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什么是閱讀教學中的“讀題”教學?
所謂讀題教學就是教師在進行課文內容教學之前,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題目進行反復的朗讀和感悟,從各個角度對題目進行審視,從題目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
我在教《爬天都峰》一文時,先引導學生朗讀題目,接著叫學生用“峰”字組詞,很快組出了“山峰、高峰、峰頂”,我又問“天都峰”是什么意思?可以與“爬”連起來想。學生討論后很快就知道這是一座山峰的名字,我接著說:“誰能表演一下‘爬’的動作?”幾個同學表演后,我再一次叫學生讀題目,并提出這一次要讀出天都峰的高,該怎么讀?先叫學生自讀,再分別叫同學讀,通過比較、糾正,學生把“爬”字讀得既重又慢,并且與“天都峰”三字頓開,終于讀出了感情,體會到了慢慢向上爬的艱難,領悟到文章主要是寫“爬”。我又讓學生根據題目的重點詞提出一些問題:比如“爬天都峰”是句完整的話嗎?學生又積極地講座起來,二三分鐘后,學生提出了一連串問題:“誰爬天都峰?什么時候爬天都峰?天都峰在哪里?天都峰高不高?天都峰能爬上去嗎?為什么能爬上去?”這些問題正是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要掌握的問題。
二、讀題教學的基本方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從中可窺視文章的要旨。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題目認真揣摩題意,去引導學生發現某些問題,提出一些問題。讀題教學可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引導學生發現題目里明擺著的問題,就是理解文章所寫的范圍、對象、重點等。如《小蝌蚪找媽媽》的重點在“找”字,《飛奪瀘定橋》重點是“奪”。怎樣奪?“飛奪”說明了奪的速度和方式。“奪”的對象是“瀘定橋”。《迷人的天山牧場》重點是“迷人”,對象是“牧場”,范圍是“天山”上的牧場。
第二步是關鍵的一步,在第一步抓住寫作重點的基礎上,如何讀出題目本身的深刻含義,題目里一下子看不出來,但通過反復讀,能悟出潛在的問題。如,我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除了引導學生把題目里明擺的一些寫作對象、寫作重點、寫作范圍弄清楚后,叫學生反復讀課題,并通過討論試一試能提出一些什么問題。學生提出了“周總理要去哪里,需要送一送?”“總理是出國訪問嗎?”“為什么要在長安街送?”“誰送?”“送的人多不多?”“怎么送?”“在什么時候送?”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不正是我們原來老教法上要進行繁瑣的分析而效果甚微的問題嗎?
三、“讀題”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基礎
新的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讓學生充分地在閱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熏陶”。如果不利用讀題教深究個基礎環節去培養學生自讀文章的能力,一下子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語文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真的無從下手。我教《爬天都峰》一文,假如沒有進行讀題教學,沒有讓學生提出一連串問題,學生又沒有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就避免不了要進行繁瑣的分析和機械的練習,學生就不可能從文章中“小妹妹你也爬天都峰?”和“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以及他們的對話,通地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現代教學論主張,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會傳授知識,而在于會組織學生的認識活動。“讀題”教學訓練學生提出問題是基礎,閱讀文章時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是升華。因此,可由“讀題”教學讓學生提出一些提綱挈領的問題,逐步過渡到讓學生提出文章中的一些比較具體的問題。如文章為什么要用某一詞?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好處?某一句話表達了一種什么思想感情等。這正是我們所提倡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提高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讀題”教學時,要把握所提問題的深度
引導學生提出題目里的潛在問題時,可隨年級的升高而相應地增加深度。如低年級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要目的,不管提得對錯,只要能提問題就是好事,時間一長,學生自然能提出恰如其分的問題。如《小蝌蚪找媽媽》,有學生就提出“小蝌蚪是什么東西?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到了五年級就應該從寫作角度出發提出一些問題,文章該怎么寫,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用什么寫作方法,文章題目與內容有什么關系,題目與中心有什么關系,什么體裁等。如我教《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時,有位學生就提出,文章不是寫爬山虎,可為什么用“爬山虎”做題目?“爬山虎”前面還要加上“綠綠的”,為什么不用“黃黃的”?當時我確實為這位學生而感到高興,他的問題提得多而深刻,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五、“讀題”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真理往往藏在一個又一個問號的背后,“學貴有疑”“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要培養21世紀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接班人。只有從我們平時教學當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并做到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在讀題教學時,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不能流于形式、擺花架子。必須從嚴格訓練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又怎樣去解決問題出發,從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善于釋疑的良好習慣。
“讀題”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奠基石,又是學生如何讀懂文章,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關鍵一著。只有先讀懂了題目,才能更好地讀懂文章。“讀題”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切不可一言帶過。新大綱要求通過老師的指點,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假如學生不掌握讀懂題目的方法,又怎能掌握讀懂文章的方法呢?學生讀不懂題目,還有讀文章的興趣嗎?沒有讀書的興趣又怎能“學會讀書”呢?
【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相關文章:
股票的投資策略分析05-16
識字教學的策略分析02-22
化妝品微信營銷策略分析07-11
智能終端APP內容媒體運營策略分析?07-10
案例說明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策略07-10
汽車專業教學改革策略分析論文07-03
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和策略分析07-13
畢業生的負性情緒分析及調整策略03-26
初中美術教學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范文07-03
現代物流管理中的庫存控制策略分析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