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杞人憂天教學實錄
《杞人憂天》傳說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傳說之一,在《山海經》、《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記》等史料中均有記載。《列子·天瑞》中對其基本內容敘述為:杞國有個人擔憂天塌下來并為此廢寢忘食尋求答案,多人從天體的構成對他進行了開導,終釋疑惑。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杞人憂天教學實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杞人憂天教學實錄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積累文學常識,理解詞句含義,感情朗讀,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在誦讀中感悟文本,指導學生自悟自究,合作探究,疏通文意,體會寓意,復述故事。
3、在對“曉之者”解憂過程的探究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自覺摒棄悲觀消極心態,以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笑對生活。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大都活潑開朗,充滿好奇心,喜愛展示自我,有利于師生互動,主動學習。經過一學期的初中生活,他們掌握了一些識字釋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利用工具書(字典、詞典)和資料進行探究得出結論的能力,是探究學習的基礎。只要教師能根據學習目標創設科學到位的學習情境,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他們智慧的火花和超凡的才能,會讓你大吃一驚。不過,他們中的大多數有意注意的時間還不夠長,貪玩好動,需教師圍繞學習目標善加引導。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時應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表達、善于傾聽、歸納概括能力;注意發揮組長的組織協調作用,以保證討論合作的實效性。
重點難點
1、在誦讀中感悟文本,指導學生自悟自究,合作探究,疏通文意,體會寓意,復述故事。
2、在對“曉之者”解憂過程的探究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自覺摒棄悲觀消極心態,以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笑對生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1、(多媒體展示圖片)看圖片猜成語,學生競猜。
2、教師由俗語“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導入本課的學習。
3、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理解字詞句,熟練朗讀,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積累文言字詞,探究古文所蘊含的'道理。
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1、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舉手談談作者及其作品,教師補充。)
(ppt展示)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的思想主張是“清靜無為,順其自然”。后被道教尊奉為“沖虛真人”。
《列子》,又名《沖虛經》,相傳戰國鄭國人列御寇著。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內有很多膾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如《歧路亡羊》、《九方皋相馬》、《紀昌學射》、《齊人攫金》、《杞人憂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價值的文學遺產。(教師講述列御寇的故事。)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御寇,其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搏個好士之名,于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現在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并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后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御寇得以安然無恙。
2、檢查預習,糾正字音。
中傷()星宿()舍然()
中間()宿舍()宿舍()
躇()步跐()蹈杞人()充塞()
3、朗讀課文。
老師先范讀課文,學生再自由讀,齊讀,之后在每小組各找一名學生讀。要求讀音準確,語速適中,充滿感情。
三、小組交流,研讀課文。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小組合作學習翻譯課文。把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上交班級大家一起解決。
2、教師給各小組劃分任務(按班內小組劃分具體情況,把翻譯課文的任務分解給每個小組),各小組上臺講解課文。
3、教師落實重點字詞和難理解句子的意思。(多媒體出示重點字詞和句子)
4、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故事。可以選擇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來講。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出示問題,討論探究
(1)杞人為什么而憂天?開導他的人是如何開導他的?
(2)“杞人憂天”現在是什么意思?作者借杞人憂天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審讀課文,根據自已掌握的自然知識,看看文中“曉之者”的話哪些是科學的,哪些是不科學的?
2、小組匯報,師生交流。
(1)杞人擔心天地崩墜,身無所寄,而廢寢忘食。
曉之者說,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氣體,不會墜毀;日月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氣體團,即使墜毀也不會擊中和砸傷人;地是聚集在一起的土塊,四處都是大地,地不會崩壞。擔心是多余的。
(2)“杞人憂天”:比喻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
本文寓意:要消除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諷刺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3)A、天(宇宙)是沒有窮盡的。
B、日月星辰有的是氣體團,有的是固體團,它們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它們有的發光,有的不發光。
C、地球是一個扁球體。
D、以太陽為中心,圍繞太陽運轉的九大行星(如地球等)共同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及其他恒星系組成了銀河系;銀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構成了茫茫宇宙。月亮是地球的衛星。
五、拓展延伸,走進生活。
1、請你幫幫忙
(多媒體出示)一老嫗有二兒,大兒賣傘,小兒曬鹽。雨天,其憂小兒不能曬鹽;晴天,其憂大兒不能賣傘。是以雨亦憂,晴亦憂,寢食不安。請你分析一下她的心理狀態,想想如何幫她?
(生理解文意,分析其心態,為之出謀劃策,鼓勵暢所欲言。)
2、與我交交心
我們生活中有沒有憂慮,你是怎樣看待這些憂慮的?
(與學生交流心得,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自覺摒棄悲觀消極心態,以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笑對生活。)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結束語:杞人憂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煩惱憂愁在所難免。如何更好地化解憂愁,笑對人生?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會有所感悟和啟迪。
2、布置作業:
(1)字詞積累:將重點字詞句的含義整理在作業本上。
(2)寫一篇調查報告。
有人說:古人憂天不足取,可是現在環境日益惡化,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旱澇災害、火災頻發……今人該“憂天”了,你怎么看?調查你周圍的環境,有哪些環境污染的現象?你能否對此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請把探究結果寫成一篇調查報告!
杞人憂天教學實錄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積累崩墜、憂、曉、若、屈伸、中傷等詞語。
2.理解杞人憂天的含義,并進行現代審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情景激趣
《左傳》魯莊公七年(前687年)有這樣的記載: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國一帶,落星砸毀半個國家,房屋焚燒,大火連燒三個月。經歷過此事的人,總是害怕天再塌下來。于是列子寫下了《杞人憂天》這樣一個富有啟發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繼老子和莊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對于列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將列子封為“沖虛真人”,所著《列子》詔稱《沖虛真經》;宋徽宗封為“致虛觀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間加封“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列子著書常言人之所未言,氣偉而才奇簡勁宏妙,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理解文意。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結合注釋,梳理文意,將課下重要注釋簡化后移到課文相關位置處。用序號標出情節結構。
一、積累語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然中(zhòng)傷星宿(xiù)
結合注釋積累詞語
崩墜:崩塌,墜落
身亡所寄:沒有地方存身。(亡,同“無”。寄,依附,依托)
憂,憂愁、擔心。
曉:開導
若:就像。
屈伸:身體四肢的活動。
止:行動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傷:打中擊傷
奈地壞何:那地壞了(又)怎么辦呢
四虛: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棄心事的樣子
二、探究結構
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課文的一般結構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
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憂天地崩墜,廢寢忘食
憂憂彼之所憂者,曉之以理
憂天者明理大喜,曉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讀課文,翻譯理解。
一、翻譯課文。
抽同學翻譯: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會陷下去呢?”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二、理解課文
1.杞人憂天地崩墜憂到什么程度?
明確: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2.“曉之者”是怎樣解“憂”的?
明確:先解釋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無處沒有空氣,不會塌;再解釋日月星辰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最后解釋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不會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憂天》中那個好心人的解釋?
明確: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學習的。
4.課文有怎樣的寓意?杞人憂天的成語后來有怎樣的比喻義?
明確:寓意:不必毫無根據地瞎擔心。
比喻義:比喻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
第三步,熟讀課文,現代審視。
一、個性解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
課堂探究:
1.你贊成課文中的觀點嗎?為什么?
2.學了本文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拓展閱讀
薛譚學歌
原文:
薛譚學謳于秦青,末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效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列子·湯問》)
譯文:
有個叫薛譚的小伙子,跟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把秦青的技藝真正學到手,就以為自己學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師告辭回家。
秦青也沒有阻攔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為他餞行,并輕輕地打著節拍,唱了一首十分動聽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聲振動了林間的樹木,美妙的音響響徹了云霄。
薛譚急忙向老師道歉,要求回去繼續學習。從此以后,他一輩子再也沒有敢說回家的話。
寓意:學習需要謙虛謹慎的態度,來不得半點自滿和驕傲。
總結固趣
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原意是要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這是道家的人生哲學的反映。
后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問的聯系,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于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
布置作業:
預習《》,要求能概述文章內容,擬出不懂或有質疑之處。
【杞人憂天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趙州橋教學實錄08-11
賣炭翁的教學實錄03-29
英語教學實錄03-21
名師《天窗》教學實錄02-18
竇桂梅貓教學實錄02-23
關于長城教學實錄05-09
《牲畜林》教學實錄03-22
《貓》教學課時實錄03-09
生物的啟示教學實錄02-10
“能源家族”教學實錄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