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登泰山觀日出課堂實錄
俯瞰群峰的泰山,座落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北,是人們十分向往的一個游覽勝地,在教學登泰山觀日出這篇課文之后,大家會怎么寫課堂上實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登泰山觀日出課堂實錄,僅供參考。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杜甫是我們熟知的一位大師人,他寫過一首詩叫《望岳》,一起來念一念其中的這兩句。(出示)
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師:意思就是說,登上了那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杜甫所寫的這座山就是泰山(板書:泰山),從杜甫的詩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大。
生2: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雄偉高峻。
生3:我感受到了泰山的高聳入云,它把旁邊的山都給比下去了。
師:是啊,泰山被推為五岳之首,五大名山中最高的一座。今天我們就要跟隨著作者的步伐登上這座高山去觀看那里的日出。(板書完整課題)一起來讀課題。
生:登泰山觀日出。
師:課題由兩個短語構成,中間略作停頓,再來讀一讀。
生:登泰山觀日出。
二、初讀課文,感知寫作順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出示默讀要求)誰來把要求念一念?
生:(1)依據課題,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然后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你讀了這兩部分內容之后的感受。(2)這篇課文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游記,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這篇游記的?用直線劃下有關語句。
(生默讀課文,思考圈畫)
師:先來交流一下你們的劃分和感受。
生1:1-6小節寫了登泰山,讀了這個部分,我感到泰山非常的雄偉高大。7-9小節寫了觀日出,我感受到了日出的變化多端。
生2:我也是這樣分的,我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高大,感受到了日出的壯麗多姿。
師:看來,泰山和泰山日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篇游記的呢?找到作者的行蹤了嗎?
生1:我找到的句子有:第二小節,凌晨2時半,我開始登山;第三小節,到了中天門,剛4點半;到達對松亭時,天已微明;7點10分,我終于到達了日觀峰。
師:有沒有誰要補充的?
生2:到達對松亭之后,作者經過了南天門,最后才達到日觀峰的。
師:我們再請個同學來完整地說說,先說時間,再說地點。
生3:凌晨2點半,我開始登山。
師:開始登山,也就是說此時我們在——
生:山腳下。(板書:凌晨2點半 山腳下)
生3:4點半,到了中天門;天微明十分到了對松亭;途經南天門,7點10分,登上了日觀峰。(師板書相應時間和地點)
師:發現了嗎?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這篇游記的?
生:作者是按照時間和地點的順序來寫的。
師:是啊,作者按照時間、地點的變化順序寫了這篇游記。(板書:時間 地點)
三、研讀課文,欣賞美景,感悟寫法
(一)研讀“登泰山”
師:課文1—6節,作者寫了登泰山的整個過程,一路上,在不同的地方他看到了怎樣不同的景色呢?默讀這幾個小節,把作者看到的景物找出來。
(生默讀圈畫)
生1:在山腳,他看到了整個泰山;在對松亭看到了山勢和云海。
(板書:整個泰山 山勢、云海)
師:山勢就是什么?
生2:就是山的形狀。
師:是的,山的樣子、形狀。那么中天門、南天門這兒呢?
生3:中天門天還黑,作者忙著趕路,所以沒有寫到景物。在南天門,作者看到山路,也就是有高又窄的石階。
師:真是好孩子!讀書真仔細!中天門一筆帶過,是略寫;南天門寫到的景是石階,但這一節更多的是在寫人。
師:(指板書)作者寫景的時候用上了許多優美的句子描繪了“整個泰山、山勢、云海還有石階”,那么讓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個地方的美景呢?這里的景物最大的特點是什么?下面就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曲線劃出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批注。
(生朗讀課文,并作圈畫、批注)
師:和大家來交流分享一下吧。
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一句:山勢越來越陡,抬頭望去,夜色中的整個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墻頂天而立,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這個句子用上了比喻,把泰山比作成了一堵墻,形象地寫出了泰山雄偉高大的特點。(板書:高)
師:發現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泰山的雄偉高大的特點,再找找,句中還有哪些詞語也寫出了泰山的這個特點?
生2:還有“頂天立地、天有多高、山有多高”這些詞語也寫出了泰山雄偉高大的特點。
師:(出示夜色中的泰山的畫面)看,這就是頂天立地、高聳入云的夜色中的泰山!讓我們一起來朗讀好這個句子。
生:(齊讀)山勢越來越陡,抬頭望去,夜色中的整個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墻頂天而立,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
師:繼續交流。
生1:我最喜歡的是對松亭的云海:云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飄落在山峰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潮時的海水在岸邊濺起無數朵白色的浪花。這句話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云比做成了棉絮、綢帶、浪花,讓人感受到了云海壯觀美麗的特點。(板書:美)
師:也注意到了修辭手法的運用,那么,這里只用到了比喻嗎?
生2:還用上了排比。
師:是啊,三個比喻組成了一個排比句,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邊讀邊再好好感受一下,對松亭的云海究竟有哪些特點?
生:(齊讀)云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飄落在山峰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潮時的海水在岸邊濺起無數朵白色的浪花。
師:云,或者說云海還有哪些特點呢
生3:我感受到了云的潔白、輕柔。
生4:我感受到了云的的變化多端,富有動感。
師:動感,這個詞語用的真好,這里的云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讓人感覺像是步入了仙境了一般。老師這里有一些云海的畫面,你能來描繪一下嗎?
(播放云海畫面;出示句式:云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生5:云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無數的羽毛在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地飄揚,有的像一只只白色的大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像一群白鴿,在自由翱翔。小學教 學設 計網 W W W.X XJX SJ.cn
師:多么富有畫面感的想象啊!真了不起!還有誰?說一個有的也行。
生6:云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一條瀑布,從高出飛流而下,飛濺出來水汽迷迷蒙蒙,像薄煙一樣籠罩了大半個天空。
師:多么壯觀、多么美麗的云海啊!讓我們懷著由衷地贊嘆再來讀讀文中的句子。
生:(齊讀)云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飄落在山峰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潮時的海水在岸邊濺起無數朵白色的浪花。
師:這個小節還寫到了山勢,誰來交流交流?。
生1: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視,雖有濃濃的云霧籠罩著,但山勢依稀可辨,有的如馬鞍俯臥,有的如駝峰聳立。這個句子用上了兩個比喻寫出了山勢的特別。(板書:奇)
師:這兩個比喻就是——
生:馬鞍俯臥;駝峰聳立。
師:想象一下,云霧籠罩之下,山勢還會有哪些形狀呢?
生2:有的如大象俯臥;有的如猩猩爬樹。
師: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我們可以把山勢想象成某一種動物的樣子。
生3:有的如狗熊作揖,有的如熊貓鉆洞。
生4:有的如公雞報曉,有的如黃牛拉犁。
師:聽了你們有趣的想象,更是增加我對泰山的神往之情。領略了泰山的高、山勢的奇、云海的美,誰注意到了南天門的石階?
生1:南天門的石階特點是窄和陡。(板書:險)
師:文中具體是怎樣描寫的?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話。(出示)
生:(齊讀)猛抬頭一看,南天門正在頭頂上,路面寬一丈,像一張瀑布從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邊的鐵欄桿,沿著窄窄的石板砌成的臺階,艱難地向上攀登著。
師:看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出了石階的窄和陡,也就是險呢?
生2:用上了比喻,把石階綴成的山路比作成了一張瀑布,讓人感覺山路筆直而下,十分的危險。
師:綴,這個書面色彩很濃的詞語用在這里多么貼切啊!是啊,山路是如此的窄和陡,所以能夠登上泰山不僅是對人體力的考驗,更是對人的意志的考驗!
師:學了“登泰山”這一部分內容,我們懂得了寫游記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這里的順序就是——
生1:時間和地點的變化順序。
師:還懂得了寫景的時候要——
生2:要有祥有略。
生3:要寫出景物的特點來。
生4:寫景的時候要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師:是啊,用上了修辭手法可以把景色描繪得更加形象生動,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研讀“觀日出”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站在泰山之巔,觀賞“泰山日出”。默讀7、8、9小節,按照日出前、日出時,分成兩個部分。
(生默讀并用//劃分)
生:從第7小節開始,到第8小節的“而且在蔓延擴大”這里是“日出前”;“就在這一剎那”到最后寫了“日出時”。
師:日出前天空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天空中的光線和顏色是怎樣的變化的?自己先進行默讀圈畫。(生默讀圈畫)
生1:天際先出現光潔柔和的魚肚白,魚肚白擴大,底部出現淡紅色,淡紅色加深,范圍越來越大,把鄰近的云都照亮了,天空發紅了,紅得像燃燒的大火。(師板書:魚肚白、淡紅色、像燃燒的大火)
師:(指板書)日出前,天紅的顏色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顏色是越來越紅,紅色越來越鮮艷,誰用上一定的連接詞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2:日出前,先是天際出現了魚肚白,接著魚肚白擴大,底部出現了淡紅色,然后淡紅色不斷加深,照亮了周圍的云彩,最后淡紅色越變越紅,紅得像燃燒的大火,而且在蔓延擴大。
師:火一樣的紅色不斷的蔓延擴大著,多么壯麗的景象啊!下面和老師合作著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希望大家在朗讀的時候能夠把文字讀成一幅幅的畫面。
師:我站在一塊大石頭上向東眺望著無際的群山,只見山峰之間白霧茫茫。大約過了七八分鐘,東方天際先——
生:出現了魚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潔。
師:然后——
生:它不斷地擴大,仿佛要淹沒群山似的。
師:不一會兒——
師:想象一下,云霧籠罩之下,山勢還會有哪些形狀呢?
生2:有的如大象俯臥;有的如猩猩爬樹。
師: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我們可以把山勢想象成某一種動物的樣子。
生3:有的如狗熊作揖,有的如熊貓鉆洞。
生4:有的如公雞報曉,有的如黃牛拉犁。
師:聽了你們有趣的想象,更是增加我對泰山的神往之情。領略了泰山的高、山勢的奇、云海的美,誰注意到了南天門的石階?
生1:南天門的石階特點是窄和陡。(板書:險)
師:文中具體是怎樣描寫的?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話。(出示)
生:(齊讀)猛抬頭一看,南天門正在頭頂上,路面寬一丈,像一張瀑布從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邊的鐵欄桿,沿著窄窄的石板砌成的臺階,艱難地向上攀登著。
師:看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出了石階的窄和陡,也就是險呢?
生2:用上了比喻,把石階綴成的山路比作成了一張瀑布,讓人感覺山路筆直而下,十分的危險。
師:綴,這個書面色彩很濃的詞語用在這里多么貼切啊!是啊,山路是如此的窄和陡,所以能夠登上泰山不僅是對人體力的考驗,更是對人的意志的考驗!
師:學了“登泰山”這一部分內容,我們懂得了寫游記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這里的順序就是——
生1:時間和地點的變化順序。
師:還懂得了寫景的時候要——
生2:要有祥有略。
生3:要寫出景物的特點來。
生4:寫景的時候要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師:是啊,用上了修辭手法可以把景色描繪得更加形象生動,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研讀“觀日出”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站在泰山之巔,觀賞“泰山日出”。默讀7、8、9小節,按照日出前、日出時,分成兩個部分。
(生默讀并用//劃分)
生:從第7小節開始,到第8小節的“而且在蔓延擴大”這里是“日出前”;“就在這一剎那”到最后寫了“日出時”。
師:日出前天空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天空中的光線和顏色是怎樣的變化的?自己先進行默讀圈畫。(生默讀圈畫)
生1:天際先出現光潔柔和的魚肚白,魚肚白擴大,底部出現淡紅色,淡紅色加深,范圍越來越大,把鄰近的云都照亮了,天空發紅了,紅得像燃燒的大火。(師板書:魚肚白、淡紅色、像燃燒的大火)
師:(指板書)日出前,天紅的顏色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顏色是越來越紅,紅色越來越鮮艷,誰用上一定的連接詞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2:日出前,先是天際出現了魚肚白,接著魚肚白擴大,底部出現了淡紅色,然后淡紅色不斷加深,照亮了周圍的云彩,最后淡紅色越變越紅,紅得像燃燒的大火,而且在蔓延擴大。
師:火一樣的紅色不斷的蔓延擴大著,多么壯麗的景象啊!下面和老師合作著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希望大家在朗讀的時候能夠把文字讀成一幅幅的畫面。
師:我站在一塊大石頭上向東眺望著無際的群山,只見山峰之間白霧茫茫。大約過了七八分鐘,東方天際先——
生:出現了魚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潔。
師:然后——
生:它不斷地擴大,仿佛要淹沒群山似的。
師:不一會兒——
師:是啊,日出的情景是何等的壯觀啊!被迷住的豈止只有作者,還有我,我們大家。一起來讀好這段描寫。
生:(齊讀)就在這一剎那間,那紅綢帷幕似的天邊拉開了一角,出現了太陽的一條弧形的邊,并且努力地上升著,變成一個半圓形,而且放著強烈的光,把周圍的紅綢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這強光刺激著,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圓形不斷上升,越來越圓,像一個火球在天邊跳動著,最后終于掙脫了地面。
師:這瑰麗的景象是不是留在了你的心里呢?借助提示我們來試著背背看。
(出示:就在這一剎那間, ,出現了 ,并且 ,變成 ,而且 ,把周圍的 。我的眼睛 ,微微 ,可我 。那半圓形 ,像一個 ,最后 。)
(生自由準備)
師:誰來試試?
(指名背誦)
四、拓展提升,遷移運用寫作方法
師:作者的描述讓我們足不出戶,卻看到了夜色中高大的泰山,看到了姿態奇特的山勢、變化多端的云海,還仿佛攀登了又窄又陡的石階,最后目睹了瑰麗多姿的日出。足不出戶,卻身臨其境,這就是游記的魅力所在。那么怎么才能寫好游記呢?尤其是寫景的游記,學習了這篇課文,說說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嗎?
生1:我覺得要想寫好寫景的游記,就應該按照時間地點的變化順序來寫。
生2:我覺得要寫好寫景的游記,就一定要寫出景物的特點來。
生3:為了把景物寫得生動形象,我們要多用上比喻、擬人、排比句。
師:說得很好,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讓你的游記充滿文采。
生4:寫景的時候還要注意有祥有略,印象深的景物多進行描寫,印象不深的就略寫,或者不寫。
師:聽了你們的發言,老師覺得特別高興,因為你們都講在在“點”上,把最重要的方法都給總結出來了。不過,光“紙上談兵”是不夠的,有一句話怎么說的?(生搖頭,注視老師)
師: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所以,今天老師留給大家的作業是——(出示)誰來念一念?
生:你到過的哪一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有怎樣美麗的景色呢?請你按照時間、地點的變化順序來給我們介紹這個地方;用你的筆把美景描繪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好風景。
師:你馬上想到了哪一地方?想到了那里的哪些美景呢?現在不交流,回家后請同學們認真完成習作,老師期待著明天讀到你們的佳作。
【登泰山觀日出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登泰山作文03-24
泰山日出作文06-09
海上的日出課堂實錄07-02
登泰山有感(精選20篇)07-23
登泰山作文15篇03-24
登泰山作文(15篇)03-30
《登泰山記》教學設計05-03
登泰山作文14篇06-02
登泰山作文(精選15篇)06-09
海上的日出課堂實錄模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