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鄭州市農業旅游發展的實證分析的內容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是對鄭州市農業旅游的宏觀市場及客源市場的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了鄭州市農業旅游發展應堅持的幾個原則。
論文關鍵詞:鄭州市農業旅游,實證分析
一、鄭州市農業旅游的宏觀市場調查
1、市場總供給
目前,鄭州市的農業旅游景點中比較具有規模化的共34個,金水區5個,陳寨珍奇植物園、市森林公園、黃河漁場休閑園、廟李蔬菜科示范園、梨子采摘園等。二七區3個,侯寨櫻桃園,尖崗水庫,毛家灣休閑觀光園等。管城區3個,南曹金鷺鴕鳥觀賞園,高效農業觀光示范園,圃田荷花節等。中原區3個,西流湖公園,須水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太子灣山莊等。惠濟區6個,黃河游覽區,黃河花園口生態旅游區,豐樂園農莊,大河莊鄭州市富景生態旅游區,四季同達農業園等。新鄭市2個,龍湖野生動物散養園,新鄭市古棗園等。新密市3個,手下藝品(密玉)加工廠,石雕作坊,新農村科技示范園等。中牟縣4個雁鳴湖生態旅游區,高效農業示范園,河南省農業高新科技東湖度假村等。滎陽市1個,浮戲山自然風景區等。登封市2個,嵩山國家森林公園,嵩山自然風景區等。鞏義市2個雪花洞自然風景區,民俗文化村等。
2、市場總需求
一般來說,人口基數大的國家或地區在出游率不高的情況下出游的人數依然可能較多。而且,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總人數較大的國家或地區,旅游需求也比較大,在客觀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轉化為現實旅游需求的數量也會比較大。因此,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數會對旅游需求規模有較大影響。
鄭州市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71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24.1萬人,非農業人口266.萬人。另外,鄭州市是河南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市內高校林立,2005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0個,招生4015人,比上年增長20.6%,在校研究生9831人,增長32.0%,畢業1634人,增長22.5%;全市普通高校38所(不含成人高校),在校學生41.7萬人。因此針對廣大求知欲高的學生市場,利用節假日及雙休日發展農業旅游開展一些參與性較強的鍛煉活動,可以增加他們的農業知識和技藝,培養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
2005年春節,鄭州市接待國內游客177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73億元;“五一”期間僅各農業旅游景區接待游客就達58.8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50萬元,帶動其它銷售收入1071萬元。但在較長的閑暇時間中,目前鄭州市城市居民看電視的時間卻占去了一半以上,如果積極開拓旅游市場、開發新產品將會吸引較多的居民來充實自己的休閑活動。“十五”期間“帶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人們有更多的閑暇時間,為旅游業的快速增長提供基礎保證。
3、外部環境
鄭州市是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650億元,比上年增長15.8%,人均生產總值23171元。產業結構調整有新的變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7∶50.2∶45.1調整為4.4∶52.9∶42.7。2005年鄭州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7元,增長13.6%;人均消費性支出7398元,增長11.8%。
隨著經濟發展,2005年鄭州市農村經濟發展也發生了的巨大的變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74元,增長14.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38元,增長21.3%。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條件取得了極大的改善。農村環境的改善和村民思想意識的變化為觀光農業旅游的開發創造了良好背景條件。
二、鄭州市農業旅游客源市場調查
1、市場結構分析
在客源空間結構方面,調查問卷表明,鄭州市農業旅游游客以鄭州市居民為主,共占61%,其中鄭州市區占53%,鄭州市郊縣占8%;其次是河南省內其它城市,占26%;外省人口占13%。在客源年齡結構方面,調查顯示,在鄭州市農業旅游的游客中主要是以青、壯年為主,共占總樣本數量的80%,其中青年占25.6%,壯年占59.4%;而少年、中年、老年一共才占到20%。在客源學歷及收入結構方面,在鄭州市農業旅游的游客中,隨著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游客的人數先增多,受過中等教育的占20%;具有大專學歷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42%;隨后又開始減少,具有本科學歷人數占34%。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42%+34%=76%,是農業旅游的主體;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僅占2.7%。這與我國總體的教育水平有關,中國總的人口中受過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員比例相對偏少。總體來看,鄭州市農業旅游開發主要還是要針對具有中、高學歷的游客群體。
2、市場需求分析
對農業旅游的態度及了解情況方面,調查問卷顯示,(1)在219份有效問卷中表示對農業旅游不了解的有67份,占總樣本數量的30.6%;希望能夠親身體驗農業旅游的有41.1%(90人);曾經參與過農業旅游的有28.3%(62人);在219份問卷中沒有一份選擇是不喜歡農業旅游,這說明農業旅游已經引起相當一部份旅游者(69.4%)的興趣,這說明鄭州市農業旅游的待開發市場前景廣闊。但是,同時不能忽視的是,仍有30.6%的被調查者不了解農業旅游,這說明農業旅游作為一種新型旅游產品,還有很多人不熟悉,市場宣傳力度有待改善。(2)問卷還對鄭州市的幾個主要農業旅游景區的知曉度進行了調查,調查選擇了河南省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南曹金鷺鴕鳥觀賞園、二七區侯寨櫻桃園、陳寨珍奇植物園、太子灣山莊、新鄭古棗觀光園、黃河花園口生態旅游區、豐樂園農莊、大河莊園、毛家灣休閑觀光園、圃田荷花園等處,其中知曉度最高的是黃河花園口生態旅游區,其次是二七區侯寨櫻桃園,接著是金鷺鴕鳥園和河南省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但是其余的幾個景點知曉度很低幾乎沒有人知道。這說明鄭州市農業旅游宣傳力度還需要提高。
在消費標準方面,調查問卷中的預期消費標準中,占35.6%(78人)認為可以接受的消費標準在50元以內;33.3%(73人)認為可以接受的消費標準為50——100元;可以接受地消費標準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10.5(%23人);認為可以接受200元以上消費的有20.5%。這說明鄭州市農業旅游的目標市場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但大多數還是傾向于低、中檔的消費,高檔產品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這要求我們在開發農業旅游產品時要處理好產品的類型和檔次,并且要盡量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需要,同時也要抓住主要市場需求特征,以提高經濟效益。
在旅游目的方面,調查的游客中有85.4%是以休閑觀光為旅游目的;其次是購買新鮮的農副產品,占總調查人數的9.6%;再次是以健身為目的的占5%;以教育度假、經商、會議為目的的幾乎沒有。說明來參與農業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以觀光休閑為主,以健身和購買農副產品為輔。
三、鄭州市農業旅游發展的原則
通過對鄭州市農業旅游的宏觀市場和客源市場的實證分析,在今后的發展中應該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農業旅游是生態旅游的一種形勢,它的發展既要符合農業生產的布局原則,又要符合旅游業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農業旅游景區一般位于自然生態環境敏感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極易對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造成破壞。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要堅持農業旅游、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相結合,與環境資源保護并重,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適時、適度的開發旅游產品。
2、市場主導原則
發展旅游業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市場學原理的指導下,以目標市場進行調查分析為基礎,針對旅游者的喜好,開發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
3、突出特色原則
農業的區域性、擁有資源的差別性和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決定了開發旅游農業必須因地制宜,要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切忌弄巧成拙、畫蛇添足,從而失去農業旅游的自然韻味。
農業旅游的不同具體形態,有各自的特色和主題,因此,在因地制宜的同時,必須通過一些人為措施,如通過項目的組合,通過環境的整治,通過人文景觀和農業文化的挖掘,通過必要的景點配置,通過標牌、簡介的引導和活動內容的安排,使開發的項目特色突出,主題明確,只有這樣才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4、循序漸進原則
考慮到旅游者的需求,開發觀光農業旅游應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努力改善環境,建立完善的旅游度假服務設施。鑒于開發資金有限,發展觀光農業旅游,應循序漸進,先易后難,逐步開發。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分解項目,分期、分步完成,把開發和投資力度控制在市場需求和投資能力范圍內,統籌規劃、系統思路、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1 李春生、婁玉芹、穆桂松、許然、鄭均安,2001,城郊觀光農業旅游開發研究~以鄭州市近郊為例,河南教育學院學報
2 李春生,2003,鄭州市城郊觀光農業的發展研究.河南農業科學
3 孫權,2008,河南農業旅游發展現狀與優化對策研究,職教論壇
4 楊曉玲,2009,循環經濟視角下河南農業旅游發展研究,現代商貿工業
【鄭州市農業旅游發展的實證分析的內容】相關文章:
農業科技與農業經濟發展關系實證論文07-03
分析旅游交通對西部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07-02
石材加盟店的市場發展內容分析06-17
旅游企業管理創新的發展趨勢分析論文07-04
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問題分析論文07-04
農業保險發展報告02-09
股評推薦股票價值的實證分析論文07-03
農業發展工作計劃07-19
農業發展工作總結03-29
農業發展宣傳標語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