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寒食節中學生作文
傳說春秋戰國時代,晉國人介之推(也叫介子推)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國外,忠心耿耿十九年,途經衛國時,重耳饑不能行,眾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思下咽,這時介之推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讓重耳吃,重耳感動不己,夸介之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歷盡艱辛,回國后繼承王位,當上了晉文公。大加封賞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人員,卻把介之推忘了。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之推上朝受賞封官,只見大門緊閉。
介之推早己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中。晉文公察覺后,立即親往綿山訪求,介之推說啥也不肯出來。
晉文公知道介之推是大孝子,決定舉火燒山,認為他為保全母命,定會背母走出林子。熟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不見介之推出來。
結果他們母子倆相抱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介之推脊梁堵著柳樹樹洞,洞里發現沒被燒焦的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
為悼念介之推,晉文公下令改綿山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定介之推被燒死之日為寒食節,禁煙火、吃寒食。這就是延續至今的寒食節。
寒食節究竟是那一天,眾說不一。有的說清明節當天,有的說清明節前一天,還有的說前兩天。具體的說寒食節應在冬至后第105天,寒食節供有三天,過后才是清明,記得兒時山東省膠東地區的農村很少有叫清明節的,而多數人把清明節普遍叫“寒食節”,寒食節三天不動煙火。
記得,寒食節前一天,母親都要蒸下一鍋饅頭,煮好不同的菜,寒食節這天基本不動煙火,記得最深的是母親用菠菜、涼粉、鮮紅的海蝦和在腿上長有一個小夾板的螻蛄蝦辦的涼菜,吃著前一天蒸下的饅頭,特別好吃,至今記憶猶新。
記得父親說的,在咱們膠東地區,寒食節(清明節)如同春節和元宵燈節一樣重要,學生放假三天,農民也不下地干活,就連地主都要為長工放假三天,牲畜這三天也不下地干活,而且還得多加些好飼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的發展,對于寒食節禁煙火,吃冷食,大多數人早就沒有印象了。
【寒食節中學生作文】相關文章:
寒食節作文04-07
寒食節07-03
寒食節的來歷作文05-27
寒食節有什么傳說_寒食節的習俗03-16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及寒食節的來歷07-05
寒食節知識02-10
寒食節的詩句03-12
寒食節的古詩03-10
寒食節古詩08-04
寒食節的由來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