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標理念下古詩教學新探索
古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是小學生接觸了解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好教材。可傳統的古詩教學,教師講,學生記,模式過于一致,方法單調。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我對古詩的教學進行了新的嘗試。
一、轉變方式,嘗試自學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小學語文教學要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新理念下的古詩詞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我在教學古詩《江雪》時,由于 這首詩內涵豐富,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每一部分我都是放手讓學生嘗試在前,學生能學會的就不教,確實不能學會的也是先讓他們自學后再教。充分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嘗試朗讀、嘗試講詩意、嘗試自己解答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很高。由于學前有目標,因此,課前學生都能上網收集有關的資料,然后作好筆記。有的把找到的資料繪成圖畫形象生動,有的把有關的內容敲在U盤里,堂上好讓同學們欣賞。
由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因此,課堂上同學們學習熱情高漲,積極發言,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機會 ,把自己搜到的資料“秀”給同學們看。從而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說明小學生盡管年齡小,但也有自學的能力,何況他們已學過不少的古詩,并非“白紙一張”,我們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學。而作為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們已有的積累,加以引導激活興趣。對小學生學習潛力估計太低,處處不放心,實在是沒有必要的。要想讓學生情緒高漲、樂于自學,老師就要讓學生從古詩詞教學中領悟到一些語言文字的規律,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就如《江雪》這首詩來說,老師就應該把“虛指”與“倒置”作為古詩學習的知識和方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學習古詩詞的方法,使教材的教育價值得到更深的發掘。
二、自主感悟,多元解讀
前人早就認識到“詩無達詁”,也就是說:一首詩是沒有唯一正確的解釋的。一首好詩正因為可以作多種的理解,才讓人回味無窮。同時由于讀者的人生經歷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對作品也有不同的解釋。如在感悟《江雪》后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時,老師注意啟發學生多元解讀:這么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要在江上釣魚呢?然后鼓勵學生提出多種假設,通過上網找查各種資料,找查作者的背景等,與同學討論,與同學交流等,充分讓學生探討答案的多樣性。這樣不但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從小就形成一種觀念:問題的答案不只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老師注意尊重學生的見解,這么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在江上釣魚呢?學生會有那么多的答案:有的說是獨享清福;有的說捕魚為生;
有的說排解憂傷;有的說喜愛釣魚;有的說心中孤單;有的說詩人想釣兩條魚改善生活;有的說是養家糊口之需等等。此時,老師不能簡單地全部肯定,也不能妄下對錯的結論,宜另加以引導分析,顯然對于“養家糊口”的解釋不僅缺乏詩意,也有悖詩人的本意。那么,詩人究竟為什么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獨自一個人在江面上釣魚?他究竟在釣什么呢?此時老師就有必要將詩人的生平事跡向大家作一個介紹。(介紹柳宗元的生平事跡及時代背景)也讓學生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展示給同學們。而學生聽后,看后會有全新的理解。
此時再問:詩人真的是在釣魚嗎?那么他究竟是在釣什么?再充分讓學生討論,而此時學生的回答就有了新的突破。有的說:他藐視著冰天雪地帶來的嚴寒和寂寞,把它當成一次意志的磨練,因為天寒地冷正是可以鍛煉人;他想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壓力,品嘗常人不愿品嘗的孤獨;高傲的詩人借這個“蓑笠翁”表達自己孤傲的心情;他是在釣春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作者在艱難的環境下,沒有放棄政治希望,他一直充滿信心,是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與世俗進行堅決斗爭。這樣聯系詩人的經歷來解讀文本,使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新的深度。
三、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一首古詩,詩人在創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是不對的,也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由于每個閱讀者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這就表明,閱讀反映學生個性心理的行為。有位哲人說: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大體理解即可,在詩意理解上要充分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綠”“何時還”等,都表達了一種濃烈的思鄉情,學生通過品讀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詩人思鄉心切的心情,此時,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與詩人產生共鳴,這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則是古詩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學生領略到古詩詞獨特的藝術魅力。學生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感染。
四、比較閱讀,深入感悟
學習的過程要讓學生主動經歷,學習的結果要讓學生自主梳理。每學完一首詩詞,我都要學生進行自我小結,對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如學完《江雪》后,在小結的基礎上,再出示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這種同一題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閱讀。不僅拓展了學生們的視野,而且讓學生學會了比較,更加深地感悟到作品的人文內涵。讓學生上網找出同一題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進行吟讀,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
為了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古詩詞課堂,當學生已水到渠成之時,啟示學生自己去創作詩文、開絕句佳詞賞析會、寫讀書筆記、點評詩文,進行研究性學習,為自己出詩集、辦詩文報等,學生從背詩、賞詩到作詩,經歷了一種生命的快樂。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語文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悠遠,首首膾炙人口、蘊涵哲理。作為語文老師要多想辦法,在新理念指導下,教學方法要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古詩詞教學中應找準激情點,擺正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的位置,從而既有效又靈活地把古詩詞教學發揮到極致。
【新課標理念下古詩教學新探索】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心得體會12-15
雇主品牌理念下的員工離職管理07-12
新課標新的心得體會11-14
新課標新課堂心得體會12-07
作文教學理念11-24
閱讀教學有哪些理念11-25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06-21
古詩教學設計06-20
古詩教學反思05-16
《古詩》教學反思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