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課堂的理性思考的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個性鮮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學數學教學擔負著重要的責任。而現實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確實有幾點是需要我們去深思的。
一、追求課堂的華麗性忽視了課堂的實在性。現在許多小學數學課堂動輒運用優美的課件制作來吸引學生的眼球,那風景如畫的圖片,那逼真的動畫,那動聽的音樂讓學生無不沉醉其中,是給我們的數學教學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是反過來一想是不是只有用課件才能解決這類問題?是不是課件能解決所有的數學課堂問題?是不是還有比課件更簡潔更實效的媒體呢?
二、追求課堂的結果性忽視了課堂的過程性。小學數學課堂所講授的是知識更是知識和能力的形成過程,但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體會知識的形成,而不是簡單的告訴或講述,知識只有在形成后才能凸顯其作用和價值。離開了知識形成過程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三、追求課堂的完美性忽視課堂的生成性。小學生在課堂上特別是在大型的公開課上不敢向教師提出真正有實質內涵的數學問題就在于他們的問題在講課之前就被教師分門別類的進行了“有效”的刪減,許多課堂就會呈現出教師的過人才會和學生精彩配合,著就讓課堂失去了其本為和特色。從而讓生成課堂遠離了我們。
四、追求課堂的外在性忽視課堂的思想性。課堂是需要實效的但更重要的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的培養。練習能提高學生的許多能力,但過多的練習會讓學生失去了學習和研究數學的快樂,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
那么,該如何去擺脫這些現象呢?筆者認為還是要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依照事物的變化來解決這類問題。
一、回歸數學的本色課堂。小學數學課堂應是動態的有趣的和高效的,教師在講數學課時應首先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他在講課時會根據講授內容、對象特點和時機來有效的選擇教法、教具。讓學生在最佳的教法和最合適教具和最好的時機上充分體會數學的魅力,從而保證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二、注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知識的形成是動態的學生不僅要知其言,還要知其所以言。要將數學知識的動態形成過程利用最有效的手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知理明言中學習和體驗數學。例如在講體積時教師通過面積引入,再來討論體積,讓學生明白體積是什么?為什么要用體積?和如何使用體積等等,這樣學生的知識就建構在動態的基礎上,這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建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形成數學課堂的“張力”。小學數學就多讓學生問幾個為什么?教師也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自己學會去觀察、去思考、去推導、去計算、去驗證。這樣讓數學的“張力”引導學生去追求更高的數學境界。
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品質。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品質是對學生的一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教師可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轉化”思想即把未知問題通過向已有知識的合理有效轉化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思想,同時教師還可利用練習題來培養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數學思維品質。
在小學課堂上如果教師能注意好以上幾個問題依照數學的本身發展規律來構建生動、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那我們的數學課堂將更加精彩!
【小學數學課堂的理性思考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7-03
小學課堂音樂教學反思07-1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兩篇07-03
小學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7-06
淺談當前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7-03
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思考07-04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07-06
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反思07-03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06-1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2-04