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大的麥穗課堂實錄
導語:《最大的麥穗》這篇說理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讓弟子到麥地里摘最大的麥穗,弟子們挑挑揀揀,結果兩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動張西望的道理。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最大的麥穗課堂實錄,供大家參考。
最大的麥穗課堂實錄【一】
師:古希臘堪稱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那里曾誕生過許多世界級的哲學大師,蘇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讓我們跨越時空的隧道,走近大師,領略他的風采,共享他的智慧。請打開課本,我們一同分享《最大的麥穗》帶給我們的愉快的精神之旅。(板書:“最大的麥穗”)我相信你們經過反復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約七八分鐘后,學生自由練習把課文讀了三遍。)
師:請大家推薦一位平時讀書最棒的同學朗讀課文。(一位女同學毛遂自薦,面帶微笑地站起來。)
師:你就是咱們班讀書最棒的?!
生:是呀!(她搖動著兩條羊角辮,顯得信心十足。)
師:你很有自信!現代人就需要充滿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課文讀好。(生讀課文1—5節,讀得有聲有色。)
師:課文的第6節將留給平時讀書機會較少的同學朗讀。(“唰”地站起來五位同學)
師;你們很誠實,也很勇敢。表面上看來讀書機會是老師給予的,實際上是自己爭取的,希望你們珍惜自己爭取的讀書機會。(站起來的學生都讀得很投入,很賣力氣。)
師:課文還剩最后一節,這次讀書的機會還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請站起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一時間,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站起來,頓時,教室內書聲瑯瑯。)
師:經過四遍讀書的練習,你們已經能夠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下面請你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明白了些什么?(同學們仔細地默讀課文,邊讀書、邊思考、邊圈畫。教師也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讀書活動之中。)
師:請你們自由交流各自的讀書體會,好嗎?
生:我從中體會出一個道理:時間一去不回頭,機會失去難挽留。我們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機會。
師:體會得很準確。
生:課文啟示我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把握住現在,就掌握了未來。
師:好一個“把握住現在,就掌握了未來”,你樸實的話語中蘊涵著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麥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個最高的理想,猶如在麥地中尋找那一株最大的麥穗。如果好高騖遠,不能腳踏實地,到頭來只會落得兩手空空。
師:你的感受很深刻,語言很流暢!
生:我認為,人的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機會卻是最重要的。因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機會鋪成的。
師:理想是需要的,現實是客觀的,理想和現實的完美結合才是重要的……
師:讀了幾遍書后,你們基本上明白了文章所講的`道理。有時,讀文如看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最大的麥穗》一文,譬如“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什么獨到之處?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你有什么啟發?”帶著這樣的問題再次與課文對話,你們肯定會有許多“美麗”的收獲。(學生一聽,興趣盎然,再次潛心讀書……五分鐘后,師生對話。)
師: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哪些獨到之處呢?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人有什么啟發呢?孫老師愿意分享你們“發現”的喜悅!
生:一般的上課是在教室里,而蘇格拉底上課是在麥地里;一般的上課用課本,而蘇格拉底卻是用麥穗。
師:你善于比較,很快找到了“蘇老師”教學的獨到之處,很不簡單!
生:他的“發現”對我啟發很大——不僅麥地可以當教室,社會也可以當教室;不僅麥穗可以當課本,整個大自然都可以當課本。
師:說得好!你思路開闊!其實,宇宙就是一個神秘大課堂,生活就是一部無字大書。那里有廣闊的天地,那里有豐富的知識。
生:蘇格拉底教育弟子們不是直接告訴他們一個道理,而是讓他們親自實踐、體會,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
師:直接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不是很省事嗎?何必兜圈子,繞彎子?
生:直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時會記不住,如果是自己體驗、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銘心的。
師:你的回答很精彩!我贊同你的看法。有時靠著別人告訴的道理,就好像戴在自身的假發、假牙一樣,看上去也很逼真,但卻沒有生命力;而靠自己體驗悟出的道理就像扎根沃土的大樹一樣,生機勃勃
生:我認為,蘇格拉底老師講的很少,僅僅講了三次話。第一次,“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這是提出一個要求。第二次,“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是進行一次提醒。第三次,“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這是進行一次啟發。
師:是的,你很會概括!“蘇老師”雖然只講了三次話,但他講得少、引得巧、點得妙,效果好。他不愧為一位大學者!
生:蘇格拉底的弟子們實踐很認真,這從課文的第三節可以看出,他們一邊思考,一邊行動。
生:他們雖然很認真,辛辛苦苦、挑挑揀揀,結果卻兩手空空。這樣的結局太令人失望。
生:我不這么看,表面上他的弟子們是兩手空空,實際上卻收獲多多。
師:“有失必有得”,表面上他們是沒有得到麥穗,實際上他們卻收獲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生:孫老師,我認為蘇格拉底的教學并不是完美無缺的。課文中他的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從“隨手扔掉”可見他的弟子不夠愛惜糧食,從而也可以說明蘇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處。
師:你敢于向權威挑戰,精神可佳!掌聲鼓勵!
生:我認為文中蘇格拉底的第一句話是自相矛盾的。“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所謂“最大的麥穗”,一定是有比較而產生的,“只許進,不許退”就導致弟子們沒有辦法進行全方位的比較,那么,這個“最大的麥穗”是沒有辦法找到的。所以,這種提法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從中也能看出蘇格拉底的弟子們有些太聽話了,不敢懷疑老師,盲目行動,最后落得兩手空空。
師:這些問題,我課前也沒有想到。你們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有自己的見解,的確了不起!
師:同學們,這節課,咱們一同走進了《最大的麥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獲了一株“最大的麥穗”,咱們不虛此行。
評析:
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就意味著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解讀文本。閱讀一篇篇的文學作品,就是進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險。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新奇感、神秘感、無畏感走進一個個文學“迷宮”,邁進一座座文學“殿堂”,探索一塊塊文學“新大陸”,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可以根據學生需要,因文而異,適當地切換閱讀視角。如果把目光投向文本,那只需獲得作品的原義;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要獲得交往的意義;如果把目光投向學生自身,那理所當然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學生每一需要的具體滿足,都源于對文本中相應精神因素的探究、占有和享用。這些精神需要的滿足和自我實現,恰恰是學生向健全人格發展的條件。引導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讀出他人未曾有過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在《最大的麥穗》教學中,蘇格拉底“以麥地當教室,以麥穗當課本。”“他不是直接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而是讓學生體驗,悟出人生的道理。”“他講得少,引得巧,效果好。”“但他的教學中沒有注重愛惜糧食的教育。”這些都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成果。當然,學生個性化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錯誤,但畢竟比那些老生常談、人云亦云的觀點好得多。在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容忍學生錯誤,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復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著說一句錯誤的話。”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正確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要義還在于:讓學生從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習慣于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進而造就他們寬廣的胸襟,培養他們民主的性格。
最大的麥穗課堂實錄【二】
師:同學們,今天是周六,你們和在座的老師一樣放棄了休息日,來到這里與我見面。
我非常感謝你們!(真誠地鞠躬,同學和老師熱烈鼓掌!)
想不想認識我?
生:想!(同學們異口同聲。其中,有一位女同學高舉著手并且站起來說。)
師:請你到前面來。(那位同學走到了前臺,顯得有些緊張。)聽說鹽城一小同學的字寫得很棒,愿不愿意現場展示一下?
生:當然可以!(她很自信地說道。)
師:請你先寫一個孫悟空的“孫”,再寫一個建設的“建”,然后寫一個雷鋒的“鋒”。(她的筆下立刻出現了“孫建鋒”三個字,其他同學驚奇地看著黑板。)
師:你寫下的就是我的名字。(她猛地愣了一下,又下意識地吐了一下舌頭,鼻尖上閃動著幾粒細小的汗珠。)勇敢地喊一聲,好嗎?
生:孫建鋒!(她的聲音清晰而又響亮。)
師:好樣的!其余的同學盡情地喊一聲!
生:孫——建——鋒。
師:六年來,你當著一位老師的面,既寫又喊他的名字,有什么感受?
生:不禮貌。(她不好意思地說)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感受?
生:(一個胖乎乎的男孩子“噌”地站了起來)你是在“師生互動”。(千余名聽課的老師熱烈鼓掌!)
師:真不簡單你小小的年紀竟然知道如此深刻而又前衛的'教學專業術語。我很佩服你!(我雙手同時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聽課的老師又一次熱烈鼓掌。)
一、初讀課文:
師:第一次來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鹽城,聽說這里有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還有歷史景觀“新、馬、泰”。(同學們開心地笑了起來)
師:請為我導游一下“新、馬、泰”,好嗎?
生:“新”,是新四軍紀念館;“馬”是銅馬廣場;“泰”,是原新四軍指揮部所在地——泰山廟。師:謝謝“導游們”清晰地講解。(笑聲)孫老師也將帶你們去旅游,去做一次精神旅游。我們將要到一座精神殿堂,與2500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進行對話,去聆聽他的聲音,去觸摸他的智慧,去汲取他的營養。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最大的麥穗》。(板書課題)
師:這篇課文,共490字,只有兩個生字。我相信經過認真地練習,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同學們自由練習朗讀,約六分鐘。)
師:有問題的請自由發問!
生:請問孫老師,“麥壟”是什么?
師:問題提得好!請大家看我寫“壟”,你們跟著“書空”……這是課文中的一個生字,翻開課后練習,先認真地描紅,再臨寫一遍。“麥壟”是什么?有問題先問誰呢?
生:問自己。
師:有道理。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呢?
生:問老師,問同學,問字典。
師:看來,解決問題的途徑可真多!孫老師愿意和大家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們有沒有見過麥地?
生:同學們都搖了搖頭。
師:轉過身去,看一看下面坐著的老師。如果說這就是一大塊麥地,這樣(我用手一行一行地比劃著)坐著的老師就像是“麥壟”。
生:(豁然開朗)哇,我知道了,“麥壟”就是麥地里那一行一行的小麥!
(他那悠然的心會驚喜,宛如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師:孫老師也像你們一樣高興,因為咱們的合作是成功的!
(同學們開心地笑了)……
師:孫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嗎?
一學生朗讀一、二小節
師:你讀得正確、流利。但你還可以發揮得更好!如果你是蘇格拉底,給學生提要求,既要讓他們聽得清又要讓他們記得住,那么,蘇格拉底的話該怎樣讀?
大家都練一練。準備挑戰這位同學.同學們練得有聲有色!
師:我相信,你一定能比上一次讀得更棒!
(這一次朗讀,他把“最大的”“只許進,不許退”強調得很清楚,也很自然。)
師:真為你高興,你一遍比一遍讀得好!
(一生自愿站起來朗讀課文的三、四、五節,他讀得響亮、厚重。)
師:請你們轉過臉來,讓我們再次聆聽他朗讀的聲音,欣賞他朗讀的表情,分享他朗讀的愉悅!學生熱烈鼓掌!
師:大家的掌聲是對你的認可與鼓勵!
生:謝謝大家!
師:蘇格拉底看到弟子們兩手空空,一無所獲地走到麥地的盡頭,他是怎樣開導弟子的呢?請朗讀課文的第六小節。
師:看來你是嚴肅派的蘇格拉底。(笑聲)這一節誰再讀一遍?一位女同學柔聲細語地讀起來.
師:你的朗讀如春雨,潤“心”細無聲。看來,你是溫柔派的蘇格拉底。(同學們一聽爽朗地笑了)
師:課文還剩下最后一節,愿意朗讀的同學請站起來!(霎時,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站起來。頓時,書聲朗朗。)
二、精讀課文:
師:短短的十幾分鐘,你們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有的同學還能讀得聲情并茂,真是好樣的!
接下去,如果你們能夠潛心地默讀課文,與“蘇格拉底對話”,一定會有許多美麗的收獲!
(同學們仔細地默讀課文,邊讀書邊圈畫,有時動筆寫一寫批注。教師參與其中,和同學們一起讀書、思考。)
師:請你們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讓大家共同分享你“收獲”的快樂!
生1:蘇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種要求,實際上是告訴弟子們:時間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復!有句話說得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們要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不要錯失良機。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師:(我充滿激情地說)你理解透徹,語言精當,表達流暢且自信滿懷。孫老師非常欣賞你,咱們握握手!
生2:蘇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師,他教導弟子,不在教室,在麥地;不用課本,用麥穗;不是直接告訴他們一個道理,而是讓他們親自實踐,自己悟出一個道理。
師:你不是在批評我吧!(同學們都笑了)的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應該向蘇格拉底學習,同時也應該向你學習,因為你會讀書,能夠讀出文字背后的聲音。(聽課的老師報以熱烈的掌聲!)
生3:我認為蘇格拉底的弟子們很笨,他們太聽老師的話了,只知道去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結果兩手空空。他們為什么不知道留下一穗呢?因為一大于零呀!
師:好一個“一大于零!”(我從課本里拿出一片銀杏葉,走到他的面前)知道這是什么嗎?
生3:銀杏葉!
師:這可不是一片普通的銀杏葉,它是我從家鄉百年的銀杏樹上采下的葉。我一直把它珍藏在書本中,如果有一天哪位同學的語言觸動了我的思維,震撼了我的心靈,我就將這片葉贈給它。(說完,我雙手遞過這片銀杏葉。)
生3很激動地雙手捧起這片葉!(全體師生熱烈鼓掌!)
生4:課文最后一句話——“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讓我懂得: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但也應該注重現實。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如果南大錄取了我,我首先上去,以后我還可以再考北大的研究生呀!
師:這樣,你既讀了南大又讀了北大,如此的大學經歷,是美妙的,也是雙贏的!
(我從書中取出一片竹葉,說道)這是我去年從清華校園摘的,我想贈給你。看到這片竹葉,你想到了什么?
生4:我想由考北大改為考清華!(大笑)
師:我希望六年后,能讀到一封來自清華園的信,而這封信正是你寫的。
生4:一定會的!(他激動不已地從我的手中接過那片竹葉,信誓旦旦地說。)
師:我期待著那一天!(說完,我主動和他擁抱。)
【最大的麥穗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最大的麥穗》的教學實錄07-04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04-01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05-14
《最大的麥穗》教學實錄范文07-03
《最大麥穗》教學設計05-17
《最大的麥穗》課堂教學實錄07-04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15篇04-26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15篇05-14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15篇)05-29
薄俊生《最大的麥穗》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