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訊風箏教學實錄
《風箏》,作者魯迅,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課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魯訊風箏教學實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魯訊風箏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從小學到現在我們應該接觸到了不少魯迅先生的作品吧,下面就請你談談自己所了解的先生的作品。
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少年閏土》。
師:很好,不過老師要更正一下,《少年閏土》是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請大家再說說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生:《社戲》、《孔乙己》、《阿Q正傳》、《鑄劍》。
師:真了不起,你居然知道魯迅先生這么多的小說,連選自《故事新編》的《鑄劍》都知道,不會是看了參考書吧?下面我再請同學們談談魯迅先生的作品集,知道的同學請舉手。
生:《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師:嗯,很好,大家預習得很充分哦。下面,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討論一下,請大家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好“思維擴展”的題目。
(投影儀顯示)
思維擴展: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就作家作品而言,學得最多的就是魯迅先生的作品,那么先生曾經對自己的作品選入中小學課本有什么樣的看法呢?
(學生討論,大約兩分鐘。)
師:好,大家安靜下來,我點剛才沒有舉手的同學講一講。
生:魯迅先生一定很高興,他有這么多作文入選我們的課本。
師:這個想法不錯,你可得好好努力,說不定有一天你的作文也會入選語文課本。
(學生大笑)
師:魯迅先生可不這么想哦,請看大屏幕!
(投影儀顯示,點一位同學朗讀)
魯迅是反對自己的文章入選中學課本的。他曾經說:“中國書籍雖然缺乏,給小孩子看的書雖然尤其缺乏,但萬想不到會輪到我的《吶喊》。” 魯迅不愿意讓他的這本小說集入選中學的課本其原因,他說是因為自己對人世的悲觀,不愿意這悲觀的情緒影響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師:讀得很好,大家課后再去討論這個問題。好,言歸正傳,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風箏》就是魯迅悲觀、絕望情緒的充分流露。大家是第一次接觸魯迅先生這樣的散文,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克服閱讀的障礙,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涵。在一起學習課文之前,我認為很有必要讓同學們了解一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請同學們認真領悟,這對于我們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幫助。
(投影儀顯示)
寫作時間:《風箏》寫于1925年1月24日,這一天恰逢舊歷年正月初一。
師:正月初一可以說是中國人最喜慶的節日,往往中國人還喜歡在新的一年里圖個好兆頭。那么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魯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生:當然是很高興啦,我們家每年過年都很熱鬧。
師:大家不要拿自己去推測魯迅哦,我們回答這樣的問題一定要有根據。大家先來一起讀讀課文的第一段,再談談作者在新年里的第一天的感受。
(師生齊讀第一段。)
生:我覺得魯迅內心挺悲哀的,他居然這樣寫:“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師:很好,有人要補充嗎?
生:我覺得魯迅先生很孤獨,過年干嗎不去打麻將啊(學生爆笑),一個人在家寫這么死氣沉沉的文章。
師:講得很好啊,還有同學有問題嗎?
生:作者在大年初一居然這樣寫道“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我覺得這種景物描寫很恐怖,樹枝居然是“灰黑色的”而且還是“禿樹枝”,又添了一個“丫杈”,怪嚇人的!
生:老師,魯迅為什么看到風箏會“驚訝”啊?
生:我覺得這句話前后矛盾:“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冬天地面上有積雪很正常啊,作者為什么還要用個“還”字?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老師先來簡單的回答一下,大家注意認真聽,課后再想想老師說的對不對!對北方的冬天已有風箏感到“驚異”,因為“我”的故鄉放風箏一般在春天。作者用一個“還”字,可能是說積雪時間很長,北京的冬天很寒冷。現在又輪到老師來問大家問題了,文字很深奧,大家先抄下來,慢慢體會。
(投影儀顯示)
思維擴展:孤獨、焦慮、恐懼的情緒不僅意味著自我意志與世界、與自己的有限性或命運的對立,是否也意味著另一更深層次的不安?
師:抄好了吧。老師突然想到了一首老歌──張學友的《吻別》(唱):“想要給你的思念,就像風箏斷了線,飛不進你的世界,也溫暖不了你的視線,我已經看見一出悲劇正上演,劇終沒有喜悅我仍然躲在你的夢里面……”
(學生狂笑)
生:老師,你走調了!
師:哈哈,老師只是覺得冬天和風箏聯系在一起很凄慘啊:“我的世界開始下雪,冷得讓我無法多愛一天,冷得連隱藏的遺憾都那么地明顯……”(學生繼續笑)。大家安靜一下,看看老師詩化的語言。(一片噓聲)
(板書:精神高飛遠走的寂寞感和一個人暗夜行路的孤獨感寒冷感,進而生出無限悲涼的人生感慨。)
(學生鼓掌)
師:《風箏》這篇課文寫的是不是魯迅的“吻別”啊?(學生笑)
生:(齊聲)不是!
師:那我請同學說說《風箏》這篇課文到底講的是什么?
生:魯迅小時候把他弟弟的風箏扯壞了,長大后很內疚!
師:說得不錯,很簡潔。不過你可能犯了一個錯誤哦,文學作品是允許虛構的,文中的“我”就是魯迅先生嗎?
生:(齊聲)不是!
師:大家可不要這么簡單地判斷問題,請看大屏幕:
(投影儀顯示)
《風箏》的“真實性”認定:
《風箏》一文所敘述的關于精神虐殺的一幕是否是真實的?
【魯訊風箏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風箏》的優秀教學實錄07-04
紙船和風箏的教學實錄08-04
《紙船和風箏》教學實錄08-04
《風箏》課堂教學實錄07-04
《紙船和風箏》教學實錄及反思08-04
小學語文《紙船和風箏》的教學實錄07-04
紙船和風箏的教材分析教學實錄07-04
紙船和風箏語文教學實錄08-04
小學語文《紙船和風箏》教學實錄08-04
《紙船和風箏》課堂教學實錄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