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后一課》教學課堂實錄
第一課時
。A備鈴后,師、生齊背:《宿五松下荀媼家》、《渡荊門送別》。)
(上課鈴響)
師:我們前一階段呢,讀了幾篇外國的短篇小說──我們讀了小林多喜二的《母親》,我們又讀了契訶夫的《凡卡》。
現大在家的把課文打開來,今天要學習法國的短篇小說──都德寫的《最后一課》,(板書:最后一課)我們昨天聽了一遍錄音,今天我們早讀又讀了一遍,F在我們看看題目,為什么說這是《最后一課》呢?為什么小說里的主人公,法國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語了呢?──而是最后的一課呢?
現在我簡單地把當時的背景介紹一下。(掛中學地理教學掛圖《法國》)《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反映1870到1871年間的普法戰爭情況。(板書:1870—1871普法戰爭)我們看看注解,關于“普魯士──”看看注解(4)。哪個同學把注解(4)讀一下看?(學生舉手)好,×××。
生(1):“(普魯士)當時德意志境內一個軍事專制的國家。它在普法戰爭(1870—1871)中戰勝了法國,最后統一了德意志。”(教師指地圖上的法國、德國)
師:好,那么我們知道普魯士,也就是德國的前身。在普法戰爭中,起先呢,法國的皇帝拿破侖三世,他要稱霸歐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魯士挑戰,結果呢,普魯士軍隊已經有了準備了,所以他去打的時侯,非但沒有把人家打敗,相反呢,人家把他打敗了。結果就把阿爾薩斯,還有洛林東部兩個地方作為割地,割給了普魯士。這兩個地方的學校,也就在普魯士的統治下,只準教德語、學德語了。所以小說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學校里再學自己的法國語言了!小說里的老師韓麥爾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爾薩斯這個地方的學校里,教自己的法國語言了!因而這篇文章的題目呢叫做《最后一課》。
現在,我們同學已經知道這是一篇短篇小說──短篇小說的人物、情節,是比較集中的。那么按照地點來分,大概分幾段?怎么分法呢?(學生舉手)×××說。
生(2):分為兩個部分。
師:分為兩個部分。
生(2):第一個部分:小弗郎士在校外。
師:嗯,在校外。
生(2):第二個部分:小弗郎士來到學校。
師:那么你說說,第一個部分是從哪里到哪里?
生(2):第一節,“那天早晨上學”到“靜一點,靜一點……”。
師:到“靜一點,靜一點……”。坐下。(學生舉手)×××說
生(3):第一節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師:“……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睂Σ粚Γ咯ぉみ@個時候還在路上吶。(板書:一、路上)小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然后呢寫到什么?在教室。(板書:二、教室)這是很集中的──兩個地方。在教室里呢,就上這最后一課。
那么,現在,我們再看看這最后一課,大致寫哪些內容呢?一跑進去的時侯,小弗郎士感到教室里的氣氛是不平常的──教室里的氣氛不平常,到哪里啊?(學生舉手)×××說。
生(4):到“書上橫放著他……”
師:響一點嘛。
生(4):到“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師:“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睂Π桑咯ぉぷ鰝記號。說明教室里的氣氛。(邊講邊板書:1.教室里的氣氛)──教室里的氣氛。接著,老師宣布了這是最后一課!小弗郎士呢就想得很多。這個到哪里呢?──到哪里?(學生舉手)好,×××。
【《最后一課》教學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02-25
語文《最后一課》教學實錄07-03
有關《最后一課》教學實錄07-04
小學語文《最后一課》教學實錄07-04
《最后一課》的課堂教學實錄范文07-04
最后一課作文05-07
小學語文《最后一課》課堂教學實錄07-04
閱讀最后一課及答案07-05
最后一課閱讀題答案07-06
最后一課閱讀文答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