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花未眠》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
問大家一個比較隱私的問題:一天24小時里你忙些什么?
生1:上課、睡覺、吃飯。
師:睡覺,對人來說是需要的。那么,花需不需要睡覺呢?
生2:需要。睡蓮,白天開放,晚上睡覺。
師:大家聽過《夜來香》嗎?夜來香在夜晚仍在吐露著芬芳。而有一位偉人,看到海棠花未眠,有所感受,寫了篇文章,就是我們要學的《花未眠》。
二、簡介作者
師:川端康成11歲里失去所有的親人,這會造成他怎樣的性格?請大家看書上的照片,這是個什么樣的人?看看他的眼睛。
生3:充滿憂郁。
教師繼續介紹他的創作和自殺。
三、總體印象
師:大家都預習過了,看完文章,你有什么體會?
生1:很朦朧。
生2:看不懂。
生3:生命是有限的,美是無限的。
生4:作者的觀察很細致。花在晚上開放,一般人是不注意的,他能從茶碗中發現了美,我是很佩服的。
生5:我覺得欣賞美是要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才可以,就如最后一次到嵐山,靜靜地觀賞才發現了它的美。
四、品讀課文
師:我們細細來品味一下文章的美。
指名學生朗讀1~5段。
思考:①“我”為什么大吃一驚?
②花很美,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
③它盛放,有一種哀傷的美。“哀傷”如何理解?
一女生讀完,教師要求學生回答問題。
生1:因為第一次感覺到花未眠。
師:為什么有哀傷的美?哀傷一般是誰的表情?這是移情,是吧?
生2:花很美,但會欣賞的人很少,它覺得被冷落了,所以感覺哀傷。
生3:花盛開后會凋謝,而作者是個悲觀的人,所以感到“哀傷”。
師:要活下去怎么理解?
生4:生活有美的存在,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領略美。
生5:(聽不清)
師:其實自然界的美是無所不在的,只有活下去才能發現美、體會美。
師:整篇文章除了美外,還有一個關鍵詞是“發現”。人對自然美來說,應該善于發現。作者能發現美,我們為什么不能發現?他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現花的美的?——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
對于美,人除了可以發現外,還要怎樣?
——“邂逅、親近、陶冶”
師:大家閱讀6~7段,為什么看宗達的畫會大吃一驚。你覺得得人應該怎么去創造藝術品?現在開始讀。
兩分鐘后,師問:人要創造優秀的藝術品,該怎么做?
生6:藝術美和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可以相得益彰。
師:要寫實,是吧?(板書)體現在哪里?
生讀“繁二郎~~顯得更美了”。
師:自然美與藝術美相互融合在一塊,達到更美的審美境界。作家親身體驗到自然現象和藝術作品的美,是通過什么體會到的?
五、欣賞藝術品,表達感受
師(手中舉一西洋女子立像陶瓷品):你們觀察這個藝術品,說說人的印象。
生7:我覺得她文雅、高貴,有古典美。
生8:雕刻非常細膩,連裙褶都很清楚。
生9:可見作者觀察仔細,通過裙子的變化來表現她走路姿態的飄逸。
生10:這是一個外國女人,從她的頭發、膚色、裙子可以看出。這是十九世紀上流社會婦女的裝束。她的心情不好,臉上沒有笑容,可見有煩心的事情。
師:很好。大家能通過川端康成的眼睛欣賞美,你有沒有喜歡文中的哪個句子?
生11:畫家雷諾阿的話。
師:這話聽起來很恐怖。
生11:我一點都不覺得恐怖。只有經歷一點點的進步,才能達到美,再說藝術家總是比較憂郁的。
生12:有人說,人一出生便是在走向墳墓,人總要死的。生物學家說:生命進化的極致便是死亡。當時聽不懂,進化是為了更好地生存,怎么會導致死亡呢?現在想來,如蛾,由蛹化蝶,一旦化蝶,不久就會死了。
生13:“畫的是在荒原寂寞村莊”這一句我很喜歡。
生14:我很喜歡第三段“有限~無限”,我覺得這句是本文中的特色,它讓我產生了共鳴。
師:還有沒有?(生默然)大家一起看看第9段這句話“”它說明藝術美可以提高人的審美能力。
師:大家再看一下示意圖,復述一下。
一女生復述。
師小結:羅丹說:對于我們來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大家借川端康成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花未眠》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未選擇的路課堂實錄(精選10篇)04-26
特級教師陸虹《花鐘》課堂實錄03-18
今夜無眠作文05-27
繁星的課堂實錄03-21
《影子》的課堂實錄03-24
今夜無眠周冰倩歌詞07-24
《在山的那邊》課堂實錄04-12
王君愛蓮說課堂實錄04-15
《爬天都峰》課堂實錄08-04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