢,但情用得還不夠
生2:景物的特點,沒有重讀出來……
(師指導如何具體朗讀“月夜行船圖”師示范朗讀后,讓生齊讀這三段文字)
師:請你們按照老師所講的方法,自由品讀其它圖畫
(生自由品讀文中寫景的句子)
師:大家動情地朗讀,讓我感受到月下的水鄉如此清新、幽遠,如夢如幻,它美的令人心醉(板書:景致優美)
四、精讀品析,領悟主旨
師: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夜晚,我和小伙伴去趙莊看了那場戲,那夜的戲并非是最精彩的,那夜的豆也并非是最好吃的,但作者卻在文章的結尾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讓生思考后,同桌交流)
生1:因為那晚魯迅有著好心情
師:這是篇小說,文中的“我”是虛構的,不是魯迅本人,所以不能說“魯迅”,而應說是文中的“我”還有誰說?
生2:在看戲、吃豆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平橋村人情淳厚的品質,領略家鄉迷人的風景,所以說那夜的豆好吃,那夜的戲好看
師:是啊,同學們說的都很好,那晚的戲,并非最精彩,那晚的豆也并非最好吃的然而,這其中卻飽含著“我”對家鄉兒時伙伴的深厚友誼,對家鄉質樸、淳厚鄉親的懷念,對家鄉秀麗山水的濃厚情感因此才有了那晚最好看的社戲,最好吃的“鄉”豆
同學們,本文寫于1922年,當時的中國并沒有改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各派軍閥連年混戰,戰爭給中國的農村帶來了災難面對破敗的家鄉,作者寫這篇小說想表達怎樣的情感呢?
生:通過回憶童年,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師:你對文章的理解真深刻作者想表達的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
(板書:追求美好生活)
師:同學們,童年是我們記憶的珍寶,那里有熱情厚道的伙伴,那里有清新自由的空氣,那里有美麗迷人的風光讓我們以童心做序,讓大地飛歌,唱響生命激越的華章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布置一下作業:咱們池州人杰地靈,風景秀美同學們,身處這座美麗的城市,你能學習文中寫景的方法,寫一個片段,介紹池州的一景嗎?完成后,發到我的郵箱里
同學們,下課!謝謝同學們!
【社戲優秀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社戲優秀課堂實錄07-02
《社戲》教學課堂實錄07-02
《社戲》課堂實錄07-02
社戲的課堂實錄07-02
社戲課堂實錄07-02
關于社戲課堂實錄07-02
關于社戲的課堂實錄07-02
《社戲》的優秀教學設計案例07-03
頤和園的優秀教學實錄07-04
《風箏》的優秀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